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以高二年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课堂环境与任务难度对学业求助的影响,结果表明:(1)任务关注的课堂环境比自我关注的课堂环境导致更多的求助行为,尤其是工具性求助。(2)完成难度适中学习任务的学生比完成高难度学习任务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求助行为,尤其是工具性求助。(3)在任务关注的课堂中,成绩好的学生更愿意求助,并倾向于作工具性求助,在自我关注的课堂中,成绩差的学生更愿意求助,并倾向作执行性求助。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68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其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中等偏上,学业求助呈中等水平。在性别上,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在年级上,大三学生表现出最少的执行求助行为;在学校类型上,非师范生比师范生表现出更多的学业求助行为以及工具性求助行为;在专业上,艺术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其回避求助行为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求助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学业求助行为中的工具性求助和执行性求助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回避求助没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受性别、学校类型影响,执行性求助受年级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回避求助受专业类型影响;研究结果支持"脆弱假说"。  相似文献   

3.
研究者选取甘肃省嘉峪关市某中学171名被试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不同方法筛选出154名有效被试,将其划分为高求助组、中求助组和低求助组,分析了不同求助组学生自我概念的差异,并且做了初中生自我概念对学业求助的路径分析。各组在理科自我(F=6.883,p〈0.001)、艺术自我(F=5.834,p〈0.005)和外貌自我(F=4.821,p〈0.01)的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求助态度(求助益处和求助代价)在自我概念到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了中介变量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以258名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为被试对象,对在体育教学情境下学生学业求助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内在动机,任务定向目标等动机因素和课堂环境对学业求助态度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内在动机,任务定向目标,课堂环境对学业求助态度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可解释学业求助态度76.3%变异。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同伴匿名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伴评价是一种有效体现学习者主体性、提高其批判性思维的评价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匿名性使得同伴评价呈现出新的特点。本研究对网络环境下冠名、单向匿名与完全匿名评价进行了系统考察,结果发现,单向匿名与冠名相比,其评价的批判性更强,评价质量较低;完全匿名与单向匿名相比,其评价质量高于单向匿名条件。  相似文献   

6.
章鹏程 《考试周刊》2014,(69):184-185
文章研究探讨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求助态度与求助行为之间的关系。选取初中生作为被试,采用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求助态度和学业求助行为量表进行测量,分析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求助路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非工具性求助路径中,有3条显著路径;在对工具性求助-老师路径的分析中,有4条显著路径;在对工具性求助-同学路径中,有5条显著路径。可得结论,学业自我效能感通过学业求助态度影响学业求助行为,为了提高初中生学业求助行为频率,有必要干预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求助态度。  相似文献   

7.
使用调查法对428名高职生在超媒体学习情境下的学业求助行为及自我效能感进行问卷、综合量表施测,结果显示:在职教新干线学习情境下,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职生的工具性求助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地的高职生工具性求助—他助及执行性求助有显著性差异;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成绩与高职生的工具性求助—他助、工具性求助—自助、执行性求助、回避性求助有关。结论:职教新干线学习情境下高职生的学业求助行为更倾向于工具性求助,学业求助行为受到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71名大学生被试进行实验室实验,考察不同类型任务情境下,交流模式对小组合作成员学习卷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哪种类型的任务情境,面对面合作小组的社会卷入水平高于计算机中介合作小组,但计算机中介合作小组的认知卷入水平高于面对面合作小组。(2)面对面合作小组的交互行为多于计算机中介合作小组,而其组织、观点、提问、赞同和反对等行为卷入低于计算机中介合作小组。(3)交流模式与任务类型在建议和反对两种卷入行为上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在不同网络社群中,自我呈现的不同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我们采用信任投资任务,对72名大学生被试进行实验。结果发现,网络社群性质的主效应显著。对于自我呈现,就网名来说,真实姓名比虚假名称的网络人际信任水平高,但并不显著;就头像来说,没有显示出其对网络人际信任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结论,网络社群性质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以4所多民族混合学校的855名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类型、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认知动力型、退缩型和完美型。(2)多民族混合学校中,汉族学生与东乡族学生在问题解决和求助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学生比东乡族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策略;汉族学生与回族学生在使用求助和发泄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学生比回族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使用求助和发泄策略。(3)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完美型学生使用问题解决、求助、发泄、幻想和忍耐的策略显著高于认知动力型和退宿型学生;认知动力型学生使用退避策略显著高于退缩型和完美型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