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中国农民在短时间内从原先熟悉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和媒介环境中被一种外来力量突然拉出,投入陌生的城市和由城市所创造的文化环境中.和他们原来完全不熟悉的"城里人"集中在一起,怎样互相认同、互相接受对方并完成思想、观念、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融合,这当中既有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问题,又有不同社会阶层的文化融合与适应过程.农民和农村的媒介使用基本状况如何?传播资源如何重新分配?媒体本身是如何构建农民和农村形象的?构建这种形象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不断被城市挤压处境下的农民是如何解读媒介话语的?这种解读表现了怎样的自我认同方式?这些问题成为我们关注媒介和"三农"关系的入手点.本文对其中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当经济学界还在为经济危机是否见底争论不休时,一个新的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悄然诞生。煞时间,大家把目光集中于这一新鲜的事物上,褒贬不一,各有各的论调。那么,消费金融公司,是否成为刺激中国内需的一剂良药?它能给普通民众带来怎样的消费生活方式呢?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人来说,GDP总量则未必那么重要,老百姓自己的生活质量才是最值得关心的事。中国的日子要自己好好过,而不是过给别人看。所以,当今的中国人,应该避免被"老大"心态所误导。这样才能认识到什么是自己所面临的实质性问题21世纪谁主沉浮?这一直是被全球媒体热炒的话题。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则占据了这一话题的中心地位。中国是否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是否将主宰世界?中美能否在这场大国崛起的博弈中避免冲突?中国究竟是在被"唱低",还是在被"捧杀"?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所有这一切,不仅仅基于对中国发展的展望,对美国的估价也同样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基层,有许多新闻就在眼前,有的人抓到了,有的人却往往会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你是否用心去观察社会,能否透过现象洞察其内在本质和规律。那么,对于基层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就是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新闻敏感性,有了灵感,自然就会处处留心皆新闻了。一、土里能刨出金疙瘩笔者长期生活在农村,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接触最多的是农业、农民和农村,怎样才能从平平淡淡的现实生  相似文献   

5.
文化下乡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档案系统利用文化下乡大力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和巩固农村文化阵地,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档案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思雨 《今传媒》2020,(2):78-80
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使用"Vlog+新闻"这种形式报道新闻,其中的爆款当属2018年3月两会期间,两会记者所制作的"Vlog"系列。那么这种呈现方式是否还属于新闻?这种呈现方式是否对新闻的专业主义有所损害?本文将以"Vlog+新闻"这种媒体呈现方式为例,试图去总结这种呈现方式,并尝试分析这一呈现方式的类型和在我国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就提升中国国家形象而言,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2008年8月8日的开幕式上,204个参赛队伍、80余位各国政要、40亿的电视观众规模令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力地进入了国际视野.那么,这场历时4个小时的盛宴效果如何?是否契合了这次宏大的"议程设置"的初衷?西方传媒视野中的中国形象是否因此改善?  相似文献   

8.
黄玉顺先生于2004年正式提出“生活儒学”。所谓“生活儒学”,是作者创构的一种儒学理论,倡导儒学“面向生活”。“生活儒学”作为一种当代儒学形态,意在发掘儒学蕴含的某些能够穿越时空、超越历史与地域的观念,使儒学能够真正有效地切入当今世界的社会生活。而于2017年12月出版的《走向生活儒学》一书是黄玉顺先生1998年至2004年间的学术论文的结集。之所以命名为“走向生活儒学”,是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作者酝酿“生活儒学”理论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1.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强化农村建档意识.宣传的形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印发各种档案宣传小册子向广大农村群众发放;(2)深入农村,开展档案宣传日、宣传周活动;(3)利用"死档案"变"活档案"创经济效益的典型事例,向农村群众宣传档案在农村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4)利用现有的宣传方式,如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等进行宣传;(5)配合"科技下乡"活动,搞好"档案下乡",开展档案信息咨询,通过展览、科普画展、录像等传播档案信息,提高农村群众的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文化,改善农民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李黔 《兰台世界》2002,(11):10-11
人类进入21世纪。一幅日益清晰的图景已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信息网络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性的社会基础结构。旋风般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给我们档案事业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由于电子文件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而大量涌现,且大有代替纸质文件的趋势。面对这一变革。我们的档案工作者困惑了,档案职业还能存在吗?它是否会被图书、情报管理所同化?能否被性能优良的计算机技术文档管理所替代?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世界上,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大趋势,每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华民族是黄河孕育的,那么在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原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现如今是怎样的呢?曹锦清先生通过对河南农村近四个多月的实地调查,写成了几十万字的当代社会报告一<黄河边的中国>,为我们展现了中原村落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3.
谢岩 《出版广角》2014,(7):42-43
正社会热点问题本来就是图书营销最大的砝码,出版人如何利用这个预热的灶炉做出丰盛的大餐,让热点成为营销的焦点,这才是考验出版人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尺。"中国梦"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可亲的风格,为中华民族勾勒出了一个美好的奋斗愿景,迅速成为国内国际关注热议的焦点话题,在微博、网站、海外媒体上,都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社会热门话题往往是出版社选题的重要方向,然而如何根据读者的需求打造符合社会热点的畅销书呢?  相似文献   

14.
陈永武 《视听》2011,(7):22-23
家电下乡了!汽车下乡了!建材下乡了!中国证券会也提出了开展证券下乡的可行性调研!种种"下乡潮"的背后,除了政策因素之外,还有就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先觉和清醒的企业(或者说是资本)逐利的一个重大方向!本文从媒体本身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趋势来前瞻农村这个广义概念上的电视受众市场,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消解了,新士绅或许在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知识分子",人们很容易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尤其是当知识分子以"社会的批判者"、"理性的旁观者"、"启蒙者"自居,强调自己是"社会的良心"、"道义的守护者"的时候。旁人若不如是,简直就是一种罪过。但是。从知识分子的内在视角看,这种姿态是否健全?从社会的角度看,这样一群知识分子对于社会之优良秩序的形成和维护,是否真的如知识分子及其他人想象的那样重要?中国之  相似文献   

16.
朱烨洋 《中国出版》2012,(11):13-15
阅读是什么?世界上那么多书,是否书也分好坏优劣?随着阅读方式的转变,作家是否也需要转变自己的写作方式呢?阅读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在凤凰杯中国出版发展论坛上,著名作家王蒙、张贤亮,以及作为此次书博会阅读大使的作家郭文斌和阿舍一起探讨、交流了这些问题。阅读是平等的当主持人请阿舍从女性这一角度来谈谈阅读时,阿舍很平静地说,她觉得阅读不分民族和性别,尤其  相似文献   

17.
张炜  徐卫 《图书馆杂志》2012,(3):108-109
众所周知,阅读,是一种依靠信息素养、知识品质和文化趣味来获得精神品质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读什么样的书籍以及如何阅读,也就决定着国民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现实生活或精神生活方式。新一年度的"4.23世界读书日"就要来到了,那么,您想知道古今中外的先贤圣哲如何阅读么?您想切实把握"时间智商",不断修炼"文化情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胆商"么?您想在尺幅之内快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势如破竹式的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单从消费方式的变化(从线下向线上的转变)就可见一斑。同时,目前传统媒体涉足电子商务这一比较新鲜的商业模式也足以证明这一点,很多年前没有人会想到看杂志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即时购买,而现在这一切却变成了现实。那么,传媒与电子商务"牵手"之后能玩出什么花样?能否出现"光合作用"?是否能达到1+1>2的效果?现阶段还存在哪些瓶颈?电商化能否助传媒"点石成金"?国内已经尝试或者即将尝试该领域的媒体对涉足电子商务又有着怎么的考虑?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媒体。  相似文献   

19.
徐艳 《新闻知识》2007,(11):70-71
著名的思想家泰勒把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定义为"文化和文明就其人类学意义上看是知识信念、艺术、伦理、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和习惯所构成的综合体",换言之,文化就是"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见诸于该民族的艺术、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之中"。那么,电视文化是什么呢?由于电视是一种大众媒介,是用来传播视听觉符号的,因而,我们可以将有电视传播的符号内容统称为电视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文化应该属于大众文化,是一种实用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戎彦 《记者摇篮》2004,(1):56-56
尊重,本来是媒介职责与使命题中应有之意,是职责与使命的基石。在我们对重提职责与使命继而冠之以“论媒介人的素质”之名成文不屑时,我们是否意识到了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