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思政课作为育人的关键课程,其核心素养培育尤为重要.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适应教育发展大势,推动思政课堂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课标背景下,可以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紧密结合实现课堂形神兼具,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向互动达成师生共育,从校内外双向实践参与促成素养培育,从而打造聚焦核心素养的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相似文献   

3.
项目议题式学习是以议题为统领,以项目为抓手,以议题串情境链、挑战性任务、序列化议学活动为载体打造活动型课堂,使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浸润学生心田,真正落地生根。项目议题式学习引入思政课教学,是基于当下部分思政课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活动的问题而实施的,旨在实现思政课堂的素养化转型。文章以江苏省扬州中学朱磊老师执教的"全民守法"一课为例,整体解析项目议题式学习对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思想政治学科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议题式教学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高中思政课教师应遵循“八个相统一”,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坚持以素养立意,整合多方资源,巧设走心议题,让课堂“议”味深长;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多层逻辑,让情知相连,情理共生;组织沉浸式议学,促进学生思维进阶;进行多元化评价,深度反思,形成可视化成果,促进知信行合一,实现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将公共参与和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一道,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高中思政课教学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是落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高中思政课新课标理念、高中生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高中思政课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应该掌握公共参与知识、内化公共参与意识、形成公共参与能力,不仅要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发力,还要走进社会大课堂。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核心走向核心素养是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要求。思政课只有将知识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议学情境中真活动、真体验,课堂才会变得灵动、生动、有趣。文章以“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为例,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引导学生在真情境中真活动、真感悟与动手、动脑、动心,从而打造灵动思政课堂。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培根铸魂的重要育人使命。在教学设计阶段,要结合学段教学内容与学情特点,强化思政课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探索体验式教学路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活动、探问思辨、拓展延伸等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自主发展,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政治的重要教学目标。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政治教师必须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场景,确定议题,展开探究,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阐述如何通过议题式教学,焕发出活力,落实核心素养,以期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亲和力问题一直是学界热议话题,也是完成高中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回避的话题。思想政治课亲和力提升主体在于思政课教师,其亲和力素养培育与增强是最核心的部分。本文通过对亲和力概念进行界定,总结高中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构成要素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中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素养培育的重要性。首先,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障;其次,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纠正学生学科认识偏差的必要前提;再次,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最后,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因素。同时,文章提出通过增强人格感染力、语言影响力、理论说服力及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思政课教师亲和力,进而增强高中思政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虞思嘉 《福建教育》2023,(17):38-40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新时代思政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需要。初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构建应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视角,以关注学生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为落脚点,围绕核心素养定位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选取教学素材,基于育人需求确定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学科思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高中思政课教学设计应创设真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真正喜欢思政课堂;提出真问题,碰撞思维火花,增强思政课的深度;引导真思考,提升思维品质,增加思政课的厚度;触动真情感,内化于心,提升思政课的温度;追求真效果,让思政课教师感受到使命光荣、教学美好。如此,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知、情、意、行的统一,并使其成为思政课的新生长点,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拓宽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双减”政策要求改革课堂教学实践路径,减负提质,构建高效高品课堂。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核心素养,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据此,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实践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要趋势。课堂变革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素养培育,着力打造有精度、效度、高度、广度、温度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相似文献   

13.
高效思政课堂需要从“进门”到“出门”始终贯彻学科育人立场、学生中心意识和核心素养培育导向。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深入备课,明确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高立意,进行高水平的课堂规划,找准思政课堂的科学入口;在推进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情有准确了解,把握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契合点,创设适切情境,疏通教与学的柔性接口;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时,需要着眼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落地方式,为学生思维进阶搭建适宜的阶梯,创设课堂教学的高效出口。三者形成合力,高效达成思政课堂育人效果,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沈珣芳 《教学月刊》2023,(10):64-67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一门与学生心灵相通的课程。要让道德与法治课既受学生喜爱,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打造立体式体验课堂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要使用有趣的课堂导入,设计精准的课堂提问,创设具有真实性、趣味性、思辨性的情境,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并通过有爱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大素养”在“小课堂”中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1,(92):10-12
优秀校友文化作为优秀校友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合,具有独特的激励、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将优秀校友文化引入课堂,可为实现思政课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丰沃的土壤与养料。文章结合近年来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就优秀校友文化在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的独有价值进行简单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6.
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中思政课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本文探讨了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运用的必要性、运用原则以及运用策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例,以期为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思政课更是学生品格修养的重要阵地。修美思政课堂聚焦“修美”二字,以创设情境为基础,将“情”和“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提升学生审美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联通情感,启动童趣课堂的情感按钮;落实有效提问,构建精彩课堂;注重审美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回归学生生活,有效实践与探究。不断打造全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观,更好地助力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8.
活动型课堂是高中思政课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SPOC+议题"活动型课堂教学具有较高可行性。通过融合网络、课堂和社会,开展SPOC建课与议题设计、议题研讨与引领点拨、理论检验与议题感悟等活动,以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实现教学空间多样化,以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推动教学设计议题化,以学生学习方法革命促进教学过程自主化,以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引领教学评价智能化。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始终与党史一脉相承、紧密相连。党史资源是打造高中思政“金课”的重要载体。教学内容上,利用课堂主渠道,梳理党史脉络,旗帜鲜明讲党史,提高理论说服力,培育学生科学精神;教学形式上,精选教学案例,精心设计活动,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增强课堂感染力,坚定学生政治认同;在“大思政”格局下,挖掘校本资源,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利用红色教育场馆,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增强学生公共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的思政课,承担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应凸显思政课“实践性”特征,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用目标引领、情境勾连、差异任务、评价护航的思路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任务驱动,落实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构建学生整体性思维,落实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