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在公元9世纪由花拉字模在《代数学》中给出,韦达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一元高次方程是否有一般解?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帕西奥利对三次方程进行艰辛的探索后作出悲观结论:他认为在当时数学中,求解三次方程,犹如化圆为方问题一样,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其断言未免武断,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丰坦纳终于把此难题攻破.  相似文献   

2.
1 问题背景。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丰坦那(塔塔利亚)找到了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紧接着卡丹的学生费拉里解决了一元四次方程的公式解问题.但数学家并没有满足这些成果,他们继续研究下面的问题:一l元五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一元n次(n≥5)方程的公式解,试图把方程解的问题推向一般化.  相似文献   

3.
数学家们解决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后.对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却一筹莫展,陷入了困境,许多人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1494年,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帕西奥利对三次方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他认为在当时的数学中,求解三次方程,犹如化圆为方的问题一样,是根本不可能的。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由此吹响了迎接挑战的号角。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关于三次方程求解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难点.初学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时,一些同学总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搞清“去分母”的来龙去脉,没有真正理解“去分母”.相信,弄清楚下面几个有关“去分母”的问题之后,再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就会大大降低出错的机率.  相似文献   

5.
解不等式是不等式学习中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不等式问题或者其它数学问题的工具,因此解不等式是高中代数的重点内容之一.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解不等式的基础.而对于含参数的不等式,由于其解集与参数的取值范围有关,因此就必须对所含的参数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6.
狄摩根是19世纪,英国数学家.活了65岁?他曾在逻辑研究方面有过突出贡献.据说.在他生前某一年.有人问他:“您多大年龄啦?”在西方,除非亲朋好友.随便问别人的年龄是不礼貌的。而狄摩根非但不介意.而且还幽默地说:“我在公元x^2年时是x岁.”  相似文献   

7.
袁万萍 《广西教育》2014,(22):72-72
在用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用换元法解一元三次方程和一元四次方程的通用公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一般形式是ax b=0(a、b为常数,a≠0).  相似文献   

9.
1 准确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断深化不等式的基础知识 中学数学教材中,依次贯穿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无理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性质.不等式的核心问题是同解变形,而不等式的性质是不等式变形的理论依据,所以,深化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是学好不等式知识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消元,化“二元”为“一元”.将“陌生”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解.同学们在掌握用代入、加减消元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和分析方程组中各方程的结构特点,开拓新思路,简捷求解,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有趣的数学     
《中学生数理化》2010,(1):34-34
奇特的碑文 公元3世纪时在古希腊有一个数学家叫丢番图.他对代数学的发展曾经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他死后留下了一块奇特的墓碑.碑文如同谜语,大意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而把整体看做“1”是解应用题中的难点.不少同学常因为不会分析条件.找不到等量关系而感到束手无策,但如果利用本所述的分析方法解应用题就可以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3.
拜斯伽罗,公元12世纪古印度著名的数学家,小时候聪慧好学,尽管由于家境贫困只上了两年学便回家帮父母干活,但他并未放弃钟爱的数学,潜心研究锲而不舍. 拜斯伽罗在数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重要而有影响的数学著作.  相似文献   

14.
李章 《初中生》2009,(5):30-3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最基本的思路是消元,通过消元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那么消元的途径有哪些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消元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数学家们相继发现了二次、三次、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而在此后的200多年里,对于一般的五次方程有没有根式解,无数数学家为此绞  相似文献   

16.
解一次方程组的常规方法是.通过消元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然而.对于某些特殊的一次方程组.若能抓住其结构特征灵活运用加减法.则更为简捷.  相似文献   

17.
1教学分析 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有关方程(组)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已经对方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会用方程表示问题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会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本章中,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初步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及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相似文献   

18.
代入法和加减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或“加减”,消去一个未知数,使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些,课本上已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相似文献   

19.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教科书中主要介绍了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等.中考时考查的知识点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确定不等式组中字母的取值范围和不等式型应用题。其中利用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题越来越多,请同学们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对称性是数学美的重要特征之一,德国数学家魏尔说:“美和对称紧密相连.”在中学数学中常有对称现象,既有几何中的轴对称、中心对称等空间对称,又有代数中的周期节奏和旋律的时间对称.函数与反函数图象关于直线y=z对称,代数式化简时的共轭因子,实系数一元n次方程的虚根成对出现等对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