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微博客在图书馆信息交流中的特点研究,阐述了微博客这种交流形式在图书馆信息交流中的优势,提出应用微博客的信息交流促进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设想,以期能将微博客这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应用到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2.0新技术微博客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在图书馆中应引入微博客信息交流服务方式,分析了微博客在图书馆信息交流服务中的优势和服务内容,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微博客在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分析常见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及其局限性,阐述微博客的应用特征;介绍微博客在图书馆信息发布、实时咨询、联合管理、内部交流、用户培训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指出微博客在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提高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Micro-blogging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新平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基于Web2.0新技术Micro-blogging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在图书馆中应引入微博客信息交流服务方式,分析了Micro-blogging在图书馆信息交流服务中的特点和服务内容,以期图书馆通过该技术的使用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图书馆围上“围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脖”是微博客的代名词。微博客是web2.0时代兴起的一种新兴传播形式,它支持手机、浏览器、及时通讯软件等多种发布渠道,实现跨平台交流。图书馆可以利用微博客开展互动的读者服务、信息传播、学术交流等工作,将真正实现“图书馆元处不在”。  相似文献   

6.
微博客(Micro—blog)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首先介绍了微博客(Micro—blog)的特性,阐述了微博客在图书馆中应用的意义、可行性、应用机制以及应用领域,并指出了微博客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应用微博客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微博客是2.0时代兴起的一种新兴传播形式,它以独特的记录思维过程传播形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微博客应用于图书馆进行服务,将搭建一个对知识获取、共享、交流、传递及应用的互动交流平台,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等效果,提升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具有极大的潜力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外图书馆微博客建设及其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通过对国外图书馆微博客的调查,从微博客站点的数量、建站方式、建站软件、主题内容和提供的功能等五个方面,对国外图书馆微博客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国外图书馆微博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国内图书馆微博客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微博客:可应用于图书馆的新型交互工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微博客是信息时代Web2.0的一种表现形式,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途径发表博文。图书馆可以利用微博客开展互动的读者服务、信息传播、舆情监测、学术交流等工作,通过与其他沟通工具比较得出微博客在图书馆中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微博客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witter是Web2.0时代的大创举,它结合了博客和即时信息工具的精华,开创了微博客时代。本文介绍了微博客的概念、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对比了国内几个主要的微博客网站,并结合微博客的特点探讨其在图书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与高校师生有效沟通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其服务水平的低下。高校图书馆及馆员与读者的沟通主要包括管理沟通、信息沟通、素质沟通、情感沟通等方面,与读者良好的沟通是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馆员与读者的有效沟通,可激发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热情,为图书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分析馆员与读者沟通的障碍,从增强沟通意识、提高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巧、构筑沟通渠道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员与读者有效沟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档案故事传播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为目标,将档案故事传播与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进行关联,从资源基础、呈现方式、传播范围三方面提出档案故事传播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路径,思考档案故事传播赋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谢拉成功地将传播学引进图书馆学,分析出传播学理论在图书馆文献信息传播中起的重要作用,并借鉴和利用传播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传播学理论在读者服务、信息传递和图书馆建设上的影响和启示,阐述传播学促进了当代图书馆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新闻传播规律揭示的是传播主体如何通过传递新闻满足收受 主体新闻需求的内在关系;传受互动是新闻传播的总规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体现为三 种基本规律:选择律、效用律和接近律。新闻传播规律以自发作用和自觉运用两种主要 方式对新闻传播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关于网络传播的一些理论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网络传播并不是人们所说的“第四媒介” ,而是人类传播和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网络传播使人类传播活动出现了新的飞跃 ,赋予人类传播规律许多新的特点 ,并使传播规律本身有了新的延伸和发展。网络传播带来的理论挑战 ,主要还不在于大众传播理论的调整和更新 ,而在于传播理论总体性的开拓、提升和创新 ,并把广义传播学切实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健康传播研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其中有关健康传播史方面的研究更是完全阙如。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依据传播方式、传播载体、传播主体等的不同,对我国古代大量存在的健康传播行为加以划分和归类,分别从人际传播与文献传播、语言文字传播与非语言文字传播、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等几个不同的侧面对我国古代的健康传播历史展开论述,从而勾勒出一幅我国古代健康传播的历史画面。本文以不同于时下传播学界流行的关注当下、关注实证的现实主义研究取向,将研究目光投向大量的文献史料和前人的传播实践,开辟了从历史、人文的角度关注健康传播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wofold: (a) from a dialogic pedagogy persp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ossibl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instructors’ compulsive communication and student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and (b) using Expectancy Violations Theory as a framework, to test the extent to which instructor credibility mediated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compulsive communication and student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We found that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instructors’ compulsive communication is linked to lower levels of student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Importantly,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instructor credibility tempers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instructors’ compulsive communication and student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9.
以门户网站真实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门户网站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的信息转载数量和用户参与数量指标在时间序列上的分析,探索突发事件背景下门户网站信息转载与用户参与的规律,并与传统传播理论中经典的“S-曲线”模型进行对比,从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角度,提出门户网站信息传播的爆发性、长尾性等特征,以期补充和完善现有的信息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20.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圈层分化是人际传播所建构的群体认同下的强链接作用,其既利于维系人际交往圈,也是过度媒介化的结果,是移动社交下所衍生出的显著产物。在移动社交时代,人际交往主体对固化的人际交往圈所具有的双重性具有明晰的认知,才可能由内而外地建构自我,了解"主我"和"客我",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