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蜀道难》这首诗的寓意,前人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是李白专为西游入蜀的友人而作;也有学者如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还有学者认为这首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际写的是仕途坎坷。我们认为,既然古人云“诗言志”,那么,李白这首代表性诗作《蜀道难》就不可能是“别无寓意”的,从诗作的写作时间来作一考证,便不难发现其中的深刻寓意。一此诗一种说法是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即公元742年。诗人出川之后经过十余年的漫游,来到长安,想要在政治上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于是,李白把自己的诗作当作“路中投刺(递…  相似文献   

2.
李白的名作《蜀道难》,发想超旷,感情炽烈,纵横变幻,怪伟奇绝,历代论者无不惊奇错愕,叹为观止。但其主旨,绵绵千余年来,却异说蜂起,莫衷一是。要而言之,可归纳为寓意和别无寓意两派。建国以来,多数论者认为前一说不足信,而采纳后一说。但是争论远没有结束。究其原因,固非一端,然总其要,大致有二:第一,关于这首诗的创作年代,  相似文献   

3.
关于李白《蜀道难》的政治寓意,众说纷纭。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敬请专家指正。 一 我们先研究一下《蜀道难》中的一节诗,这节诗是: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撇开这节诗的其他方面不讲,仅就字面上看,那末这节诗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朝廷任用非人就要造成军阀拥兵自重、恃险割据,甚至倾复社稷的问题。这点前人已有说明,有人就明确指出李白的《蜀道难》是“讽章仇兼琼”。既然这样,那末当时的朝廷存在不存在任用非人的问题?《蜀道难》是不是在“讽章仇兼琼”?如果不是,又是“讽”什么人?  相似文献   

4.
李白《蜀道难》的寓意历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对六种寓意的考辩,从它莫衷一是的结论中进一步探讨了该诗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5.
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由于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为送别朋友入蜀作的,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以自秦入蜀为线索,描写蜀道艰难的送别诗,诗歌表达的主题是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蜀中政治前途的忧虑。笔者有不同看法:这首诗借蜀道的艰险表现了作者一段人生经历,一段官场生活,是一曲坎坷艰险的人生悲歌。一、从人生经历辨主题《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742),从表面上看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和《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送别诗不同。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李白五岁时随父从出生地(中亚的碎叶城)迁居四川彰明(江油),可以说自小对四川的…  相似文献   

6.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  相似文献   

7.
《蜀遭奇》是郭老一九六一年九月十八日乘江津轮出三峡时在舟中作的。他在这首诗的题解中说:“李白曾作《蜀道难》,极言蜀道之险,视为畏途,今略拟其体而反其意,作《蜀道奇》。” 大家知道,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李白在安史之乱前初到长安时送友人入蜀写的一首乐府体裁的诗。这首诗,以雄健的语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笔调,描绘了蜀中地势的险要,道路的崎岖,环境的恐怖,寓寄了作者对当时即  相似文献   

8.
李白《蜀道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由于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入蜀时作的,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以自秦入蜀为线索,描写蜀道艰险的送别诗,诗歌表达的主题是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蜀中政治前途的忧虑。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这首诗借蜀道的艰险表现了作者一段人生经历,一段“官场”生活,是一曲坎坷艰险的人生悲歌。一、从人生经历辨主题《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742年),从表面上看一首送别诗,但它和作者其他送别诗的内容有所不同。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李白五岁时随父从出生地(中亚的碎叶城)迁居四川彰明(江邮),可以说自小对四…  相似文献   

9.
李德波 《学语文》2013,(4):18-19
《蜀道难》的创作年代,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有记载,大约是开元末年李白初到长安之时。据说,李白到长安以后,曾拜访过文坛大诗人贺知章,出示了《蜀道难》一诗,博得了"谪仙"的雅号。其实,《蜀道难》就是李白推销自己的一道"名帖"。尽管李白很有诗才,但初出道亦需提携,他  相似文献   

10.
原题如下: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星星雷抒雁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联想和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道题从形式上看,似乎应为材料作文。但根据其要求中“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和注意中“联想和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来看,材料中的《星星》这首诗在写作中可用也可不用,这似乎又具有话题…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早年的重要诗作《自题小像》的写作年代和地点问题,值得讨论一番,因为它牵涉到对诗意的正确理解。鲁迅的这首诗,其实是应该称作《无题》的。一九○三年鲁迅在日本东京第一次将此诗题赠友人许寿裳时,并无诗题。一九三一年鲁迅在上海两次重写此诗,亦无诗题。只是因为鲁迅是将这首诗题在断发照片的背面赠给许寿裳的,所以许寿裳在回忆此事时,给这首诗加上了《自题小像》这个题目,以后就被大家所沿用了。应该指出,鲁迅写这首诗的动机和诗  相似文献   

12.
李白的《蜀道难》据说曾被贺知章“称叹者数四”,历代的诗评家也都把《蜀道难》看作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然而,正是这篇作品,在解读时,许多学者不免横生枝节乃至画蛇添足。其实,解读此诗并不是很困难的事,难的是在解读时怎样客观而公正地读出此诗的诗味来,遗憾的是历代的解读者几乎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普遍认为这首诗寄寓深远,而最终却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麃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抵有两种见解:一是本诗有具体之所指;一是诗人“自为蜀咏,别无他意”。对于前者,已有论者考证其不合理之所在;对于后者,仍在争论之中,笔者也想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4.
《冬日的林子》是艾青的一首很特别的小诗。与他的其它诗比起来,这首诗很少涉及政治和民族的寓意。这首诗之所以让人感到一种美丽和幸福,是因为它写得简单真实而富有内涵。  相似文献   

15.
《梁甫吟》是李白诗歌中的一篇重要作品。诗人运用大量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融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了这样一首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浪漫主义的诗篇。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前代的研究家均以为作于天宝初年李白遭谗去朝以后,今人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亦系此诗于天宝九载(750)。但是,仔细揣摸这首诗的意旨,尤其是把它和李白去朝以后的其他一些诗作加以对比,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这首诗在色调上和其他诗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情绪也与其他诗迥然不同,本文拟就这一问  相似文献   

16.
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对余光中《布谷》一诗的读解陇西师范学校汪海峰新编中师语文教材《阅读和写作》编入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布谷》。这首诗借助布谷鸟的啼鸣这一独特意象,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怀。读解这首诗的关键,我认为在于分析和理解诗中拟声词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一、“真事隐去”和“假语村言”——《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第一回中题作“缘起”的一首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创作了这部伟大作品,在开头特地写下这首诗,寓意是十分深长的。在清王朝严酷的政治压迫和思想统治的那个年代里,曹雪芹由于环境所迫,不能够直接表白自己的心迹,但又深恐别人不能理解他这“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的深意,只好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蜀道难》虽然是一首乐府诗。但无论从结构。基调到技巧都能给我们以写作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古代诗歌四首》的《观沧海》。这是我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首古诗,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有所收获。师:关于这首诗,同学们在预习作业中提出了一些疑问。老师将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大家集中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二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围绕问题展开学习,以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们虽然不能详细考证《蜀道难》创作之年代,但是我们通过综合论证,还是可以看出作者情感表达的蛛丝马迹。文章主要从史料的角度,论证了李白的名篇《蜀道难》必定是有所寄托的,且是"借蜀道艰难喻仕途坎坷",而并非是毫无寄托的山水诗或者另外其他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