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是查明“非典”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影响。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设计了16项自编问卷题,对646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处理,皮尔逊卡方检验表明:隔离人群、封校学生、特殊职业人群在“非典”对人的一般影响、情绪影响、生理影响、行为影响上均高于一般人群(p<0.051或p<0.05);“非典”对人的一般影响在不同文化的人身上有显著差异(p<0.05);“非典”对人的情绪影响、生理影响、行为影响上不同性别、不同文化、不同年龄人群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典”对社会公众的心理影响与性别、文化、年龄关系不大;“非典”对隔离、封校和特殊职业人员心理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2.
注意力这个词本来是心理学词汇,引用到人际关系上,指看待人的辩证法。教育上则体现为师生关系。所谓教师与学生关系,实际上是从属于社会“人际”观的一部分,并且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纲纪”之说乃传统文化及全社会的核心价值,所谓“纲纪”指三纲 (君臣、父子、夫妇 )和六纪 (父、兄、族、舅、师、友 ),已经作为社会铁律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师道尊严”就是这种铁律下的产物,这是今天研究教育的学生观不可忽略之处。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学生 ?本文拟就教师的优先注意力方面提出四个观点。   宽容——教师优先…  相似文献   

3.
西方著名进化心理学家斯蒂文·平克的文化心理观可以概括为:进化心理机制是解读文化产品所隐含的文化心理的钥匙.平克的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文化产品——文学、艺术和音乐——进行了适应器和副产品的科学界定;对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化产品所隐含的文化心理问题加以定位,即其研究目标是解释人类与“无生物功能之用”的文化产品之间的关系;对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研究进行界定和梳理.本文作者认为,平克提出的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进行文化心理研究的思想十分新颖,对我国进化心理学的多学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J.福多的“心理的模块性”概念隐含着这一“悖论”:心理的实质是非模块性的。其实,认知的“中心系统”也是模块性的,确认“中心系统”也是模块性的有助于消除福多的这一悖论,从而,可倡导一种彻底的,整体性的心理模块论,即“输入系统”与“中心系统”两大模块系统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在不同的文化根基上,形成了至少4种人主体现:“圣人观”、“真人观”、“超人观”以及“无人观”。彼此之间差异巨大,并对当前的主体性教育有现实指导意义。我国当前的主体性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根据自身文化特点和实际情况从不同观点中做出抉择,构建切实可行的主体性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6.
S.Pinker提出了“语言本能”说,反对“语言是文化产物”的传统观点,主张语言是一个进化而来的天赋模块。他采用语言的生物学研究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宏观研究和微观剖析,对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语言习得的考察,对语言异常现象的神经生理学研究,证实了语言在各个层面上的普遍性及共同的进化根源,从而论证了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相似文献   

7.
叶朝成  王纯 《考试周刊》2012,(24):21-22
本文对心理语言学中心理模块目前的学术争论点进行了归纳,主要存在以下三个争论:模块是否是先天的,模块是否是封装的,语言模块中句法和语义的争论。提出了要想有更精确的结果需要有科学的工具的参与而不只是推理:考虑跨文化交际学因素;借助脑部解剖学和生物科学知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解读自闭症的"心理理论缺损假设":认知模块观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习得机制的论争,特别是模块论与一般学习理论之间的论争,是近年来认知发展机制研究领域最为炙手可热的论题之一.而其中关于自闭症患者ToM发展异常的研究,已然成为这一论争的一个重要场所.本文试图基于来自自闭症儿童ToM发展研究的相关证据,论述模块论假设在解释这些事实上的效能及来自反对阵营的质疑,并尝试探悉该理论路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初的苏联,很多的心理学者都力图借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建构自己的心理学体系。作为马克思的继承者,维果茨基深刻的意识到,“继承”不是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取代心理学方法;真正的“继承”应该是采用马克思的思想方法,回到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中建立自己的“元理论”。在此基础上,维果茨基接受了马克思对于人的发展的两个基本假设——将人的心理视为环境的产物,内在的智力起源于活动,并采用历史的、整体的、发生的、比较的心理学方法,针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考察,最终建构起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学派”。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封建社会广大民众的心中,怀有“安黎庶,济苍生”的政治思想,献身于“桃园集团”的正义事业,集“忠、义、勇”精神于一身,具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高尚道德的英雄人物——关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和形象化身。关公的神格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需要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累年积淀的产物;是中国古代社会民众心理需求的产物;是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大浪淘沙,结晶升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福多的心灵哲学是一种关于心灵本质及其结构、带有“机械论”色彩的哲学,更是一种崭新的人学。他根据物理主义、自然主义重新诠释“民间心理学”,提出了“心灵就是大脑内的计算机”的新论断。文章在考察福多对这一论断的论证的基础上,指出:应谨慎而科学地对待福多的思想,在批判借鉴有关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我们过去赞成或否定的有关观点作出冷静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见性”是《坛经》心理学思想的主题.其目标是成就佛、菩萨等伟大人格。“自性论”是见性的前提,它把外在崇拜转化为人的内在自觉。自性范畴尚未分化,但其表征有显有隐,其显是自我意识,其隐是无意识。成佛就是“意识到无意识”,成佛后的“境界”是人的一种澄明的心态。《坛经》“顿悟论”的认知心理思想是见性的最佳途径,其中关于“根性”的差异心理思想是顿悟的依据。顿悟发生在意识与无意识的交界处,是有限的心植根干无限之中。对语言文字的态度是其认知心理的一个侧面,顿悟买际上也有阶段和方面。《坛经》“定慧一体论”的心灵训练和心理卫生思想是见性的措施保证。作为一种思想和方法,可以单独发挥作用,又可转化为现代人健心和心理治疗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现代散文创新理论的考察和海峡两岸散文创作的分析,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海峡两岸现代散文的创作表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样式,大陆现代散文创作较突出地体现了“载道”的文学精神,台湾现代散文则较多地表现出“言志”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在提高,高等院校如何适时修整人才培养模式,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毕业生,已成为我国高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文章介绍了我国一些高校目前正在试行的“平台+模堤”课程结构体系,阐述了作者对这一课程结构体系的观点:教育以人为本,学校一切工作都应以培养优秀的学生为中心。“平台+模堤”课程结构体系代表了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普通高校应努力向管理要效率,挖掘学校一切可利用资源,逐步推广这一课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5.
告子“不动心”境界乃为义理上的,孟子“不动心”是包含义理层面的人格修养境界。对于“不动心”之心,告子所指是情感心和认知心,孟子的则是道德理性之心。告孟“不动心”境界不同的原因在于孟子反对告子达到此状态的“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之进路,从而主张“知言”,义由心生,重在发挥心的德性和知性双重作用以明辨天下言论。告子主张以外在规范之“义”量度天下之言,认知心次于外在之义。告孟对于“言”与“心”之关系、“心”和“义”之内涵的理解不同,源于他们在人性论和“义”观点上的分殊。  相似文献   

16.
告子以“不得于言,勿求于心”的方式达成“不动心”境界,然孟子认为“知言”才是正道。其实二人所说的“言”均指他人思想言论,内涵一致,并非在言的内容或主体上存有分殊,根本不同在于他们对待言的方式,即告子是以外义判言,孟子是以心知言。  相似文献   

17.
论文主要探讨全球"汉语热"对海外华文教育、华文传媒以及对华侨、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产生的积极影响.本文认为"汉语热"所展示的丰富内涵,即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和人们对中华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尊重,实际上表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早年的林语堂服膺钱玄同的意见,认为中国人是根本败类的民族;进入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对国民性的看法有了较大的转变,虽然仍然采取批评的态度,但锋芒已不毕露,且多有赞赏。更重要的是,他对“国民性”认识的思维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即不是以“一元论”而是以辩证的态度进行理解。晚年,林语堂对于中国文化及其人格的欣赏往往大于批评,肯定往往大于否定,表现出复归的倾向。林语堂对“国民性”的认识对于新世纪中国文化乃至于人类文化的建设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第一,“和平”、“容忍”与“和谐”等内涵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对话”的主调。第二,“知足常乐”与“诗化人生”的人生观,对于冲破物质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迷雾,十分必要。第三,理想与梦幻、奇思与妙想、放逸与优雅,这些灵心对于克服当下过于现实的人生困境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不但对我国文字学史具有开创之功,而且对我国的文化学史也具有不可抹煞的贡献。从汉字的构形理论、首创的部首体例、重文即异体字等方面探讨了《说文解字》在文化学视野中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汤溢泽的两篇“钱评”,存在假“无偶像”与真“偶像霸权”的弊端,步入了用西方文化价值标准来衡量中国文化的误区。文学评论者固然应有批判精神,但更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心态,不负责任的“捧杀”与“棒杀”,乃是评论的大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