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编者推荐:第一自然段用两个“出人意料”提出问题——无论胜负均指向“‘汉语衰微’给人们带来的伤痛”。第四自然段“中国人”前应加上“某些”。否则,第五自然段就无法书上“令人稍感欣慰”及其后的文字。  相似文献   

2.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哪些段落是描写“听泉”的呢?生:第二、四自然段。师: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听者的地点和方法有哪些不一样。生:第二自然段是写白天的听泉。师:第四自然段是写入夜的听泉。师:快速浏览第一、三、五自  相似文献   

3.
《荷花》的教学任务:第一,继续进行段的训练;第二,逐步向篇的训练过渡。课文第一自然段由荷花的“香”起笔,由“我”将读者引至荷花池。第二自然段叙述的是画面的内容,着重写全观,重点突出荷花的“多”。第三自然段是第二自然段的补充,但叙述的重点移到突出“姿势”的“美”上边。第四自然段是叙述看荷花时产生的联想,是在画面上不能看到的内容。第五自然段是第四  相似文献   

4.
游漓江记     
编者推荐:此文出彩处是第四自然段——"九马画山"——描绘"九马"各自神态!第二自然段"细雨蒙蒙,云层很厚",彰显了"我"的观察力。第五自然段"回头雄狮",将"九马画山"的吸引力推向极致;但是,"也可能是想把那九匹马咬死,自己享用吧"一语,破坏了意趣,应删除!此文还要删除的是: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六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如此一来,全文不足800字,可以对第二、四、五自然段展开描述——将"水账"升格为"游记"。标题应改为"观九马画山记"。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九义初中《语》第五册《怀疑与学问》这篇章中“随便”一词的两处运用,笔认为有待斟酌。第一处在第四自然段:“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第二处在第五自然段:“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轻信。”  相似文献   

6.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滨小 城》中写海滨的那一部分,请同学们 想一想: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生:第一步是熟读课文,第二步 是领会文章内容,第三步是想象画 面,最后一步是语言描述。 师:这节课,我们根据文中写“小 城”一段的特点,用另外一种方法来 学习。先请同学们自己弄清写小城这 部分共有几个自然段。(生看书找出) 师:请同学们思考每个自然段分 别介绍了小城的什么地方? 生:第四自然段讲小城的庭院, 第五自然段介绍小城的公园,第六自 然段讲小城的街道。 师:这三个自然段,具体讲了各 个地方的哪些具体内容呢?请同学们 注意:要读懂一段话,先要读懂一段 话里的每个句子。我们先看第四自然 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相似文献   

7.
至今思项羽     
编者推荐:此文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至七自然段有四个“转折”,前三个语境义相同,但第四个语境义不同。前三个为第四个过渡,第四个为全文立骨。第四个“转折”后的话,为第五自然中的“欣慰”明示隐含信息。为看凸显最后自然段中的“仁”字,倒数第三自然段中的“遗憾哪”宜删除,倒数第四自然段中的“民当生矣”宜展开写。  相似文献   

8.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第二题要求:“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课文是抓住哪些特点来描写各种鱼的。能概括这段话主要意思的句子是哪一句?”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处理这一问题时感到有以下两下疑点。一是第一问中的“特点”不好确定;二是《教师用书》上说第四自然的第一句话为总写(总述句),总述句是否就是概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分析:《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论证结构全文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说明印发《农村调查》的目的,强调了解情况,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阐明了解情况的唯一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再次强调研究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三、四自然段),具体阐述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第四部分(第五自然段),进一步说明作社会  相似文献   

11.
潘巧珍 《云南教育》2005,(28):25-26
教材简析:《看菊花》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第3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的事。全文共四段,第一自然段讲星期天“我”跟着爸爸妈妈去公园看菊花;第二自然段讲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人们舍不得离去;第三自然段讲大家喜爱菊花的原因;第四自然段讲听了爸爸的话,  相似文献   

12.
行文用“一步步”诠释标题中的“现实”,例证和分析都很有准头。第四自然段中的“伯乐”前的定语,表现出作者扣紧论题作分析的功力。第五自然段的“继续自己的行程”应改为“便又离开了”。此文还需要升格,升格的途径是:强化正面例证,弱化反面例子——着力回答“如何一步步”,用“如何铺路”筛选事例。  相似文献   

13.
吴钩     
此文第五自然段规定了"吴钩厌战"的角度--中华民族要大团结--作者为了避免误解,又在最后一段再次用"牧笛"强调这个角度。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鸣"细语"用得同主旨吻合;但是"啼"字必须换掉。另外,倒数第四自然段中的"敌国",应同倒数第二自然段一样用"敌军"。  相似文献   

14.
此文“漏”字引领全文。第三自然段“这水库里的水是天上漏下来的”中的“漏”字——悬疑;第四自然段“走过”,第五自然段“走上”——探寻;第六自然段“发现几条细细的涓流是从乱石堆里流淌出来的”中的“淌”字照应开头的“漏”字——似乎探明;第七自然段“下山”发现“她卑微,不起眼,却自有她的神秘”——真正探明“平凡中有其独特的魅力”或“独特的魅力蕴含在平凡中”——升华主旨。此文主旨多元,其基本材料有利于写出变格作文。如果变格为“探索”话题作文,其变格的措施是:移步换行写水库源头;变格后作文标题为“大山寺水库之源”。  相似文献   

15.
一、乐学点1.第二自然段中:“洪水退了,马上要重修浮桥。可是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捞起来呢?”2.第三自然段(原文略)。3.第四自然段中:“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  相似文献   

16.
<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本课的难点就在于通过理解樟树的特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有很多老师处理教材时将重点放在了第五自然段,而忽略了第四自然段。其实,第五自然段是孩子们一  相似文献   

17.
宠物辩     
此文中第四、五自然段关于"太孤寂"的内容,游移于主旨之外。怎样将其拉回来,用它去进一步凸现主旨呢?其办法是:变"因"为"果",再求"因"。将第四自然段改为:"是因为他们太孤寂!"再将第六自然段改为:"他们为什么会太孤寂呢?因为他们太聪明!"这样就将第四、五自然段"变废为宝"--既切合题目,又在更深的层面上凸现主旨。  相似文献   

18.
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由三幅图和一篇课文组成的看图学文。课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其中无数的奇岩、怪石更是十分有趣。课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与怪石。第二至五自然段重点写了黄山的四块奇石,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作者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其构段方式却有所不同: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先介绍奇石的名称,后介绍样子;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先介绍奇石的样子,后揭示名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黄山奇形怪状的岩石非常多。作者在字里行…  相似文献   

19.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著名散文。其组织结构,一般认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从感觉角度总括了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温晴”的特点。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具体描绘了济南冬天的三幅图景——全景图,山景图,水景图。第三部分为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20.
仰天出门     
编者推荐:此文料很有特色,可变格用于“思想领先”话题作文,变格措施是:第一,将文章的第一句话连同双引号,用作标题。第二,将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改为“留下来‘做头’嘛,说不定皆大欢喜”。“以‘头’字贯穿全文”:先有一个有“头”字的句子“干大事业从头开始”领起;后有“留下来‘做头’”“请把头低下来”“请把你的头抬起来”等三个有“头”字的句子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