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市第六医院康复科402例膝关节慢性创伤患者(2005年~2010年),数据采集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膝关节慢性创伤、体质指数、腰臀比。根据性别不同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通过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标准对患者的肥胖程度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结果显示男子通过腰臀比定义为肥胖的往往高于女士。腰臀比在评价受试者肥胖的比例明显高于BMI测定结果(P〈0.05),尤以男性突出。在膝关节慢性创伤患者中,腰臀比(WHR)与男性、女性膝关节骨关节慢性创伤的患病率存在显著性相关,男性患者达到了非常显著行相关,而体质指数(BMI)没有达到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不同人群开展体质状况的研究,探讨体力活动水平分组对BMI(体重指数)和WC(腰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人群对BMI和WC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年龄39 ~ 79岁之间)进行体力活动评估(PA),并测量受试者(受试者均来自于同一个民族人群)身高、体重、年龄、腰围等指数.首先进行相关分析,其次在控制年龄的变量下,采用多元方差分析体力活动对体重指数和腰围(WC)的影响.结论:体力活动明显地减弱了对BMI和WC的影响,对不活动组的BMI和WC影响的效果量大于活动组.体力活动水平对体重指数与腰围的影响要大于性别与年龄对其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研究表明体重和腰围指数的增加可以通过进行体育活动的生活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分析河南省直机关40~59岁公务员不同血压类型人群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差异,并探讨其对血压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血压检出人群和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以超重或肥胖为主;BMI、WHR对男性高血压和女性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较大;BMI对收缩压的预测最强,WHR对舒张压的预测最强,两者相结合来预测高血压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年龄为20~59岁的惠州市城乡1809人进行了5项形态指标测试,提供了群众体质健康比较数据。同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城乡比较,对不同年龄段人的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各种指数及其派生指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惠州市成年人身高比全国成年人低,农村成年人平均身高更低,克托莱指数也均比全国平均数低。惠州市男性腰臀比及男性城市非体力劳动者的体重、体重指数有随年龄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教师糖尿病患病风险进行测试,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糖尿病的早发现及早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eZscan-糖尿病早期检测系统测量960名高校教师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常规测量法测量腰围和臀围,并算出腰臀比;最后结合问卷调查法,获得基本资料。结果:年龄、高血压史、腰臀比、周锻炼次数与高校教师糖尿病发病风险显著性相关,且存在性别差异。结论:(1)年龄与糖尿病患病风险高度相关,教师年龄越大,患糖尿病风险越高。(2)糖尿病风险与高血压史有相关性,有高血压史的教师糖尿病患病风险增高,且男性高于女性。(3)糖尿病风险与腰臀比高度相关。教师中腰臀比超标者发生糖尿病风险高,且男性尤其明显,腰臀比正常者发生糖尿病风险低,且女性尤其明显。(4)教师周锻炼次数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呈显著性负相关,体育锻炼是糖尿病预防及控制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运动处方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血脂与体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跟踪实验法观察24周运动处方锻炼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血脂与体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糖尿病高危患者锻炼后,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收缩压和静态心率均显著减少(P<0.05),肺活量、握力、座位体前屈显著增加(P<0.05);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试验2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TC)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却显著升高(P<0.05)。结论:长期、系统、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锻炼可显著改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血糖、血脂和体质指标,对患者增强体质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了解武汉市成年人超重、肥胖人群心肺功能特征。以2010年武汉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BMI进行分组,分析20-59岁成年人超重、肥胖人群血压、肺活量及台阶指数特征。结论:1)超重或肥胖组人群的平均血压水平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人群,体重与血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人群。2)超重或肥胖组人群肺活量/体重指数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组人群,肺活量/体重指数与体重呈显著性相关,但肺活量与体重无明显的相关性。3)台阶指数与体重并无明显的相关性,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5年浙江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基本数据,通过对7-18岁6000人学生BMI与身体机能、素质指标相关性分析,以及同性别、年龄不同BMI分型学生身体机能、素质指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MI与男女生的血压、肺活量、50 m、耐力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男女生肺活量指数、立定跳远及男生力量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同性别、年龄高BMI男女生血压、肺活量指标均值明显高于低BMI者,但低BMI者肺活量指数明显高于高BMI者。同性别、年龄高BMI男女生速度、耐力及男生上肢力量差于低BMI者,但男女生柔韧性及女生腰腹肌力量差异只出现个别年龄段。  相似文献   

9.
陈磊  施曼莉 《体育学刊》2012,(4):134-139
分析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与单纯性肥胖(超重)的关系,探索PSBPR延迟作为肥胖(超重)患者新的调控标志物的可行性。将169名志愿者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组(BMI≥24 kg/m2,n=91名)和正常体重组(18 kg/m2≤BMI<24 kg/m2,n=78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收缩压,以运动后第3分钟的收缩压与运动后第1分钟收缩压的比值(第3分钟收缩压恢复比,rSBPR)超过1.0作为PSBPR延迟的指标。比较两组rSBPR和PSBPR延迟发生率的差别并分析肥胖指数(体脂百分比、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SR))与rSBPR的相关性。结果:肥胖(超重)组rSBPR(男:0.97±0.03;女:0.95±0.05)高于正常体重组(男:0.79±0.02;女:0.80±0.04)(均为P<0.01);肥胖(超重)组PSBPR延迟发生率(男:16.0%;女:23.4%)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男:2.7%;女:4.3%)(均为P<0.01);肥胖(超重)的男性和女性发生PSBPR延迟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8.0倍和4.6倍。相关分析显示,肥胖(超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381(P<0.01)和0.316(P<0.01),肥胖(超重)组女性WSR与rSBPR相关系数为0.402(P<0.01),正常体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436(P<0.01)和0.310(P<0.01)。结果表明:PSBPR延迟可能是肥胖(超重)患者可调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肥胖青少年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00例年龄、性别相配对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观察游泳、步行、举哑铃及仰卧起坐各25例以4种不同运动方式持续运动1 h前、后肥胖青少年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血乳酸的变化,并根据稳态血糖模型(Homa模型)计算出其反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的指标变化。结果:1)运动前肥胖组患者其BMI、腰围、腰臀比、IAI、I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IS、HBCI、血乳酸则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运动前相比较,肥胖患者中经1 h游泳及1 h步行的患者,其反映胰岛素抵抗的指标即IR有显著下降(P<0.01),IAI有显著升高(P<0.01),而反映胰岛?细胞功能状态的指标,即IS和HBCI有显著提高(P<0.05),血乳酸水平有轻微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举哑铃及仰卧起坐1 h后,IR也有显著下降(P<0.05),IAI有显著升高(P<0.05),IS和HBCI有一定程度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乳酸水平有显著性升高(P<0.01)。3)在肥胖组中游泳亚组和步行亚组IR显著低于举哑铃及仰卧起坐亚组(P<0.05),IAI、IS和HBCI较举哑铃及仰卧起坐亚组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乳酸则显著低于举哑铃及仰卧起坐亚组(P<0.05)。4)肥胖患者IR与BMI、腰围、腰臀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768,0.6059,0.7987,均P<0.05);IAI分别与BMI、腰围、腰臀比均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635,-0.6278,-0.7523),而IS则与BMI、腰围、腰臀比等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有氧运动能显著改善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自身胰岛?细胞功能,而无氧运动对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腰围与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间的相关性,界定预测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脂血症等的适宜腰围切点,为腹部肥胖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测取上海E大学的925名成年人的腰围、血压、血糖及血脂等指标,分析探讨腰围与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非腹部肥胖组的血压、血糖、血脂状况优于腹部肥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法得出,男性腹部肥胖筛选点为89~90cm(P72.5~P77.5),女性腹部肥胖筛选点为76~77cm(P65~P75).结论:WHO建议的亚洲人腹部肥胖标准较适合本研究对象;即使对于成年人,年龄仍是影响腰围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将年龄因素考虑到腹部肥胖标准的制定中.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体质测量、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福建省3城市居民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和腰臀比(WHR)的基本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MI与F%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超重是福建省3城市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男、女即使体重正常,腹部肥胖和体脂百分比超标也占一定的比率;体质指数的增加主要与脂肪增加有关,而体内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  相似文献   

13.
依据《2010年苏州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选取成年女性的腰围、臀围、血压等相关数据指标,计算成年女性腰臀比值并进行分组,通过对正常组(WHR1)和超常组(WHR2)的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寻找成女性腰臀比值与血压之间的变化规律,为提高成年女性的体质健康和全民健身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体脂率(BF%)、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等形态指标人群分布特征,探讨BF%、BMI、WC的异同点。方法:基于2020年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数据库,纳入26 826名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成年人BF%、BMI、WC特征以及相关人群分布。结论:上海市成年男性WC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成年女性BF%和WC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以BF%、BMI、WC 3个指标评判上海市20~59岁成年人超重与肥胖情况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海市成年男性以WC为标准检出肥胖率最高,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最高;上海市成年女性以BF%为标准检出超正常标准率及肥胖率最高。BMI与BF%相结合,或与WC相结合,可以反映身体脂肪含量及比例,以及脂肪分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调查法和数理分析法等方法,调查了河南省高校390名退休教师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上臂皮褶厚度和肩胛部皮褶厚度)6项指标,利用BMI和WHR综合分析,退休教师的身体形态具有明显的年龄特性,进一步分析退休教师身体形态的变化规律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研究河南省老年人体质健康状况和制订科学的健身方式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2005年上海市国民体质监测中一次性血压测量下的高血压检出人群。且两周内采服用过降压药物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血压类型人群的体质特征,以掌握高血压对体质各方面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人群中的体质状况呈下降趋势;BMI和WHR越高,患高血压的风险越大,而WHR来预测高血压比用BMI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ⅡT)与中强度持续训练(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对中国超重或肥胖人群干预作用的有效性。方法:在中英文电子数据库中检索2017年12月之前所有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并对参考文献进行相关文献的补充检索,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合并效应量。结果:研究共纳入13篇研究,HⅡT组和MICT组分别纳入214例和208例成年超重或肥胖患者。结果显示:HⅡT降低超重或肥胖患者体脂百分数[WMD=-1.23(95%CI=-2.31,-0.15),I2=68%]及提高最大摄氧量(VO2max)[WMD=1.02(95%CI=0.14,1.90),I2=0%]的能力优于MICT;而HⅡT和MICT对体重、BMIBody mass index)、瘦体重(LBM,Lean Body Mass)、腰围、臀围及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的改变无显著差异。结论:平均10.5周(3次/周以上)的最大摄氧量(VO2max)为85%~95%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ⅡT)处方治疗降低中国超重或肥胖患者体脂量的能力优于中强度持续训练(MICT),但对其他体测指标方面两种运动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步走运动锻炼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脂联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1名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健步走组20名、对照组21名,受试者采取24周运动处方的锻炼。运动干预前、后测定身体成分、脂联素(Adiponectin)、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结果:1)24周运动干预后,健步走组体脂%、腰围、腰臀围比、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均明显下降,血脂联素水平升高,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2)脂联素变化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出2个预测变量:体脂%、腰围的变化量。结论:对IGT患者进行健步走运动干预可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