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3月,美国高中生的诺贝尔奖“英特尔科学奖”公布了本年度的获奖名单。10位美国高中生不仅获得最高10万美元的奖金,还应邀走进白宫接受总统的接见。“英特尔科学奖”是美国历史最悠久也最具权威的高中生科学竞赛奖项,有“小诺贝尔奖”之称。获得第一名的学生研究的是数学问题,评审委员会给他的评语是“从该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尚属首次”;第二名所发现的分子对治疗老年痴呆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深刻影响;第三名因对新型材料碳纳米管的研究而获奖,同时这项研究已经获得5项专利……  相似文献   

2.
享有“美国高中生科学竞赛最高荣誉”和“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英特尔科学奖,最近公布了入围决赛的40名学生名单,其中12年级的华裔张辉宇,凭借以冲击波探究地球内部的组成结构这一研究项目,成为纽约地区唯一一名进入决赛的华裔学生。  相似文献   

3.
以诺贝尔科学奖为标志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主要来自于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大学无缘诺贝尔科学奖原因很多,其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科研、师资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切切实实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亲吻”诺贝尔科学奖,否则,就不会筑起通往诺贝尔科学奖的“通天塔”。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5,(9):7
有着“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英特尔科学奖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建筑博物馆揭晓2015年度最终获奖者名单。共有9名高中生分获三个领域的奖项,其中有3名华裔高中生获奖。决赛选手华裔占三分之一今年的英特尔科学奖吸引了全美1800多名高中生参赛,40人从中脱颖而出,进入到最终的决赛。而在这40人中,华裔学生的数量占了三分之一,达到13人。最终,来自加州圣何塞的华裔高中生A ndre w J in(中文名:金程)获拯救地球领域第一名,新泽西州的B rice  相似文献   

5.
美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得益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而站在美国科学顶峰的是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之所以成为20世纪荣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就在于它有一套以“功绩本位制”和“优势积累原则”为指导的行之有效的科学英才培养体系。解读该模式,探究其奥秘,对于向诺贝尔科学奖奋力冲击的中国教育界、科学界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得益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而站在美国科学顶峰的是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美国之所以成为20世纪荣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就在于它有一套以“功绩本位制”和“优势积累原则”为指导的行之有效的科学英才培养体系。解读该模式,探究其奥秘,对于向诺贝尔科学奖奋力冲击的中国教育界、科学界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06,(11):24-24
1983年和2006年诺贝尔科学奖两度被美国包揽,为什么诺贝尔奖如此青睐美国科学家?回答这个问题恐怕难以全面,但美国教育的一些做法值得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卢瑟福与诺贝尔科学奖“人才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2 0世纪来说 ,诺贝尔科学奖的设立和颁发 ,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百年间 ,全世界先后有 45 6位科学家获此“殊荣”,成为 2 0世纪的“科学精英”和“顶尖大师”,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中间 ,英籍新西兰裔科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不仅由于研究放射性物质及对原子科学的贡献荣获 190 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而且在造就大量优秀科学人才方面 ,创下了个人培养诺贝尔奖科学家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在他的培养和指导下 ,他的学生和助手中十多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从而在诺贝尔奖史上形成了一条奇特的“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00多年来诺贝尔科学奖数据的统计分析,展现了大学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对科学的贡献:其一,获奖者多为大学教授;其二,获奖者出自全球251所大学;其三,世界一流大学是诺贝尔科学奖的摇篮。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诺贝尔科学奖的内涵"以及"为什么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国际著名的统计学家之一、美国总统科学奖获得者C·R·劳有一句名言:“在理性的基础上,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统计学能帮助我们通过偶然性揭示必然性,利用偶然性有时可解决一些其他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请看下面几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00多年来诺贝尔科学奖数据的统计分析,展现了大学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对科学的贡献:其一,获奖者多为大学教授;其二,获奖者出自全球251所大学;其三,世界一流大学是诺贝尔科学奖的摇篮.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诺贝尔科学奖的内涵"以及"为什么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雷霆数——078是台湾省台中市惠文高中的一名女学生邱钰茜发现的,为此,她还在2005年获得了台湾省“旺宏”科学奖中的“金牌奖”。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1月1日 中国科学院成立 1982年12月2日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心脏移植成功 1987年11月3日 联合国向袁隆平先生颁发科学奖 1965年12月4日 美国发射“双子星座七号”宇宙飞船 1913年11月5日 《中俄声明文件》签署生效  相似文献   

14.
在201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青年)评审中,中国科技大学研究员彭承志由于在量子通信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脱颖而出,摘得陈嘉庚科学奖(青年)一数理科学奖。评审组认为,他“在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做出的系统性工作推动了量子通信向实用化方向发展”。获奖后的彭承志认为“对量子通信实验研究的奖励,代表了国家和社会对整个领域的关注与肯定”。  相似文献   

15.
有着“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英特尔科学奖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建筑博物馆揭晓2015年度最终获奖者名单。共有9名高中生分获三个领域的奖项,其中有3名华裔高中生获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奖励》2011,(3):48-48
本刊讯 2010年12月20日,第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在上海揭晓。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贺林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廷析等10位青年学者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相似文献   

17.
为树立品牌,打造我国本土的“诺贝尔奖”,陈嘉庚科学奖毫不动摇地坚持评奖标准,保证获奖成果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科学奖是世界科学界“奥运会”的桂冠.就国别而论,美国是世界上获得这一桂冠人数最多的国家;而就大学而言,剑桥无疑是世界上造就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这所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大学何以长盛不衰,何以造就出如此多的科学精英.从教育生态平衡的视角考察,源自英国历史与文化的自由、理性所形成的大学与社会相对稳定、持久的制衡关系为大学自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科学家群体的成长提供了丰腴的沃土;学院制的形成与完善,使得大学与学院在组织机构及相应的权力方面达到平衡,二者的功能相得益彰,为科学家的创新活动提供了自由空间和宽松的环境;而体现在细微的教学及课余生活中的知性与感性、学习与社交的相互支持与平衡更是极大地刺激了师生的创造力,使科学大师们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科技发展加大投入,在教育、研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诺贝尔科学奖对中国来说并非遥不可及,中国科学家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在一步步走近这一奖项并很有可能在未来10年至15年内获得这一殊荣。”  相似文献   

20.
吕增建 《成才之路》2009,(27):80-81
一百多年来,全世界先后有530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科学奖,这些科学大师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和与卡文迪什实验室关系密切的就有30位科学家获诺贝尔科学奖,卡文迪什实验室也被人们誉为诺贝尔科学奖的摇篮,光彩照人。研究卡文迪什实验室如此成功的经验,对于我国科技发展、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