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教类电视节目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如何让更多观众喜欢上科教类电视节目,如何通过科教类节目更加有效地实现科学传播,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走入直播的科技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类节目给人的感觉一向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尽管科技类节目在电视台的整体布局中均有着一定位置.但是多年来却一直不能成为电视节目中的收视亮点。作为具有最广泛受众的电视.如何做好做新科技节目.确需电视编导认真加以研究.在去年下半年.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两次关于科技事件的直播.似乎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关于科技  相似文献   

3.
科教类电视节目由于其内容和性质的特殊性,不能单纯地以收视率衡量其成败,需要建立多元的收视评测标准。为了获知受众对科教类节目的喜爱程度、差异和不足,需要通过受众对科教类电视节目的主观评测,了解受众对科教类节目的看法,从不同的指标维度评估科教片在受众意识中的  相似文献   

4.
颜黎光 《传媒》2015,(15):60-62
社教类节目就是社会教育类节目,就是面向社会,以社会教育为宗旨的电视专题节目.社教类节目的根本目的是传授知识、修正思想、疏导理念和指导行为.社教类节目已成为当前电视媒体不可或缺的一大节目类型,以题材为划分依据的话,社教类节目主要有社会政法类、教育科学类和经济民生类.  相似文献   

5.
李真 《声屏世界》2014,(9):22-24
电视社教节目是指专门为受众传授知识、疏导理念、引证思想和指导行为的电视节目,在国外,它又称"公共利益服务节目"或者"公共教育节目"。社教类节目是各级电视媒体节目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社教类电视节目创新策划是提升传统科教电视节目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节目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电视科教节目通过影像、声音等多媒体传播途径,将科学信息(包括知识、常识、经验)进行艺术处理,通过电视终端等多媒体传播平台传递给受众. 从传播内容来看,电视科教节目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节目题材包罗万象.从传播方式来看,电视科教节目既继承发扬传统媒体优势,又借助新媒体平台,把科学知识经过艺术加工,力求将通俗、有趣、有丰富画面感和互动效应的内容呈现给观众,提高受众的科学素养.电视科教节目是集科学性、艺术性和普及型教育于一体的大众科教类节目.  相似文献   

7.
李翔 《新闻界》2012,(4):30-33
电视科教类节目对破解流言、提高受众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较好效果,这类节目应选择影响大的流言作为对象,以实证方式进行证谬或证误。  相似文献   

8.
科教类节目,顾名思义,是与科学有关的节目。1998年,中央电视台成立播出的《走近科学》栏目开创了全国科教类节目的先河。从1998年到2006年,举国之内的科教类栏目经历了最初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到如今老百姓喜欢看的阶段,这期间,科教类节目形式上的变化功不可没,“讲故事”这一形式的应用更是居功至伟,并且这一  相似文献   

9.
李晓梅 《传媒》2010,(4):73-74
正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十年前就已达到鼎盛时期,据统计,2001年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已有180个左右,分别以新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休闲等为主题,几乎涵盖了社会  相似文献   

10.
刘忠波 《视听界》2008,(1):86-87
中国科协在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发现,电视已经成为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比例达到了82.8%。科技信息在电视上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科技类节目。科技类节目主要指以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为内容的节目,包含了科技类纪录片、科技类新闻、科技专题类节目等多种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11.
魏飞 《新闻知识》2012,(7):49-51
社教栏目又名社会教育栏目,即面向公众,以社会教育为宗旨的电视专栏节目。它的主要功能是传授知识,疏导理念,修正思想和指导行为。社教类栏目已经成为各大媒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目类型。社教类栏目按照题材分,可以分为社会政法类、经济民生类以及教科类。由于社教类节目主要是以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目标的,所以如果节目过于说教,那么很容易让观众感到节目枯燥乏味,以致于流失受众。由于社教类节目的特殊性,因此观众对其要求更为严格。如何成功地做好一档社教类节目呢?下面就以湖南卫视的《辨法三人组》节目为例,来看看社教类节目如何通过节目创新,进而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资讯的快速传播,访谈类电视栏目日益丰富和多样化,观众的收视需求及同类节目急剧增多,曾热闹喧嚣一时的访谈类节目遇到了瓶颈。本文以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为例,通过对其表现形式、选材、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当前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并探讨此类节目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史青 《东南传播》2013,(9):74-76
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发现档案》栏目2007年至2009年度选题取材与收视率间的关系,探讨了科教类节目制作中选题取材的方向与标准,提出了此类科教类电视节目选择题材时的策略,并提出了该类节目一般性的制作原则,为同类型科教类节目的制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的电视体育节目主要可分为七个大类,分别为体育新闻类节目、体育直播类节目、体育谈话类节目、体育杂志类节目、体育娱乐类节目、体育评论类节目、体育健身类节目,但这七类电视体育节目的发展现状却不尽相同。而一种体育节目的兴起与另一种体育节目的衰落,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或解释电视传播的有效性问题。能够反映传播有效性的一个直接指标即传播效果。传播效果一般指  相似文献   

15.
赵晗  李军  徐冉 《今传媒》2020,(2):101-106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科教类节目其特有的功能性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生产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内容传播的媒介逐渐多元化,媒体融合大势所趋。在新的环境下,观众对科教类节目的诉求从单一的功能性转变为功能性、思想性和娱乐性并举。文章列举并分析了科教类节目的演变历程和现状,包括基于"科教内核"演变而来的"新型"文化综艺节目、具备娱乐性的知识付费节目等多元化的节目形态。从打破原有节目类型壁垒、分众传播多元化的节目内容、寻求有效商业资本助力支持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探讨了科教类节目未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如今电视谈话类节目很多 ,新闻的 ,文艺的 ,严肃的 ,或者是搞笑的 ,应有尽有。如果我们对这些节目进行一些分析的话 ,就会发现 ,电视谈话类节目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节目的情感因素。本文希望通过分析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所必备的一些特质来探讨提高节目质量的问题。一、以情感人 ,调动嘉宾和观众的情感参与 ,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是主持人的取胜之道。因为它可能被忽视或被错误地理解 ,因为它需要很高的技巧 ,所以在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谈话节目中 ,那种能够让观众酣畅淋漓接受情感洗礼的 ,确乎不多电视的特点是视听结合。作为谈话类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电视访谈类节目成为电视节目的又一主流形态,主持人作为嘉宾与观众的纽带,其提问艺术的有效运用,直接关系到节目的发展,也是彰显访谈节目血肉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述了四种类型主持人所呈现的语言特性,并从中分析了提问艺术的表现形式。随后,从提问技巧、方式等方面,论述了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提问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同要素下呈现不同的提问艺术、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提问艺术的运用两方面,阐述了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提问艺术的有效呈现。本文旨在强化电视访谈类类节目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周楠 《青年记者》2017,(20):71-72
科教电视节目是以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为内容,运用多样化的电视传播手段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以及弘扬科学精神的节目.①自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大力倡导科技文化教育,科教电视节目以形象直观、生动具体的传播优势成为战略实施的重要领地,它不但起着传播科学知识的社会功能,还发挥着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有着显著成效.随着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的科教电视发展态势良好,但相较于国外优秀科教电视节目,我国的科教电视节目在收视影响和市场化运作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新媒体环境下,科教电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科教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以指导科教电视节目的制作实践.  相似文献   

19.
电视节目导播是多讯道电视现场制作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其核心职能可概括为机位设置、摄像机调度和镜头切换三个方面.从导播的视角看,语言类电视节目可以划分为交流型语言类节目和情节型语言类节目两种类型.本文总结了小型语言类电视节目导播的几点技巧:以场景分区原则确定机位设置;以演员位置关系选取拍摄对象;以重要信息传达作为切换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施洁予 《东南传播》2012,(10):141-142
近年来,电视文化类节目形式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电视讲座,还常常运用电视论坛的形式呈现。电视媒体从业者希望通过更加新颖的节目策划,将传统论坛模式和视听技术手段巧妙结合,制作出让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论坛节目。本文结合厦门卫视文化类节目《两岸开讲》栏目的具体节目策划案例,从"明确主题、选好嘉宾、把握节奏和丰富节目元素"四个方面探讨怎样运用策划技巧,制作出精彩的电视论坛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