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融合具身认知理论的问题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身心分离”二元式教学,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文章以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二册“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节为例,通过创设情境性、主体性、探究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具身活动中,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致力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量感”是核心素养之一。具身学习着重于身心一体,从而实现大脑与环境及身体的互动生成,学生的量感培养离不开丰富的具身体验,而具身学习贴合量感培养的切实需求,通过情境具象化、体验具身化、操作具体化等具身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测量活动中提升“量”的认知、增强应用意识,并逐步发展量感。  相似文献   

3.
窦平 《江苏教育》2023,(44):48-50+53
具身认知把“身体参与”置于学习活动的核心位置,其理论是在反思与批判身心二元论的传统认知观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小学数学实验体现了具身学习的基本要义,实验的情境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让具身学习成为可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让具身实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进阶。  相似文献   

4.
课程基地为构建新型学习环境、改进学习方式提供了综合性平台和实践场所。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地质·生命"课程基地真正解决了地理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的问题,为学生进行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学习活动提供了实践场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构建了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情境教学路径,并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节为例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具身情境中的角色扮演、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行为模拟等身体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学习,逐渐达成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实验复习课注重在情境中探究实践,在具身体验中生成认知。实施策略包括:史料情境,激疑启思;探究实践,具身体验;耦合建构,生成认知。学生在情境中质疑、猜测,在具身体验中求证、发现,逐步理解科学的本质,在认知深化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地理教学情境创设,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方法,还能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达到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文章从问题情境创设、活动体验教学情境创设、利用形象材料创设情境三个方面,谈如何有效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王锰 《天津教育》2022,(23):177-179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让学习者切实地感受学习的价值,让学习者迈向成功的彼岸,落实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尽可能地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探求和应用地理科学知识,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对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数学理解是数学教学的本质和核心。具身认知理论作为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为实现学生的数学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具身认知理论为学生的数学理解提供了身体学习、认知方式与环境相融的理论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认知置于情境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学习结果,提升学习体验来实现学生的数学理解。  相似文献   

10.
探究活动是地理学科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发展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从发现客观事实、促进概念理解、提升批判思维和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出发,有助于探索地理学科演示实验、模型制作、推理论证和创新实践等探究活动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1.
吴早亮 《地理教育》2024,(S1):84-85
<正>新课程新教材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实,强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落实地理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教师教学要会创设基于生产生活的教学情境,用地理原理、规律解释生产生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科的核心在于培育学生的心智技能和理性精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提出的“三会”理念,体现了“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两种学习范式的融合,以此达到身心合一的目标。教师从“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相互融合,实现两种认知方式统一的角度出发,探索儿童心智学习模式的改进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场域、课堂场域、想象场域等丰富多元的具身学习场域,改进心智学习模式,有效促进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具身学习是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理念,强调身体参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身心一体化学习。本文分析了具身认知理论的历史发展和教学价值,并依托具体的语文教学实例,分别从戏剧化教学、探究式教学、实证式教学等三个方面,发掘具身学习应用的案例,以重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体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其形成依赖于感知经验的积累与理性的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具身认知理论,通过实施“营造矛盾冲突场,具身感知统一标准的需求;强化感知交互场,具身体验标准单位的表象;建构问题生发场,具身理解单位的扩充过程;创设真实情境场,具身反思度量估测的经历;构筑隐喻联通场,具身表达度量单位的关联”等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增强学生与环境交互的真实体验和结构化反思,有效促进学生量感的建立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教育实践中,学生成长的内生力是指影响学生发展的内在的主要矛盾,即学生是否有促进自身发展的强烈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6.
黄朝斌 《英语教师》2023,(4):98-101+110
从具身认知视角探讨高中英语具身阅读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教学情境的体验性及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三个方面的特点。结合教学实例,从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多重互动模式的阅读教学、重组多种教学方法的情境教学、注重具身的结构化反思和注重过程性的多元具身评价方式五个方面系统设计高中英语具身阅读教学活动及实施过程,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具身体验,从而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孙颖 《天津教育》2021,(1):50-51
一、什么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并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地理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又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是具备内在需求和外在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8.
以深度学习指导高中区域地理主题式教学,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在区域地理主题式教学过程中,通过深挖区域的核心内容,创设复杂的主题情境,设计关联性主题问题,构建可视化思维导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区域地理内容的深度学习,助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需要尽快实现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转型,通过具身认知让学生主体“在场”。离身认知的主要教学表现有:重抽象,轻具体;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个性。而具身认知是一种整体性认知,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更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感知、想象等。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具身认知,教师要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开展评价,激活学生具身认知的外在、内在和活化因子。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将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日常地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将具身认知理论与地理学科特点相结合,探讨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蕴含的具身思想,探索了具身认知思想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课堂身心全面参与,转变教师教学思维,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