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统宇 《现代传播》2001,38(5):21-28
伦理的追问和学理的批评是西方电视批评理论的两条基本线索,而后者较之前者的更为深刻之处就在于伦理的追问只是着眼于电视"有什么"、"干什么",而学理的批评则进一步研讨了电视"是什么".而将资本、商品、交换等经济学范畴引入电视批评理论,就获得了对电视本质的更为全面的、科学的认识.本文提出应当把西方电视批评理论置于一个更广阔、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与框架中来作完整的解读,这其中的经济学视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这些对电视传播具有监督和校正意义的思想资源的出场语境,指出了在把西方电视批评理论作为一种行业自律和价值考量时,必须注意理论的跨语境移植最忌简单化的机械搬用.  相似文献   

2.
一 电视批评,就是采用一定的理念和方法来批评电视.首先需要弄懂的一个问题是,电视批评的批评对象--"电视"--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梁英 《当代传播》2006,(4):77-79
所谓电视理念批评,就是在具体的现象和节目的分析中探索普遍性的理念,既是对于具体现象的批评,同时又是一种对于普遍性理念的建构与解构。新时期以来的电视理念批评实践取得了不菲的成果,通过选择、导向、制衡与监督,加速了一批老化的电视理念退出历史舞台,催生了一批生机勃勃的新型电视理念,对于电视理论的建构、电视实践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对传统电视理念的扬弃中,对新兴电视理念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追问中,电视理念批评自身也在不断地建设、嬗变、整合中。本文将在探讨电视理念批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层次地把握它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暨南大学谭天教授的著作<批评与建构-聚焦中国电视>,是一部针对中国电视相关领域进行实践批评,最终旨在予以理论建构的著作.它以开放性的动态选题、创新性的思维理念以及务实性的批评方法,取得了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实用、新鲜又厚重的著述.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电视批评将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和电视研究相结合,是西方学界一种重要的电视批评方法.本文运用历史的观点,梳理了西方女性主义电视批评产生的的时代背景及其理论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并结合具体代表人物和代表性著作,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理论研究的不同方法、视角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国丰富的电视实践,给电视批评提出了挑战,建立中国特色电视理论,迫切需要大量的经验总结,迫切需要建立在电视实践基础上的电视批评。此时,我国电视批评进入了自觉阶段,电视批评学理论开始逐步形成,其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电视批评的媒介生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影响着中国当代电视批评的发展走向和话语空间.本文从电视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批评手段、批评风格、批评理论、批评生态等各环节对中国电视批评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2003年下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先生出版了《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著者高屋建瓴,首先厘清电视批评的概念、标准方法及原则,提出电视批评要注重经济属性、制度审视和全球眼光(第一章)。第二章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述评西方的电视批评理论。后面四章相对偏重实践:第三章论述了电视批评的六大本土对象(豪华、滥情,戏说、聊天、猜奖、破案)。  相似文献   

9.
由欧阳宏生教授主持撰写的《电视批评学》一书。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近55万字的著作从研究电视批评的性质、作用入手,考察了中国电视批评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通过梳理西方电视批评主要流派及研究状况,探究了西方电视批评理论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视传播力的提升,电视批评学的发展,电视批评的概念急需梳理清楚。雷内·韦勒克曾经说过:"我们心目中想到的是……理论问题的澄清,而这只能是在哲学的(即概念的)基础上解决。对方法论问题的明确认识应该影响到将来研究工作的方向。"①电视批评概念的再思考,无疑有助于电视批评实践和现实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以电视批评著称的李幸先生在《告别弱智:点击中国电视》一书的封底有一段话:“如果电视没有批评,不是因为它太霸道没人敢吭声,便是因为它太傻了没人搭理它。”笔者认为,电视如果缺乏正确的批评和批评方法,不是电视创作者“弱智”,就是电视批评者缺少自知之明。为促进电视批评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良性互动,重构其批评逻辑势在必行。笔者认为,电视批评内在逻辑的构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深刻的文化内质分析而非简单的道德价值评判。“电视批评是一种文化选择,这是一个现实的电视实践问题。它具体表现在电视媒体宏观政策法规的调整和…  相似文献   

12.
媒介批评总要依据一定时空下的新闻主导性理论对批评对象进行价值判断,这种判断既表达社会愿景、学术理想,又要遵循现实的逻辑.跨语境媒介批评是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中的产物,须在具体的场域或情景中完成理论的建构.同时又要外来场域和语境的经验作为参照以砥砺和促进,以此建构横跨国界、横跨多学科领域、横跨多种理论和多种批评方法的媒介批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的专著《电视批评理论研究》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全书30万字。该书是2001年立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课题(B类)。  相似文献   

14.
高级编辑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目前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这部33万字的专著是我国“新世纪电视理论文库”推出的第一邵著作。《电视批评论》是一部以中国电视批评实践为依据。论述电视批评性质、作用、方法及电视批评基本规津的学术专著。全书从电视批评的性质、作用入手、考察了中国电视批评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阐释了这一学科的理念。美学思想及特征,提出了电视批评应该具有的品格。在批评方法的具体论述中,作者运用社会学、比较主义、结构主义、心理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社会与自然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并阐述了…  相似文献   

15.
几十年来,中国的电视批评伴随着电视实践和电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后期是中国电视批评的萌芽时期。这时期观众来信成为电视批评的一种最直观的形式,另外一些带有对电视节目研究和探讨性质的文章在刊物上发表,使处于萌芽状态的电视批评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总的看来,萌芽阶段的电视批评还比较稚嫩。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电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丰富的电视实践为电视批评提供了研究对象。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中国电视批评进入起步阶段,其显著标志表现在: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视批评报道随着70年代末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掀开历史性的一页。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电视批评报道的起步阶段。1979年8月29日,第一条批评报道《北京有单位乱堆物品破坏首都市容卫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同年9月1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王府井百货大楼停车场见闻》,以较为含蓄的方式批评某些国家干部的用车特权,在当时社会反特权的声浪中引起强烈反响。电视批评报道由此开始。电视批评报道的初步发展。1981年,中共中央发布7号文件,对批评报道在内容、数量、分量等方面子以总结和限定。此后,各地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视批评的四个阶段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中国电视批评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自觉四个阶段 ,伴随着电视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推进着电视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日,由欧阳宏生教授主编的《中国电视批评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57万字,共12章,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中国电视理论发展的著作,具有填补理论空白的重要意义。全书对中国电视自诞生以来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全面概览.  相似文献   

19.
从法兰克福到伯明翰--电视批评理论的西方思想资源再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统宇 《现代传播》2002,1(4):10-16
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是电视批评理论的两个重要的西方思想资源。前者的社会批判理论是解剖电视的一把利刃 ,对我国思想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而后者则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范畴引入电视研究 ,看到了电视传播背后的市场这支“无形的手”的作用 ,从而更深刻地“读”懂了电视。对于电视批评而言 ,这种经济学视角具有特别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 ,电视批评不应当是一种“纯粹理性批判” ,必须考察电视传播、文化生产与市场经济的共谋关系。从法兰克福学派到伯明翰学派 ,包括电视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 ,才是西方电视批评理论的进步与完善的根本原因。本文提出 ,处于被肯定和被批判这种“双重视域”中的中国电视 ,面临产业化与商业化的碰撞与紧张等四个悖论。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认知传播学的确立,电视批评获得了有益的启发,并开辟出有别于既往传统的崭新批评范式.以认知传播为切入点,电视批评理念将人的认知行为视为考察核心,强化了对动态电视现象的把握,促进了对认知整体观、认知关系理性的进一步体认.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路径的对接中,电视批评将朝着更为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