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和谐课堂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是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师生整合课程与教学的交往、互动志气。和谐课堂是师生整合课程与教学,使其达到理想效果的基本保证,是学生追求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探讨如何建构和谐课堂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课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是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师生整合课程与教学的交往、互动场所。和谐课堂是师生整合课程与教学,使其达到理想效果的基本保证,是学生追求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探讨如何建构和谐课堂具有积极意义。一、建构和谐课堂的意义和谐课堂的建构对于学生主体的发展以及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和谐课堂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堂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个体发展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场所,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课程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相互作用着、具有复杂关系的复合体。和谐型课堂是以课堂为纽带的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是构建以学生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是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是激发课堂的活力。营造课堂的激情和美感,形成师生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把正式的国家课程、教材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生命情感教育,实现课程资源的和谐、教学关系的和谐和学习过程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课的精彩在于和谐整合!  相似文献   

4.
王蓓 《文教资料》2010,(11):133-134
有效教学需要良好的课堂文化作为支撑,课堂文化环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基于这种思考,本文探讨了一种师生与课堂环境、师生之间、师生与自身“三位一体”的和谐课堂文化。可以说,只有构建这种和谐课堂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促使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而深层次地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如何把握课改实质,倡导学生主动求知,构建和谐课堂,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从师生、生生的和谐,教材与师生的和谐,师生与计算机的和谐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师生、生生的和谐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教材与师生的和谐是关键,师生与计算机的和谐是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初中数学"理想课堂"和"和谐课堂"的过程中,有的教师提出将课程整合融入其中,力求在课程整合的背景下构建"理想课堂"和"和谐课堂".文章以课程整合为背景,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情况,分析了当下构建"理想课堂"和"和谐课堂"过程中的问题,并结合重点环节具体阐释完善构建这两类课堂的教学措施,力求为更多的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7.
余添长 《甘肃教育》2013,(23):61-61
什么是和谐课堂?其是指以课堂为载体,在和谐教育理论的引领下,科学地整合、优化教学手段及资源,确保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和充分发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课堂成为师生、  相似文献   

8.
和谐教学是当下教学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它的兴起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作为其根基。在实践层面,和谐教学要重构人全面整体和谐发展需要与社会全面整体和谐发展需要相统一的教学目的;以整体、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设置和谐全面的课程;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完美地显示差异性、独特性的教学原则;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诗化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的民主、平等、和谐、对话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詹小芳 《考试周刊》2011,(7):108-109
和谐的英语课堂,是教学活动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的各要素之间是一种协调、融洽的关系.师生间的思想能够碰撞和交流的课堂;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和谐、愉快学习的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本文探讨了构建和谐的初中英语课堂的一些尝试.最终在和谐的英语课堂上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结合。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课堂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构建和谐课堂对提高教学质量及促进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高中政治和谐课堂,教师可从师生之间的和谐、生生之间的和谐、教学与生活的和谐、学科与学科的和谐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社会子系统各个方面的和谐,而校园的和谐主要就是课堂和谐的实现。和谐课堂具备五个要素: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和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和谐的教学节奏、和谐的时间安排、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的理想就是建设和谐课堂,为此教师必须做到:密切师生感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艺术,并正确处理课堂不和谐行为。  相似文献   

12.
和谐原属于美学的范畴,指事物或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谐又是构成课堂的各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相辅相成、共生共长的内在生态性关系的总和。为此提出“和谐课堂”的概念,意在生成预设的整合中追求和谐,积极探索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的策略与途径。课堂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认知与心理活动,是师生在特定教学环境中互动互问的过程,表现出极其丰富的生成性状态。因此没有生成预设的课堂,教学则是完全按照预设的方案进行,漠视课堂里生命个体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产生的体验和心理需求与矛盾,缺乏必要…  相似文献   

13.
和谐教学是课程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和谐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具有人本性与主体性、全面性与整体性、差异性与独特性、协调性与动态性等特征。在实践层面上,和谐教学以人的整体、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遵循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顺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营造安全自由的和谐课堂和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4.
"和谐思政课堂"的构建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化解学校改革创新进程中的矛盾的重大举措,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的思政课堂应当以人为本,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形成和谐的教学结构,使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讲究教学艺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探索合理的考试方式,实现大众思政教育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保持人与教学环境的和谐,构建和谐的课堂活动环境。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课堂的五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同。构建和谐课堂,无疑是和谐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亲和、自由、参与、激活、延展应该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五个基本要素。在教学中,只有牢牢抓住这五个要素,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合作交流,呈现出良好的课堂生态和课程文化,才能最大限度深化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黄迎辉 《职教论坛》2007,(10X):34-35
在职业学校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的教学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从实际出发,结合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特点,制作分层课件,开展分层教学,师生共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诚信的、人文的教学,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营造和谐课堂是实践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营造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的和谐课堂,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曹妍 《考试周刊》2011,(38):164-165
文章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问题与弊端入手,提出了构建数字图像处理和谐课堂的原则与措施,以使教学成为师生平等交流、共同体验与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邹颖 《天津教育》2011,(11):56-56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一首优美的歌曲就在于它音色、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组合。一堂生动的音乐课是学生与教师的和谐合作,是能够影响学生一辈子的。笔者在音乐教学中提倡构建和谐式教学,并从和谐教学理念开始,通过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多元整合和努力拓宽课堂视野、倡导绿色评价观等方面,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魏爱蓉 《考试周刊》2009,(49):69-69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数学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和谐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参与学习是课程整合、预设生成理念的有效体现,是一种教学艺术的追求。《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启动,这些先进的理念,犹如缕缕春风,为我们沉闷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课堂上师生之间富有情趣的教学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快乐地学习数学.同时也能够让教师品尝到课堂教学的欢乐。可见,课堂的和谐有效极其重要。那么,如何营造数学课堂的和谐气氛.构建和谐有效的数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