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忠益  卢珊 《情报杂志》2023,(7):65-70+92
[研究目的]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管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生发展要义,如何运用大数据赋能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管理迈向现代化,已然成为当前理论界探讨的具有前沿性的学术话题。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管理的前沿关口即对安全事件的预测和预警,而大数据的核心功能则在于此,能够为矿产资源安全事件预警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研究方法]研究针对当前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事件预警面临的现实困境,旨在分析大数据技术、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思维赋能矿产资源安全事件预警的运作机理,并提出大数据赋能下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事件预警管理的有效实现路径。[研究结论]大数据赋能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事件预警管理可以为决策的制定提供全新的支持,是对传统预警管理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未来预警范式的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为强化国家安全情报能力,推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升,构建基于多模态大数据的国家安全风险态势感知模型。[研究方法]该文对国家安全风险态势感知进行阐释,并分析多模态大数据驱动下的国家安全风险态势感知运作逻辑;在此基础上,构建态势感知模型并解析其内涵。[研究结论]该模型集国家安全风险态势察觉、态势理解、态势预测及态势投射为一体,其构建可为强化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供参考,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李晓娣  饶美仙 《科学学研究》2023,(11):2086-2097+2112
以全国228个地级市为样本,采用NCA与fsQCA探究数字经济赋能科技创新的组态路径,并以“准胡焕庸线”、城市规模、是否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等为分类标准,剖析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路径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引致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的单个必要条件,但产业融合对于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发挥相对普适作用。存在两条等效的引致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的组态:“政府助力下技术主导型”“政府助力下环境主导型”,数据基础和治理数字化存在潜在替代关系。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组态路径具有明显的区位异质性、规模异质性及政策效应异质性,整体来看产业融合、政府支持、信息基础设施是各类型城市高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研究结论打开了数字经济赋能科技创新的“黑箱”,为各类型城市借助数字化驱动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凯  黄培  方靖雯 《情报杂志》2023,(4):165-171
[研究目的]国家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家信息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将有效促进和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研究方法]在国家信息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国家安全理论、公共管理理论、信息安全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构建国家信息安全“生态系统”的价值观理念以及信息安全“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平台、规范和运行机制构建面临的挑战。[研究结论]研究发现,国家信息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从我党、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人4个方面展开研究,特别是国家信息安全形势情报感知与预警及人才和应急管理平台的构建。这是其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廉睿  申静  罗东超 《情报杂志》2023,(2):196-200+207
[研究目的]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背景,探讨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的中国方案。[研究方法]采用实践考察、系统分析、制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国家安全治理的经验和问题进行解读。[研究结论]国家安全治理不仅要遵循学理的逻辑,更要遵循现实的逻辑。在指导思想上,国家安全治理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精神引擎,树立常态化治理理念;在技术层面,国家安全治理需要升级“治理技术”,应对多变“治理客体”;在行动层面,国家安全治理需要打造“治理共同体”,涵盖多元“治理主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旨在讨论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化的内涵、问题与路径。[方法/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化”相关概念,梳理体系化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化之路径。[结果/结论]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化具有主体特定性、程序法定性、目的导向性和过程持续性的特点,在主体职责、具体目标、实践方向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应构建“主体赋责—细化目标—回归实践”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对碳数据安全治理进行研究,阐明其面临的安全风险。利用区块链赋能碳数据安全治理,实现碳数据的链上治理,有利于奠定和完善“双碳”战略数字底座和数字体系。[研究方法]首先,阐释碳数据的概念体系和面临的自身安全风险和利用安全风险;其次,探讨区块链参与碳数据安全治理的内在理论逻辑;最后,基于规范分析方法建构碳数据安全治理的法律规制体系。[研究结论]针对碳数据面临的自身安全风险和利用安全风险,区块链的应用有助于构建碳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整体可从宏观维度的规制理念、规制体系和具体路径以及微观维度的具体规则设置两个层面构建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8.
罗方禄  王秉  贺林豪 《情报杂志》2021,(3):118-124,97
[目的/意义]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是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情报视域下的网络非技术安全治理聚焦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的治理效能发挥,可实现对网络安全风险的前置规避。因此,面向网络安全治理的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情报赋能模型构建意义重大。[方法/过程]运用模型建构法,论证基于情报视域的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情报赋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构建面向网络安全治理的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情报赋能模型,并提出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的情报赋能对策。[结果/结论]通过对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进行情报赋能,可提高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对网络安全风险的预警和预判能力,激发其参与网络安全治理的自主性,从而实现全周期网络安全治理(包括前置规避、事中防范与事后处理),有利于构建共治共享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胡剑  戚湧 《现代情报》2023,(9):85-97+164
[目的/意义]数据要素作为当前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安全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对数据的安全治理能够促进数据真实完整记录、安全实时开放共享以及高效交易运用。政务数据是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府数据开放的核心资源,当前政务数据在运用、共享等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和需求,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和时间戳、密码学、智能合约等功能特性能够为政务数据安全治理提供新的路径。[方法/过程]针对政务数据安全治理的需求和技术契合,基于区块链跨链机制,从体系要素、体系流程等角度构建了基于区块链跨链机制的政务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并基于6个核心业务在交通运输政务领域展开应用实践。[结果/结论]本文构建的体系能够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背景下提升政务数据安全治理提供理论与实践价值,提升数字经济时代的政务数据价值,让政务数据活起来、用起来、动起来,提高数字政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苏志远 《情报杂志》2024,(2):41-46+62
[研究目的]认知能力日渐成为数字社会发展的核心动能。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确有必要加强认知安全的理论研究。[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比较研究、案例研讨等方法,针对认知安全的话语建构、博弈态势、风险规律和保障体系等内容开展研究。[研究结论]认知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非传统安全的新形式之一。围绕认知安全的竞争活动涉及内容生产、技术控制和渠道争夺,背后反映出激烈的话语博弈、科技博弈和战略博弈。认知安全风险呈现特定性、传递性和目的性的规律特点,危害个体权利、社会秩序和意识形态。认知安全的保障体系应当围绕价值共识体系、本土治理体系和国际合作体系三个方面展开建设。  相似文献   

11.
毛欣娟 《情报杂志》2021,(1):99-103,200
[目的/意义]近年来,在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文件以后,学术界有关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呈现活跃之势,但其中对该学科理论体系构建的深入探究较为缺乏。[方法/过程]国家安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求理”的理论体系构建和“致用”服务国家安全实践方面的研究同样重要,二者应兼顾思考。从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层面探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内在逻辑,既能为该学科的未来建设发展提供参考,也能给国家安全学提供新的理论契机。[结果/结论]具体而言包括分析该学科建构的理论基础,基于现实的基本面向和理论与实践结合层面的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指明了国家安全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既应立足本土,也需有全球视野,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安全的内涵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的发展变迁,知识产权安全正在成为国家安全体系中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安全统筹协调机制缺失会造成国家“集体行动困境”,将一般性的知识产权风险转化为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安全因素。在国家安全情境下审视知识产权,其核心是国家集体行动中知识产权的自主性、可靠性和可控性。系统分析了知识产权国家安全的历史与现实逻辑及其中的复杂性机制,认为知识产权安全具备非传统安全的跨国性、非政府性、可转化性特征,知识产权安全问题包含了知识产权治理的制度性安全、知识产权客体的技术性安全、知识产权运作的全球性安全三种形构和多项安全风险表征。基于国家优先、利益平衡与制度实现的公共价值,建立超越市场-政府或私权-主权二分法的知识产权国家安全治理的原则、规则和机制体系。最终,从治理决策架构、制度和政策体系、“知识产权安全学”的交叉理论研究三方面提出知识产权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略。  相似文献   

13.
城市大脑已经成为各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其在架构、功能和应用场景上的演进不断驱动着社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但当前城市大脑仍处于功能与结构协同演化的阶段,有效实现数字赋能必须依靠城市大脑和功能小脑的协同合作.以温州瓯江口"城市大脑+产业智脑"为例提出城市大脑赋能城市创新发展新模式:以双脑并行实现系统化数字聚能;以双舱联动对企业全生命周期进行数字赋能;以数据整合共享推动业务功能的协同,以多维度的职能协同推动应用场景的创新,促进产城融合.这一机制激发了城市创新发展活力,对当前各地城市加快数字化发展,探索数字赋能路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廉睿  郝钰凯  陈朗 《情报杂志》2023,(7):60-64+139
[研究目的]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情景,加强对国家安全学话语体系的研究,实现国家安全学“三大体系”的协同发展。[研究方法]遵循“理论动因-问题呈现-未来面向”这一基本逻辑,以系统分析、比较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情景下国家安全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具体路径。[研究结论]学界应以国家安全学话语体系为纽带,生成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的知识范式。首先,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确立“内外结合”的发展方案;其次,应以“四位一体”为基本逻辑,设定以“概念生产”为核心内容的中端路线;最后,应以“中国式安全治理现代化”为时空场景,践行“现象-抽象-范式”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组织体系建设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美国国土安全教育联盟发展历程及体系运行,将为我国国家安全教育的推进提供启示与参考。[研究方法]运用战略联盟理论框架,对美国国家安全教育联盟建立动因、宗旨、结构功能和运行活动进行分析,并对涉及的联盟内容进行梳理分类。[研究结论]联盟分为任务驱动型、教育发展型、人才培养型,在国家安全战略推动下,通过开发多元化的培训项目、搭建运行体制、开展跨学科建设推动联盟发展,为美国国家安全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应在顶层设计上,构建国安委主导的国家安全教育联盟体系,在运行上,创新国家安全人才培育的四维驱动机制;在课程上,加强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交叉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于冬  顾培亮  高璇 《情报科学》2005,23(2):166-170,186
城市信息化即“数字城市”是一个集成化的开放系统,而提高政府运作效率、重构政府组织模式是数字城市的社会基础。本文分析了不同时期城市及政府组织结构的演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基于分布式技术体系与代理技术的框架下,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数字城市与电子政务的组织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从国家安全观视角,不仅能考察美国数据隐私保护框架的顶层设计,也能充分、全面、立体地揭示出美国数据隐私保护制度的整体趋势与优劣,为我国跨境数字贸易流通有效安全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与内容分析法,对美国新型国家安全观的基本构成与特点、数据隐私立法演化历程及其数据隐私框架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美国新型国家安全观下的数据隐私保护以数字经济优先发展为前提;其数据隐私整体框架,由国内和跨境数据保护与流动规则两个部分组成;美国数据隐私保护统一立法、跨境数据流动监管与治理现代化立法成为趋势;美国主导的同盟国跨境数据流动圈的形成,成为逆全球化的数据贸易壁垒;构建“共同价值观下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宫高杰  丁诗颖 《情报杂志》2023,(6):39-45+61
[研究目的]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作为全球资深的情报机构,从冷战开始至今为巴基斯坦外交决策制定和周边安全形势的稳固提供了有效的情报支持。通过分析掌握三军情报局的组织结构和行为模式,可对中国情报事业建设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从三军情报局的历史沿革视角切入,研究其内部结构与功能特征,分析情报工作和机构改革困境,探索情报实践过程并总结作用经验。[研究结论]三军情报局经过长期的情报实践与经验积累,对地区安全治理及国家领土主权的维护起到了有效的情报支撑作用,为中巴合作以及中国情报安全建设提供了有益镜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风险评估是国家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西印度洋非传统安全展开风险、困境及对策研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在该地区推进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对西印度洋海上非传统安全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地区非传统安全治理在国家、区域和国际社会三个层面存在的治理困境进行论述,分析其治理动能缺失的原因,最后对中国参与该地区的治理提供路径选择和建议。[结果/结论]在该地区,中国首先应该建立西印度洋情报研究中心,其次要以现有机制为基础深度参与地区海上治理并发挥主导作用,最后要长期不懈为地区提供护航、维和等区域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数字平台、数字基础设施、数据等数字要素的广泛应用重塑了国家创新体系内部各创新要素及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生成逻辑,亟需完善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政策体系。从系统功能视角探讨了数字要素赋能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化过程、影响路径和政策方向。结果发现,数字赋能国家创新体系经历了“数码化—数字化—数字转型”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并且通过改善知识生产、知识扩散与知识应用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在此基础上,基于政策背景、政策目标和政策取向三个维度构建数字赋能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框架,并从理论构建、监测评估、制度逻辑、场景发展四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