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理解的逆向设计与现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所谈及的情境教学、任务群教学、教学评一致、学科核心素养等均有不谋而合之处。其主要理念包括“为理解而教”和“逆向设计”。教学设计实施步骤主要分为预期结果、评估证据、学习计划三个阶段。能明确大单元学习任务与目标,进行评价量表设计,收集评估证据,整合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锚点。  相似文献   

2.
“逆向设计”理论认为好的教学设计应该“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新闻单元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要求以活动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应以教材编排为基础,以逆向设计理论为指导,细化预期目标、评价方式、教学流程三个步骤,在真实情境、过程评价中学习新闻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李娟 《宁夏教育》2023,(Z2):102-104
针对一线教师教学“活动·探究”单元时存在的问题,文章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演讲单元为例,探析“活动·探究”单元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价值与意义,从整合单元要素作整体设计、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活动任务、丰富过程性评价三方面调整“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Story time是译林版《英语》教材各个单元的核心板块.目前该板块的常规教学设计存在任务目标指向不明、学习活动层级混乱、活动任务与评价任务不匹配等问题,从而导致主题意义探究缺乏深度.教师可以通过逆向设计的三个步骤——明确预期的学习目标、匹配评价任务、借助评价设计学习活动,来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让教学与评价双线并进,以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地.  相似文献   

5.
学科大概念统摄下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将零碎的知识划分为完整的单元组织,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文章以初中地理“农业”为例,采用逆向教学设计方法,从确定“农业”单元预期学习结果、确定“农业”单元评估证据、设计“农业”单元教学流程三个方面,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农业”单元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韦春艳 《广西教育》2023,(16):53-55
本文基于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作业任务驱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特征,以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活动单元为例,提出“活动·探究”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第1单元“走进植物世界”为蓝本,以校内植物和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以校园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为活动主情景线索,展开“绿色校园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利用逆向课程设计方式,以结果导向确定预期结果,再通过评价前置确定评价证据,利用任务驱动设计学习活动,从而突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改核心理念,为实践“跨学科整合”开展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以八下第四单元为例,探讨指向理解的“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策略,提出指向理解的“活动·探究”单元教学,需要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学情等出发,制定相应的单元教学策略,启于理解,始于任务,落以活动和探究,终于迁移应用,真正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周玲  吴志明 《物理教师》2023,(3):91-93+97
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物理中考主题复习,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按照学习逻辑以学科大主题为核心,将各相关学习要素进行系统性、结构化整合,从预期结果的角度进行逆向设计与规划物理中考复习教学.通过“实验探究”主题复习案例,展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素与教学历程.提出三点思考,一要强调学习立场,二要重视学科实践,三要贯穿教学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活动·探究”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活动·探究”以“活动”“任务”代替单元导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现状,从自主阅读过程、自主活动过程、自主评价过程三个角度倡导过程化教学,以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逆向教学设计“以终为始”,从预期结果入手,然后确定必要的证据来判定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结果。在明确预期结果和评估方法后,再考虑相应的学习活动。其一般流程为:确定预期目标—寻找评估证据—设计学习活动。小学语文逆向教学设计,能够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之一。要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素养,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明确预期学习成果、确定适宜的评价证据、规划学习活动与指导三个关键环节,有助于教师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本文以高中生物学“光合作用”主题探究活动为例,阐明逆向教学设计如何辅助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为教学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以“促进学生真正理解”为目标,倡导以单元为单位、以“目标—评价—活动”的模式进行逆向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构有意义的知识结构,发展核心素养。基于UbD理论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二是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三是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笔者基于UbD理论的核心理念建构了以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流程,并以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单元为例,做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4.
一线教师对“活动·探究”单元作业的设计仍缺乏全面、深入的认知,存在目标落实不足、作业形式单一、评价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以市级课题为依托,进行了对“双减”背景下基于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活动·探究”单元作业设计的探索,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单元为例,总结出“以本为本,‘活动·探究’单元作业设计要有系统性”“以生为主,‘活动·探究’单元作业设计要有情境性”“多维评价,‘活动·探究’单元作业设计要有反馈性”的作业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追求理解的逆向设计呈现出“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的设计逻辑。问题式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法。文章分析了基于逆向设计的问题式教学的实施优势,并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从确定预期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设计学习体验三个环节入手,依托学习情境设计地理问题,细化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与迁移,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正>“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促使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思考教学设计。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从而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各板块之间的联系,对相关知识获得深入而持久的理解。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为例,谈一谈“逆向教学设计”理念下单元教学的初步实施。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大概念,是有组织、有结构的知识和模型,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认知框架或结构。借助此,学习者不仅能够用探究的方式去理解、概括零散的看似孤立的知识,使之成为具有主题性、抽象性、概括性、规律性的知识,还能以专家思维方式将学校所学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逆向教学设计”是由美国著名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共同推出的一种基于理解的“倒推式”教学设计模式。由“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选择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活动或任务”三阶段构成。逆向设计将评价设计提到教学活动之前,使整个评价过程嵌入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以终为始,把评估环节作为预期结果和教学安排之间的关键衔接,始终坚持理解为导向的评估原则、真实与综合的评估任务、整体与分析的评估方法以及终结与动态的评估反馈,具体包括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阶段。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2 Travelling Around为例开展单元教学逆向设计,通过明确单元目标、设计评估框架、指导教学活动,最终实现评估反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动态学习方法。项目式学习主张借助学习项目提出问题和任务,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分工的基础上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活动·探究"单元是落实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缺少经验,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在实施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将项目式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结合起来,可以将学习任务单落到实处,促使"活动·探究"单元突破实施困境。许多人都提倡通过项目式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互通互联,促使"活动·探究"单元有效实施。那么,在初中语文新闻单元,如何借助项目式学习突破"活动·探究"单元实施困境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整体教学观念,论述以“终”为“始”逆向进行项目式学习设计的优势,并以“探寻莆田市木兰溪的治理”项目式学习为例,通过确定项目预期结果、确定项目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项目活动三个步骤,探索基于UbD理论的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