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环境新闻作为一个新兴的报道题材,已迅速闯进我国主要新闻传媒的主阵地,并逐渐成为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文化新闻等并驾齐驱的报道领域,成为各家传媒和记者争相采访报道的重要内容。据一家环保组织对全国51家主要报纸环境新闻关注度的调查,这51家报纸对环境新闻的报道1995年是6928条,1996年增加到17555条;而1997年调查的76种报纸环境内容的报道增加到22066条,1999年调查的75种报纸关于环境内容的报道则高达47273条,是1997年的2倍多。从去除广告以后所占版面来看,环境内容的报道在1995、1996、1997这三年所占比例分别…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报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新闻学日渐成为新闻学家族中的一个亮点。环境新闻学就是探求媒介通过环境报道来实现环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环境新闻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时效性:环境新闻的生命力所在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时效性又包括"新"和"快"二字。新闻的  相似文献   

3.
正环境新闻有别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具有专业性较强等特点。如何把晦涩的专业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在专业性较强的事件和实际报道之间找到合适的契合点,从而在传递环境信息、培养环保理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环境新闻对环境保护的有力推动,是从事环境新闻写作的记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笔者认为,这其中,环境新闻记者首先要注重培养专业素养。一、专业素养是保证环境新闻"准确"的基本环境新闻的专业性是就环境报道的题材而言的。环境新闻主要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报道的范围涉及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等,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需  相似文献   

4.
是否只有从事环保报道的记者才需要采写环境新闻?如何以环境的视角审视经济、社会等其他类型报道?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来采写新闻?用环境视角审视新闻顾名思义,"环境新闻"就是围绕环境  相似文献   

5.
徐艳旭 《青年记者》2009,(12):40-41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政府对于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普通民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加强,各级媒体中环境新闻的报道量大幅上升。国内学者对于环境新闻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选取了人民日报1978-2008年有关环境新闻的报道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对于环境新闻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进行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6.
融媒体环境下,大量跟风报道导致同质化新闻充斥各大媒介,与为受众呈现后续新闻事件进展的跟进报道不同,跟风报道“一窝蜂”式的重复报道,在形成新闻舆论场的同时,极易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客观理性评判.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中不该忽视的几个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红樱 《新闻界》2005,(1):113-113
只要细心地浏览每年订阅报刊的目录,就会清楚国内现有的与环境相关的报刊并不多,尤其是与文艺类报刊相比,显得更少。所以,我国现在的环境新闻大多是报道在其它的报刊及其它媒体的综合新闻里,这与环境问题的传播所应具有的地位极不相称。相应地,从事环境新闻报道与评论的专业记者也相对较少,除了几家全国性的环境报刊有自己的专门记者之外,从事其他领域报道的记者就很少注重环境新闻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胡弋 《新闻前哨》2005,(9):51-5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与保护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已由过去的边缘性话题,上升为主要新闻源。环境报道在大众传媒日常报道中占有的分量越来越重。采写一篇环境报道并不难,但如何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新闻报道能“落地有声”?笔者以为,这需要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环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去启发报道思路,去分析、把握新闻事件,关注新闻事件对人的影响,关注人群的利益诉求,环境报道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而且使问题的解决变得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18):62-64
交互式报道作为"公益新闻"的一种全新的报道思路,凸显了其注重受众参与、引导正确舆论的传播特色。本文总结了交互式报道模式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在环境新闻应用中的独特价值体现和报道的关键环节,以期对其他专业新闻产生一定的借鉴与学习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丁勇 《新闻窗》2011,(2):27-28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显示环境条件。历史条件指事实自身的历史发生状况,环境条件指事实与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介绍背景,能对新闻事实起到说明、补充、衬托作用,又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并且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新闻深度报道要求对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闻背景指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所作的说明,新闻背景对受众更完整、更全面、更充分地认识新闻事实的本质,突出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与一般新闻不同的是,深度报道对于新闻背景的重视与依赖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尹婷婷 《青年记者》2007,(14):35-36
环境新闻有一系列相关涵义,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鼓吹性、倡导性新闻,或带有目的性的报道,也可以概括地将环境新闻理解为关于环境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政府对于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普通民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加强,各级媒体中环境新闻的报道量大幅上升.国内学者对于环境新闻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选取了人民日报1978~2008年有关环境新闻的报道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对于环境新闻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进行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4.
蒋汝轩 《今传媒》2015,(2):63-64
新闻图片代理制的兴起与发展是新闻图片传播方式的一个飞跃,极大地节约了新闻图片的生产成本,整合了新闻图片资源,拓展了图片报道空间,也加速了摄影记者的转型。新闻图片代理制具有传播特征与市场属性,真实性问题和法律问题不容忽视。随着媒介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新闻图片代理制必将产生更多新的内涵,对传播实践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所谓新闻就是指对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只要有人们存在、有事情发生的地方就会存在新闻,新闻的产生和发展到现在为止已有很长的历程,而就目前,新闻的载体更为多元化,为了所报道的新闻更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载体层出不穷。但是,要是说到最根本、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是要归到新闻的策划上。本文就新闻策划和新闻传播环境的相关介绍入手,重点讨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从三个方面充分研究新闻策划与新闻传播环境的契合,了解如何达到将新闻的传播调动到更高层次的必须原则。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闻文体,中外深度报道的生产实践已经有近百年历史,深度报道始终是职业记者最重视的报道文体与写作手法。任何新闻的生产总存在“把关”,研究“把关”有助于我们理解新闻社会化 生产的内在机制和复杂过程。一般而言,常规报道(如消息)的把关可以遵循一套明确的制度和规范,而深度报道的把关则更需要从业者根据不断变化的新闻环境、缺乏明文规定的政策风险、瞬息万变的舆论动向等来“临场发挥”。  相似文献   

17.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是报道者(记者、主持人)在新闻现场利用实况音响包括伴随事物发生的音响、环境音响、访问音响以及报道者的现场解说、述评组合而成的报道形式。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是广播特有的一种体裁,它是广播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的一  相似文献   

18.
杨保军 《新闻界》2020,(4):35-42,5
新闻真实始终是新闻实践中、新闻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整体真实与具体真实是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其中,理论上较难理解的、实践中较难实现的是新闻的整体真实。整体真实,既是一种新闻真实观,同时也是新闻真实实现的方法论。新闻的整体真实,不是传统上所理解的关于目标报道领域全部事实的真实报道,而是新闻意义上的整体真实,宏观上是指新闻要呈现出目标报道领域新闻事实的整体图景,微观上是指具体新闻要反映具体新闻事实的整体面目。实现新闻的整体真实,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方法,需要客观、全面反映目标报道领域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新闻事实,需要新兴媒介环境中所有相关新闻传播主体间的有机互动,需要形成针对复杂新闻事实的过程性报道机制。自然,更需要国家提供相关法律政策的有效保障,需要社会创造实现新闻整体真实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9.
曾凡英 《新闻世界》2011,(11):45-46
战役性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方式运用于我国新闻工作实践中由来已久。本文结合2010年《城厢新闻》推出的“东圳库区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系列报道,从新闻策划、表现手法、团队协作等方面对如何做好战役性报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987年中国的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文本、报道思维等角度总结了当年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进而考察作为内部因素的职业意识与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环境对新闻生产的复杂影响.文章以媒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在对"深度报道年"特征及动因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试图揭示职业意识、新闻生产与社会环境之间相瓦影响、复杂交错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