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期,战乱频繁。尤其是鲁僖公初年,各方利益与矛盾相互叠加,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晋国假途灭虢,其国力迅速强大起来,同时与秦国结好;而楚国也是蠢蠢欲动,意欲染指中原;与此同时,周王室国力更加衰微。昭陵之盟后,面对日益强大的晋国以及野心勃勃的楚国,齐国该如何进一步奠定自己霸主的基业?试以鲁僖公元年到鲁僖公八年间的史实为依据,以齐国将郑国变为自己的附属盟国为中心,探析齐桓公过人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2.
买鹿之谋     
<正>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齐国强大了,各地诸侯基本都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只剩下楚国不听号令。齐王准备发兵征讨楚国。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挂帅攻打楚国,但却遭到了宰相管仲的反对。管仲认为眼下齐军疲惫,不宜久兴兵事,他日夜命人抢铸铜钱。一天,管仲派百余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鹿是较为普通的动物,楚国盛产鹿,人们把鹿作为肉用动物,两枚  相似文献   

3.
十三、穆公称霸【题解】这是秦穆公任贤称霸西戎的故事,秦穆公一作秦缪公。齐桓公死后,楚国势力向北发展,齐国内乱,丧失霸主地位。宋襄公起来试图接过齐国的"尊王攘夷"旗号,阻止楚国势力,成为霸主。无奈宋国因国小力弱,承受不起这副担子。接着是晋文公兴起,与楚争霸,秦晋联盟,共同对付楚国。楚国势力收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齐国在齐桓公的统治下国力强大,齐国联合了几个国家的军队,出兵南下,将蔡国击败。击败蔡国之后,齐桓公率领联军继续向南,打算进攻楚国。齐桓公的军队刚到楚国的边境,就有士兵前来禀报:"大王,楚国派使者前来求见。"齐桓公下令召见使者。楚国派来的使者名叫屈完,是当时楚国很有才能的一位大臣。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您的国家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国各处一方,就好像马和牛这两种动物,马逆风行走,牛  相似文献   

5.
《晏子使楚》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他,而晏子勇敢而机智地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这个历史故事。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教  相似文献   

6.
菅波 《母婴世界》2014,(12):22-23
轻轻地,我们一起听音乐……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中国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据说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创作的。  相似文献   

7.
【缘起】《晏子使楚》是浙教版第10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仗着国势强盛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反驳楚王,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晋国和吴国为了各自的利益,结成了强大的联盟,共同对付称雄于中原的楚国。楚国两面受敌,使吴国的军事实力得以不断加强,扩大了政治影响,以致逐步称霸中原。而晋国由于对外战争的减少,客观上促进了国内新兴势力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陈明 《中学文科》2005,(6):18-20
(1)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的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齐桓公、宋襄公、晋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成为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稳定内政;外交上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抑制楚国北上势力,  相似文献   

10.
齐国在其早期发展过程中,通过齐初改革和之后桓管共同执政,完成了对周边部族的同化、领土的巩固与扩大.以春秋时期王室权力衰弱为外因,自身改革壮大为内因,最终实现从领主到霸主、从非主权国到主权国的转变.通过以部族进化与国家形成为角度,结合齐国从初封到春秋称霸的史实,诠释这一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霸主迭起,周王权力受极大的挑战。鲁国夹在大国和周王室之间,不知所从。本文通过对春秋时期的周王遣使聘鲁、鲁君朝王聘周等外交现象分析,发现随着周王室衰微,霸主国攫取了周天子部分权力,会盟诸侯。鲁国由朝觐周天子到依附霸主国在夹缝中求生存,周、鲁之间是既相互利用又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善如流     
《下一代》2010,(9):28-28
【故事】:春秋时期,一次楚军攻打郑国,郑国不敌,晋国就派大臣栾书率领大军去救援。楚军见晋军来势汹汹,就退兵回国。栾书很恼火,便领兵去攻打楚国的盟国蔡国。楚国得知后,派公子申、公子成二人前往救援,晋国大将赵国和赵括向栾书请求出战,栾书准备答应。这时,  相似文献   

13.
百科知识     
《今日中学生》2011,(Z4):75-76
"食盐专营"始于春秋战国食盐专营制度的发明者是春秋时期齐国上卿管仲。这一制度的推行,对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秦国的盐是"官制民卖",政府亲自组织食盐生产,再将制成的盐售给各大代理商,代理商再卖给二级批发商,批发商再转手……层层加价之后,  相似文献   

14.
橘化为枳     
春秋时期,齐王派大臣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在宫殿里设宴接待他,这时有两个士兵押了一名罪犯在殿前走过,楚王叫住他们问。士兵回答说罪犯是齐国人,因为偷东西被抓住了。楚王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真是做贼的能手啊!”晏子听了,不动声色地说:“大王是否听说过,橘子树生长在淮南能结出可口的橘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意图《晏子使楚》是一则历史故事,记叙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蓄意侮辱,不卑不亢,巧妙反驳,灭了楚王的威风,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教学这篇阅读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围绕课后问题,抓住人物对话,  相似文献   

16.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齐国侵略鲁卫两国,两国向晋国求救,晋国派郤子率军救援.两军遭遇后并没有立即展开野蛮的厮杀.齐军的主帅,国君齐侯先派使者给郤子下战书,说:"您率领晋国军队光临敝国,我们齐军虽不雄厚,但也敢请贵军明早战场上见."  相似文献   

17.
先秦齐国,从姜太公受封到秦始皇灭齐统一天下,历时八百多年,谱写过辉煌的篇章,春秋时期居“五霸”之首,战国时代为“七雄”之一。齐国以其强盛的国力显赫于诸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要算齐国经济的发达,而经济的发达则得益于其经济方略。齐国由初封时方圆百里的小国,发展到后来“膏壤二千里”、“粟如丘山”的东方大国,经历了艰苦的创业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齐国君臣们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因地、因时制宜,实施其正确、实用的经济方略,其中有不少经验可总结。  相似文献   

18.
《晏子使楚》是根据《晏子春秋》中的两段故事编写而成的一篇课文。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一次,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王仗恃国力强盛,想趁此机会侮辱晏子,以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既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又  相似文献   

19.
晋国县郡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郡县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精神在地方政权方面的体现,也是古代官制文化研究中的一个课题。晋国作为春秋时期的北方大国,有近七百年的历史,其郡县设置如何呢?文中从晋国灭国拓土,置县邑郡的时间谈起,进而论述了晋国置边县而内县的层次变化趋势、以至发展为赵、魏、韩、三氏的基本布局。  相似文献   

20.
<正>《晏子使楚》是一篇经典的课文,在上这课时,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晏子如何能言善辩,如何机智地战胜了楚王,而对晏子为什么要出使楚国却缺乏必要的认识,于是就有了师生对教材如下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对晏子的审视一位教师这样导入:"《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