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江咏 《文教资料》2013,(15):66-67
台州府城墙位于临海老城区,是目前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城墙。本文介绍了台州府城墙的沿革、布局、功能结构等。  相似文献   

2.
沈坚 《历史教学问题》2006,(3):F0003-F0004
①②③④台州府城亦称临海古城,在今浙江临海老城区,东临东湖,北环北固,南濒灵江,风光旖旎,城垣雄峻。据说始建于东晋隆安年间临海太守辛景时,迄今已历一千五六百年。古城全长6000多米,有“江南长城”之誉,为全国为数不多、保存最完整的县市级古城墙之一。历史上曾为抵御倭患和洪水袭击起了重要作用。城设有靖越门、兴善门、镇宁门、望江门、括苍门等,还有4座瓮城、8座敌台、13座墩台(烽火台),至今古风依依。图①为朝南的望江门城楼,②为圆拱形瓮城处的兴善门,③为瓮城内景,④为依山势蜿蜒起伏的台州城墙、敌台,号称“江南八…  相似文献   

3.
距离的魅力     
平遥古城城墙历经2700多年完好无损,“距离”展现了让人惊奇的管理魅力。古城墙由泥土夯实,外部全由砖砌成。城墙每隔一段距离,总有一条青砖镶嵌的凹槽,从城墙顶直通墙底,这些凹槽自然成为城墙间的“距离”,也自然担负起“管理”“呵护”的职能——春夏秋冬,即使热胀冷缩,城墙也缩放自如;下雨时也可以及时缓解雨水对墙体的冲刷和侵蚀……  相似文献   

4.
近代汉语副词“白”,多释为“竟”,并以为在现代汉语中早已无踪可寻,其实,在浙江台州方言中却依然存在,而且,由此反观近代汉语,“白”亦当释为“就”而非“竟”。  相似文献   

5.
刘洋 《保定师专学报》2009,(5):87-88,129
“墙”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传统文化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文化之墙阻碍了我国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墙”在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角色以及“墙”语言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和人们的思想特征,进而说明拆除文化之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最初,“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本没有什么联系。城大约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当时,城是部落之间进行战争的堡垒。我国古代的城,规模大的叫城,也叫都邑,小的叫城邑。军队的统帅驻扎的城叫做牙城。城有城墙护卫,古代的城墙一般有10米到12米高,商代的城墙高达20米。城墙也称城垣,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小墙叫做女墙。古代的城墙都是夯土建筑,到了宋代,砖砌的城墙渐增,至清代,都是整齐坚固的砖石城墙了。作为国都的城,都建有规模巨大的宫  相似文献   

7.
最初,“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城的建筑最初大约在四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当时是部落之间进行战争的堡垒。我国古代的城,大的叫城,也叫都邑,小的叫城邑,凡主将所居的城又叫牙城。古代的城墙一般有三丈到三丈六尺高,商代的城墙有的达六丈宽。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小墙谓之女墙。古代的城墙都是夯土建筑;宋代,砖城渐增;到了清代,都是整齐坚固的砖石城墙了。国都的城,都有规模巨大的宫殿、宗庙和各部门的官署,有国君宗族和各级官吏的住宅。古代的城有的还有护城河,叫“池”,“城池”一词便由此而来。最初…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深入、校企合作不紧密等问题,以“三教”改革内容为线索,围绕教师团队建设、配套教材开发、教学方法实施三个方面,阐述了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本土化改革的关键要点,并结合浙江台州地方产业实际情况,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对相应措施做具体阐释。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可借鉴推广的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和“三教”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9.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里满怀眷恋地叙写了书斋“项脊轩”的环境陈设,喜悦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室外“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相似文献   

10.
《诗经·卫风·氓》中的“垝垣”,有的古人释为“毁坏或倒坍的墙”,今人也有沿袭此说者。其实,古代“垝”“危”可通,均有高义;“垝”还指高处,也指垣墙或像墙的东西。从语言文字和全诗的思想内容来看,《氓》篇中的“垝垣”当指高墙。  相似文献   

11.
戚继光于嘉靖三十四年南调浙江,嘉靖三十八年任台金严参将,三十九年率领戚家军转战浙东南,次年经九战九捷,取得台州大捷,基本平息了浙江倭患,并著成《纪效新书》。台州人民树碑建祠,永远感怀"威名震寰宇"的一代名将。  相似文献   

12.
今西安城是在唐皇城基础上筑建而成,但与唐皇城并不完全重合:西、南两个方向是利用原唐皇城城墙旧基,而东、北两个方向却分别向外拓展。其“拓城”工程实施于何时,说法不一。《明太祖实录》栽有明初耿炳文、濮英等“拓城”之事,现今多据此认为今城定型于明初,是为“明城”。而清嘉庆《成宁县志》据五代后周显德二年《永兴军牒》等文献记载,认为西安城自唐末天祜年间韩建筑“新城”时即“已越皇城而东,与今城无异”,即今城定型于唐末,是为“唐城”。本文对此两种说法及其依据作了较为深入的辨析。  相似文献   

13.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明嘉靖年间倭寇大肆劫掠浙江等沿海地区。戚继光整顿台州卫所,修城造船,招义乌兵,创鸳鸯阵,著《纪效新书》,练精锐之师。嘉靖四十年在台州九战九捷,史称台州大捷,平定浙江倭患。  相似文献   

14.
广东武术历史悠久,拳派繁多.但众多南派拳在历史源流问题上仍是各抒己见,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观点。作为广东五大拳术之一的莫家拳,有史料记载以来,其传承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与其传承的悠久格格不入的是.该拳种的发展及其起源问题上亦是停留在相传、据传的层面上。对莫家拳历史渊源的考析可以从它的起源的时间、历史人物、使用的器械等方面进行论证说明。进而得出:莫拳的产生与明时期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有很大关系;莫家拳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只是利用了众说纷纭的“南少林”这一主题,而与“南少林”并无直接联系;莫家拳在创拳初期及其流传过程中显然受“天地会”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地方文化旅游正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而日益演变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旅游形式。泰州要建设"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以体现地方文化特色为切入点,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包装提升,以期实现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切实增强泰州地方文化旅游区域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16.
台州负山枕海,于明前经历了一个千年之久的发展历程。自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问世而使天台山名扬天下起,台州山水便以特有的硬气与灵气进入中国文学的审美视野。从汉魏六朝到南北两宋,历代诗辞歌赋、野史笔记,一方面立足于台州的历史真实,勾勒出台州府名山、名僧、名道士的宗教面貌.另一方面则充分展现其作为海角边境、贬谪之地的文化特质,同时也留下了台州市井街头盐酒发达、满城内外求仕成风的深刻印记。  相似文献   

17.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的节庆饮食是台州府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鲜明的府治特征,是临海风土人情的展现.在传统文化不断遭受冲击的今天,更要发掘节庆饮食背后深藏的特殊的人文意象,使美食永恒,节庆长存.  相似文献   

18.
儒学虽然具有普适性,但其发展与诠释受区域个性和思想家的认识影响。泰州儒学是古代泰州儒学思想的总体称谓,其儒学个性充满了众多的本土因素。黄海、淮河、长江三水激荡为泰州儒学奠定了开放、兼容的自然基础。泰州吴头楚尾的区位和多次、多位的人口迁入为泰州儒学奠定了文化的交流基础,使泰州儒学增添了仁和与思辨成分。泰州发达的盐业经济和农业生产,也为泰州儒学奠定了品质基础,使泰州儒学充满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此外,泰州崇儒好学的传统为泰州儒学奠定了发展基础,也使泰州成为儒学创新极为活跃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由王阳明弟子王艮(1483——1541)创立的泰州学派,是中晚明时期有着一定影响的学派。其教化思想在理论上承接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在实践上是对阳明思想的运用,并有所发展。特别是其自我教化思想的方式,可总括为"循其良知"和"体验良知",既体现了当时士人要求个性解放的现实,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影响,因而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50年代拆除城墙之时起,苏州城墙的保护和修复就是一个涉及文物保护、文化心理、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的综合命题。苏州古城墙现存的不同类型及其分段特征体现了苏州古城墙现有状态的多样性,以及古城墙修复保护的复杂性。在当代,保护古城墙已成为共识,但应该如何保护以及是否修复、如何修复则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支撑。20世纪80年代起,从地方法规的制定到保护修复的尝试,从综合环境的整治到文化遗产的传承,从古城风貌的再现到城市形象的提升,苏州在古城墙保护和修复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