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与高职自身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相协调,与高职大学生的特点相适应.面对新形势,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积极应对.应通过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等措施,不断推进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鲁力 《成才之路》2022,(13):16-18
高职院校应当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的深度融合,将育人、育德贯穿在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文章在阐述高职院校推进医学基础课与思政课融合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从深入挖掘医学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医学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课融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网络在医学基础课与思政课融合中的作用、完善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3.
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是两个重点。从课程性质、课程定位、教学目标等方面要强化理论教学的主体地位;同时,为了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必须加强和改善实践教学。两者之间定位与功能优势的互补与整合,是思政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中,符合旅游行业的时代发展要求,能够更好地推动人才转型,实现全方面育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深刻把握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意义,明确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创新实施课程思政融入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教学的策略。以宴会设计专业课为例,探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实践课程思政的路径,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家从战略和全局上谋划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倡导构建“协同化”教学机制,思政课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实践形态受到关注。思政课学习共同体的应用策略与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求在融合互构理念、双向互动教学方法、重视实践途径和学习评价发展性特征等方面相契合,学习共同体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适切性。通过对思政课学习共同体教学现象进行阐释,对学习共同体的适切性进行探讨,能够为充实和丰富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策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如何增强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精神?针对当前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实践教学积极利用课堂、校园和社会三个平台,以课堂实践为基础、以校园实践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重点,三个环节紧密结合、互相配合、共同育人。最终探索构建高职思政课“两翼齐飞三环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思政课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积极促进教学改革.守正重在明晰思政课的基本属性,做实教学科研,创新则需积极探索打造适合高职的思政课程群,构建实体课堂+线上课堂+课程思政+实践课堂的"四课联动同频共振"模式助力青年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把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结合高职概率统计课程教学实践,从教学方法选取、教学资源利用、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实施等方面构建课前、课中、课后全周期教学生态,探讨高职概率统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学不但可以满足学生对思想理论的需求,亦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往的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都与现实需要产生了较大的偏差,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为此,调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发展方向、实施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依据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新特征和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思政教师媒介素养培训,并将思政课堂与网络、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坚持“八个相统一”系统地阐述了思政课教师、学生与教材(课程)三大教学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思政课如何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教与学如何和谐优化发展,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如何构建实践原则与要求。坚持“八个相统一”既是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提升,也是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规律的概括与凝练;既丰富了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理论,又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是精准思维在教学活动中的生动呈现。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彰显高职思政课课程特质、增强学生发展动能过程中,高职思政课应以精准教学回应时代呼唤。以教学对象的精准画像、教学内容的精准定制、教学方法的精准滴灌和教学评估的精准评价,描摹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生成逻辑,以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分类分层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弥合好语境“复杂”与教学“精准”之间的张性矛盾,实现学生德性塑造和技能锻造双向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教育旨在树德育人,重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培育学生科学观念、道德修养、政治思想等素养的重要课程,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则无疑是保障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现目前,我国诸多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流于形式,其理论教学空洞化、形式化,难以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也难以保证教学实效。鉴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急需强化实践教学,以实践促发展,以发展求生存。较之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情境教学法是正视学生主体性,并能够促使学生踊跃参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措施。本文即主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情势,进而阐释了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及实施要求,最后辩证的探究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之策略。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关乎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能否固守、思政课教学效果能否提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落实。然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多元育人主体三个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通过实现以上三个方面的协同,积极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共同体、教学共同体、职能共同体,对助推高校思政课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职院校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屡见不鲜。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原则,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围绕课程效率、教学资源、教学素材展开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影响,最后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增设实践环节、健全评价机制来详细论述传统优秀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以期促使立德树人目标有效落实,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效率。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特有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决定了高校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且有利于促进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还面临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形式化问题突出、实践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实践教学缺乏软硬件保障等问题。为此,高校要积极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强化教学软硬件保障,进而推动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6.
打造高水平"金课"是实现高职院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课程思政建设对于高职院校金课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从课程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信息化运行三个方面阐述了"金课"建设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打造金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广大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与共青团工作有效对接作为切入点,发挥两者在实践活动组织与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从而开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该文从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共青团组织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引领中的作用进行概述,进而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共青团工作对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应拓宽教学路径,线上线下相融通,让学生从理论上弄清楚思政课教育的内容;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增长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从而为实现国家...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这直接影响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如何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明确了现阶段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基本原则、教学形式、组织实施、等多维度构建"三三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刘绍斌 《考试周刊》2007,(47):110-111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应正视困难,找准定位,明确高职在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特色之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方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努力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尽快走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