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在这个多元时代的艺术家,不仅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自己头脑的艺术观念,更要改变对传统文化的恋旧情志;借以艺术“名义”而存在意识形态的最大特征,是它们围绕人本主体意识的出现;所谓的主体意识则是画家对客体有自己独立的的领悟和感受,努力寻找适合自己能表现的绘画语言;在艺术发展中,如果只有艺术作品样式发展,而没有相应感悟心境的净化,那么,这种艺术是很难体现其内在价值的;艺术的价值必须把它放到大的文化背景下来审视,可以用某一种准则来衡量和把握,而艺术的价值是一个观念的评判。这样艺术的“精神状态”则是一个至上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审美主体意识在古代表现为“小我”和“大我”的对立统一,西方则表现为“有我”与“无我”的对峙相合。进入现代以后,西方审美主体意识发展呈现为人文价值内涵不断增殖的过程,中国在求索主体意识独立的过程中追赶着西方现代文学审美思潮。主体意识的不断提升是促进文学审美的独立自觉的根本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和市民意识的变化,目前公共艺术已成为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舞台。21世纪城市雕塑应强化公共艺术意识、应强调“精品”意识及公共空间艺术,应呼唤时代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4.
试论突然我记起你的脸 的复调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小说的主流,已从传统自足的连续叙事(对客体的叙述)结构,走向开放式的主体结构。传统小说受作者统一意识的支配,而复调小说则是受多元意识支配的多声部小说。复调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对话性”,这种“对话性”主要表现为小说主人公与作者的平等与对话,主人公各自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5.
刘美芳 《河北教育》2009,(10):35-37
书法作品的“飞白”,绘画作品中的“留白”,文学作品中的“空白”,经典乐曲中的“余白”都是艺术中的最高境界。因此,英语教学中的“留白”则是教育的新境界,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留白。  相似文献   

6.
留白,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所谓班级管理的留白艺术,是指将留白手法用于班级管理之中,以此营造出民主和谐的班级环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方法。那么,在班级管理中有哪些留白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现代主义小说,在融合西方现代主义学思潮的过程中,创作主体的社会意识介入,影响了其“艺术的假定性”原则的运用、艺术感知方式转化和创作本的哲学性超越,表现出新奇怪诞的艺术内容缺少西方现代主义那种深刻独特的哲学意识作依托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和总趋势。根据中学生的特点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 ,积极引导学生接受素质教育 ,这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方面。所谓学生的主体意识 ,是指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各方面本质特性 ,主要体现为学生的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现这四个方面。只有全面把握学生的主体意识 ,才能充分发挥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一、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自我表现意识强烈 ,这种自我表现意识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 ,…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生命是人的生存活动本身,它是人的物质肌体与精神意识统一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的生存价值选择活动。艺术是对生命之“是”的真实反映与对生命之“应是”的价值选择表现的统一。所以,艺术是对生存活动的反映,但不是生存活动本身,它一经表现就具有独立的价值和生命。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必须确立适度意识,这既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主体的审美呼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适度艺术的实现必须从课程、教材、教法和师生的角度通盘考虑,要切实防止“过”与“不及”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张大千先生的生平及艺术思想的研究,旨在发掘其艺术思想中的审美现代性。大千先生虽然艺术成就卓越,却灵魂孤独,这是艺术家在经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对社会理性与个人主体意识抉择的必然结果。张大千的艺术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却面临理性与主体的抉择。他为了艺术的精进而竭力保持艺术主体的自由,不惜流落他乡而成就其伟大的艺术作品。他孤独的灵魂反映的是审美现代性中主体意识的加强和对感性生命存在的一种表征。  相似文献   

13.
觉醒意识是贯穿李清照一生与其创作的精神底蕴,李清照的婚姻道路及其艺术成就构成了李清照觉醒意识的两个方面——行为觉醒和艺术觉醒。作为一个中国古代觉醒的文学女性,她敢言直谏,更在婚姻生活中追求平等;而艺术方面,她强调词“别是一家”,并“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开创了词史上别有特色的“易安体”。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的文化艺术转型包含了众多艺术门类的整体艺术思潮和审美文化,也指涉了社会经济、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的全方位变化。这表现在社会市场化、阶级分层化、意识形态的淡化与分化,大众传媒文化尤其是影像文化或视觉文化的崛起,审美的娱乐化、感官化、消费化,艺术的大众化、世俗化、平面化和商品化等方面。这种转型体现于从以第四、第五代电影为主体的“新时期”到以“第六代”和“第六代后”电影和娱乐化、商业化影视文化趋势为主体的“后新时期”的话语转换之中。文章进而分析论述了影视艺术在结构、视角、时空意识等话语转型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适度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教学德育渗透必须确立适度意识,这既是语学科性质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主体的审美呼唤。在教学实践中,语教学德育渗透适度艺术的实现必须从课程、教材、教法和师生的角度通盘考虑,要切实防止“过”与“不及”两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6.
在唐代社会女性婚姻处境的大背景中,具体考述鱼玄机的婚姻困境,并观察她为解脱困境所做的努力及其结果,由此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凸显鲜明的主体意识是鱼玄机诗的主要特色,其主体意识最明显地表现在诗歌抒情角度的性别特征,还表现在对思妇形象的塑造,和悲愁情怀的书写。鱼玄机诗对女性感情生存状态的真实记录体现了文学“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述“罪”意识在不同历史时代悲剧中的深刻演变: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对生存自由的必然追求就决定了他们反抗命运的“罪恶”;莎士比来时代,悲剧中的人物受到惩罚则是由于他们自身对“善恶”的自由选择;易卜生以来的现代悲剧中的“罪”意识表现出对古希腊悲剧理念的复归与升华。阐释这种历史演变折射出的人类在宇宙中主体地位的变迁。说明悲剧艺术因此具有形而上的生存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工艺专业的素描,它使用的是“DesignDrawing”这个概念,即“设计素描”。在这样的素描中,原有的艺术因素、性质发生了转化,已成了科学、技术、功能相结合的“技术文学”的范畴,在这样的素描中,功能意识、实用性、系统意识、结构意识被充分重视,从观察、感受、想象、创造、审美判断等环节中发展切合设计意念的造型表现的基本能力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中外的女性主体意识的演变,结合具体的广告案例阐释当代女性日益崛起的主体意识表现,从西方女性主义的视角审视女性在广告中“被压抑”的现实,呼唤两性平等、和谐的广告文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如何较好地开展器乐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使他们的主导意识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需求,尊重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坚持在艺术活动中的服务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