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轮复习是学生高考备考构建知识架构和思维体系的重要阶段,常规做法、原有的复习策略无法满足新高考对学生的选拔要求。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一轮复习,要求教师打破原有复习模式的固化思维,创新备考策略。教师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情境适应、诊断评价四个维度整合重构一轮复习,可以有效提升备考质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28):147-148
如何高效地指导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是一线教师关注的重心。研究近十年高考真题,把握高考命题特征和趋势,同时与考试大纲的要求相结合,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可以给我们的备考带来很多灵感。要想在高考中取胜,就必须在高三第一轮备考中构建好主干知识体系,用历年高考真题辅助突破知识点,这样考生能迅速确定考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坐标,从而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我十分重视历史专题复习。每年2-4月份,必定对高中5本历史教材进行归纳整合,认真进行第二轮历史专题复习,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几乎年年都有学生考取700多分,尤其是2004年有位学生考了753分的高分(我校是本市三类普通中学)。历史专题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的重新整合,是基础知识的再巩固和再提高,是高考复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结合个人近几年来高考备考的经验与做法,我认为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必须重视三类专题的复习。  相似文献   

4.
专题复习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少学校在第一轮单元为序的系统复习中已经渗透专题知识,春节一过就开始了第二轮的专题系统复习,用时达三、四个月。专题复习的重要性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选择题占有很大的分值,而这些选择题是以学科内综合的形式出现的,也可以说就是几组小专题,为了备考不得不重视。二是由高中教育教学自身的目标和要求所决定。高中生历史学习必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专题复习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更何况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将把专题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专题复习越是重要,对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要求就越高。笔者认为专题复习应做到四“忌”。  相似文献   

5.
<正>在初中生物总复习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一般情况下,初中生物复习教学分为两轮:一轮复习是以章节为单位梳理知识点,形式单一,难以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轮复习主要是大专题复习,其目的是构建知识网络,具有较强的思维跳跃性和较大的跨度,复习效果有限。经过实践,笔者发现利用微专题能提高初中生物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历史复习为一线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历史学科的课程模式、教学内容、考试要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复习?如何跳出题海战术?如何做到精准高效?以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刘建荣老师为核心的教研团队,在一轮复习备考的过程中研发出“四层四化”的创新备考模式,对接高考评价体系,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正>高三化学复习既涉及基础知识点的系统整合,又涉及与高考难度的对接,是学生高考备考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化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高三化学备考复习的主要任务,一是构建知识体系,二是扎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是提高能力。由于高中化学知识点多且分散,很多学生不会进行系统化归纳,导致容易遗忘或理解不透,加上高考试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很多学生在复习中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提升高三化学备考复习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相比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知识点全面扫描基础上的提高和深化.复习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巩固一轮复习成果,加强对知识薄弱环节的突破,并对知识进行重组,建构重点知识的体系和联系;二是突破专题,形成对不同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过一轮的系统复习,我们对高考数学的所有考点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梳理;经过二轮的专题复习,我们对重点知识、经典题型进行了重点突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接下来的第三轮复习,可以说进入了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阶段。那么如何打好数学备考的收官之战呢?  相似文献   

10.
许成文 《山东教育》2002,(29):46-46
在高三历史备考复习过程中,我们习惯上将复习分成三轮:一轮,梳理课本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训练基本技能;二轮,重点专题选讲;三轮,综合训练。其中一轮是整个总复习的基础性工程,时间较长。二轮和三轮时间较短,但却是整个总复习的关键。实践中我发现,把后两轮截然分开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因此,我把二轮三轮的复习任务交叉完成,合并称为备考后期,而在高三备考后期复习的最佳模式就是研究性复习。一、什么是研究性复习研究性复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纲的体系、课本的脉络和高考的要求,将复习内容…  相似文献   

11.
高考是对考生的知识积累、综合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阅,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教师必须实施高效的备考策略,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研究确定高考主要知识点,让学生打好基础,把握命题方向,构建中外历史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中外历史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答题技巧等。  相似文献   

12.
高考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复习备考的重点,其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完善知识体系,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这一阶段所用时间长,复习内容多,如何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呢?本文提以下几点建议,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问题是世界近代史中的重难点知识,也是近两年高考频繁涉及的知识点。2004年《历史学习》第10期刊载的全老师的《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一文,作为专题复习,我认为还有遗漏之处,现对此做一全面的阐释,以便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14.
进入二轮复习以后,学生具有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何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如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专题复习是认可度较高的一种方式,因为专题复习可以打破教材的框架体系,将存在联系的知识点放到一起来,达到巩固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和提升解题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考复习中的“热点”,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与现实中的热点或焦点问题相关的历史事物;一是指高考命题几率较高的历史事物。热点专题复习是高考备考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安排在考前一个月内进行。可以说热点复习的效度和准度,与考生的高考成绩成正相关。一历史备考复习中的热点专题复习,是一个通过对与热点问题相关的历史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来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事物的复习过程;是一个温故知新、在新情境和新视角中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和技能的复习过程;而不是阐释热点问题、掌握热点问题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概括…  相似文献   

16.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特点与中学实际教学的差距,依据《课程课标》和《考试说明》,根据学情,从不同角度构建适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的高三的三轮复习中的通史复习方法,第一轮复习:小专题通史+阶段通史;第二轮复习:主干知识专题通史+相关重要知识点分析;第三轮中外对比的通史+师生自主整合的通史。结合通史的复习方法,适应《考试说明》的通史体系,使备考更具针对性、连贯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模块专题体系的缺陷,使学生达到离开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组合知识,符合新课程高考命题立意取向。  相似文献   

17.
王平杰 《教学月刊》2003,(12):45-47
高三阶段,首先进行未讲完知识的扫尾工作,并很快转入第一轮高考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建立知识体系和网络,加强各章的联系,把各个独立的知识点串起来,搞清内在的联系。而这一轮复习涵盖了每一个知识点,时间将持续到高考前两个月左右。所以务必使学生在这一轮复习中打好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复习中耗时最多、复习内容最细的一个阶段,也是整个高三复习备考中最重要的环节。抓好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是学生获得较为满意成绩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进行一轮复习呢?一、明确复习目标,拟订复习规划《考试说明》是《考纲》的细化,是高考命题  相似文献   

19.
高考前的二三轮复习,是决定考生高考成败的重要一环。通过二三轮复习,考生的基础知识应该更加巩固,知识网络应该更加完善,应考能力应有较大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搞好二三轮复习备考呢?华中师大一附中十位名师在此为考生细说端详。  相似文献   

20.
高考前的二三轮复习,是决定考生高考成败的重要一环。通过二三轮复习,考生的基础知识应该更加巩固,知识网络应该更加完善,应考能力应有较大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搞好二三轮复习备考呢?华中师大一附中十位名师在此为考生细说端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