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媒体传播的快速崛起,为青年亚文化传播带来多样化空间.文章首先界定亚文化的概念;其次,采用田野调查法和访谈等形式调查山大商院大学生族群参与青年亚文化传播的类型及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传播的影响;再次,从图书馆搭建SNS网络社区、综合传播、泛在智能传播三个方面提出图书馆助推青年亚文化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方式需要进行改变,在当前新媒体发展环境下结合区域的发展特征来制定出新内容,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的推动,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有助于区域环境的传播。本文主要结合晋东南的区域形象塑造,对新媒体时代下区域形象塑造与传播方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品牌战略化发展观点,有助于我国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制作,结合传播区域的主体化特点,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优化纪录片内容,提高纪录片的整体制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赵淼 《出版广角》2014,(17):70-71
区域形象是公众对区域内在的经济实力、文化活力和未来发展期待的综合评估,良好的区域形象有利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在网络传播时代,区域形象塑造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本文主要以河南的区域形象为例,探究网络传播时代河南的形象塑造问题,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分析其根源,力求提出可行和完整的策略并解决区域形象塑造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手机媒体、互联网、数字媒体的发展意味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改变了大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式,以山西这一特定区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总和为核心的三晋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也必然发生改变。本文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中对三晋文化传播的策略:增加三晋文化传播的形式,以博客、播客、BBS论坛、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为多种形式,实现全媒体空间的立体式、交互式、开放式传播;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趣味性,以互联网环境为传播机制,要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在网站制作、程序创作的过程中,增强观赏性、审美性与趣味性;同时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在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是主要的受众群体,接受对象发生改变后,要有效针对青年群体进行自媒体方式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塑造政府形象的传播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了解数字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熟悉数字新媒体传播渠道,有助于在新的数字媒体环境中为我国政府形象塑造,寻找新的、可利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庆振 《今传媒》2015,(2):16-17
传播是政府公共形象树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发布信息、重归共识、价值塑造始终是政府对于公众传播的主线。本文主要着眼于新媒体时代的政府传播范式的转换,提出传播的态度要从单向灌输转向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公民精神以及新媒体手段的作用,从而为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奠定媒体基础。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交互方式,也成为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近年来,新媒体网站与用户交互意愿之间关系开始得到学者的重视,但是多为定性研究,通过定量的方式结合结构方程对用户交互意愿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结合结构方程分析法,对新媒体网站形象与用户交互意愿的影响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新媒体网站形象对用户信息交互意愿存在正向影响作用,并且新媒体网站的形象会通过感知价值对用户交互意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们处在一个由硬传播向软传播过渡的时代,数字化的来临、新媒体语境的形成,对国家形象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软传播的理论应用,来探讨国家形象传播的新路径,我们认为:软传播将成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传播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青年网民心目中的河南形象为切入点对近年来河南形象重塑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河南要重塑形象,必须全面提升政治、经济、文化、城市面貌等各方面的水平;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提高危机公关能力;创造各种条件使外界深入了解河南;河南形象重塑应有选择地利用媒体平台、讲究传播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王亚鹏  毛潞  杨珊  马涛 《新闻世界》2014,(7):255-257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天津滨海新区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天津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天津形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建构与传播将能扭转此前的不发达的印象。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方法对青年网民对天津城市形象的认知做出调查。  相似文献   

11.
现代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转变,乡村群体对于信息的需求和获取逐渐多元化,但是当下乡村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处在一定的滞留期.根据这一现象,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的村落为例,通过文献分析以及实地考察,深度调查新媒体在X村的传播状况,探究全媒体的时代下乡村群体与新媒体之间的适应性情况,思考如何在数字信息时代下利用新媒体技术为乡村中的弱势群体赋能.通过调查,初步总结当下乡村传播的阻力主要表现为新媒体基础设施的落后、村民媒介素养的缺失.对此,应该联合多方力量,加大新媒体在乡村的投入与使用,提升群众的信息接收能力,并利用新媒体实现"助农",促成技术发展下的人文回归.  相似文献   

12.
如今,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介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构筑特色小镇媒介形象上,会利用新媒体语境对小镇形象加工呈现出媒介化的诸多特征。本文在此背景之下,以江西特色小镇媒介形象为研究中心,探究江西特色小镇的媒介形象,并提出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媒体行业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编辑工作成为当下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简单来说,新媒体时代就是利用大数据为主要依托的数字媒体时代,其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稿件字数少等特点。本文以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特点为切入点,在了解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同时,阐述了当前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从事新闻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施璐 《东南传播》2016,(1):54-56
高等学校是社会运转结构中的重要构件,高校的运行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封闭性转向社会融合,高校形象是学校对内对外的总体评价,互联网的普及为高校形象的树立提供了有效渠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全新媒介格局的形成,为高校形象传播提供了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通过阐释新媒体和高校形象的定义,分析新媒体给高校形象带来的问题,进而为如何利用新媒体树立良好的高校形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喆 《新闻爱好者》2021,(3):I0011-I0012
融媒体时代,各行各业各领域都在积极探索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与创新,公安宣传亦是如此。由贺铁光编著的《新媒体时代的公安宣传》(2017年6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新媒体时代探索公安宣传科学理论与创新策略的研究专著。该书在动态中高度关注现代媒介传播环境的变化,重视新媒体时代公安职业角色话语权与舆论形象的构建,希望通过新媒体传播技术、媒介与模式的融合发展,传播好警察声音,讲好警察故事,并在做好公安宣传工作的同时,有力促进基层警务工作体制与宣传机制的改革嬗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发展而不断增多的各种高校信息,对高校建设发展造成了各种不同的影响。良好的网络形象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从而为其综合实力的提升创造有利环境。本文阐述了高校形象与新媒体网络传播之间的关系,分析新媒体发展对高校形象的影响,总结出高校应对新媒体网络传播对形象影响的不足,并提出高校正确应对新媒体网络传播对形象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新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其主要包括华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传播平台。东南亚华文文学在悠久的传统和当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态势,新媒体时代则为其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东南亚华文新媒体时代下的华文文学对于东南亚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为青年华人提供了交流和创新表达的渠道,还为其探索和表达族群身份提供了新平台,有利于促进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促使危机传播成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危机传播管理策略能够帮助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做好预案、树立政府形象、降低危机负面社会影响。本文以新媒体时代媒介特点为切入,重点讨论了危机传播管理机制的建立,对公共突发事件的信息监测、舆论疏导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繁复的国内外民族发展背景下,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呈现出以流行与民族元素融合为趋势,以个体形象可视化、碎片化传播为特点,以人口流动、旧有传播模式调整、新媒体技术影响及国家安全需要为动因的传播模式改变。从内容上防止"去内涵化"现象,树立"符合"而非"迎合"的传播态度,是更好地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孔惠 《新闻前哨》2023,(2):37-38
在信息传递与接收都呈现“碎片化”趋向的新媒体时代,完整的信息被分类甚至建构,人们每天通过新媒体接收、阅读大量信息,但对这些信息却没有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在这种情况下,迎合受众的偏好、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以及提升受众体验对城市文旅形象建设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兰州城市文旅形象建设优势分析新媒体时代兰州城市文旅形象塑造方向,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城市形象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