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双金 《教师博览》2006,(11):20-21
如何让教师从封闭备课走向合作备课?如何让教师的教学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尝试的同课异构中,我们或许会有所得。一天下午,我走进了五年级办公室,5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正在集体备课。我对她们说:“我也参加你们的集体备课,好吗?”她们都高兴地说:“欢迎校长参加,我们求之不得呢。”我看她们正在讨论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课。如何解读这篇文章?我尝试提出以下问题让大家思考:其一,“我”的脾气为什么会变得暴躁?从哪里看出“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是谁让“我”又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决心“好好儿活”呢?其二,母亲为什么一…  相似文献   

2.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学校里,教师备课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体备课,另一种是个人备课。这两种方式缺一不可。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于集体备课有时重视不够,往往流于形式。特别是在村小和较小的学校,一个年级就一个班,一个人教,怎么能进行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3.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很多学校都积极倡导“功在课前”,严抓集体备课,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现实中由于诸多的原因,教学流程中最难保证质量的就是集体备课。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集体备课呢?对此,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4.
前段日子,我到一所学校连续听了三名女教师上的三节语文课,内容都是毕淑敏的散文《我很重要》,按理说,三节课应该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给我的感觉却好像是只听了一节课。为什么?因为三节语文课毫无个性,不仅课堂结构、教学流程雷同,连三名女教师的语音语调、讲课细节都雷同。听完课后,在与这几位教师的交流中得知,她们拜的是同一个师傅,并且坚持集体备课,每次上课的教案都是由师傅提供。向师傅学习,无可厚非,但课堂教学岂能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这样的教学,与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背道而驰,这不是集体备课,而是“集体背课”。“集体背课”,实质上就变成了集体不备课。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教有余而育不足”的问题,教师创设一堂有效的育人课显得至关重要。其中,深度备课是创建有效育人课堂的“地基”,为了指向一节课的育人核心,教师备课前要自问“三个点”,即你打算讲“点”什么?讲契合点。你打算留“点”什么?留精彩点。你打算用“点”什么?用策略点。教师教学前的自问,其实质是一种深度备课行径。抓住自问“三个点”进行备课,也正是把握了育人课堂教学的实质和主脉,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落实有效育人教学。  相似文献   

6.
面对备课,有人觉得很烦,烦的是检查起来“山雨欲来风满楼”;有人觉得很累,累的是“就这样重复昨天的故事”;有人觉得很怨,怨的是“我的心思谁能懂,想改变你真的好难”……面对备课:我们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7.
备课,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备好了课.才能在上课的时候游刃有余,上出精彩。但不知什么时候,备课正异化成为教师的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面对备课,许多教师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要么照着旧教案抄袭,要么把现成的教案复制,再不然就简单应付了事.还有的课后再补。以备检查。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备课到底怎么了?假如给你一次自主备课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8.
“集体备课”并不是一个新名词.目前各式各样的集体备课机制在教师的教研活动中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集体备课呈现出奇怪的现象:经过集体备课,不同教师上同一教材,竟然出现一样的导入新课。一样的质疑讨论……难道集体备课就应该让教学过程“如出一辙”吗?  相似文献   

9.
集体备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合多元优势实现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活动,也是协同推动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前提环节。当前,思政课集体备课在资源整合、主体协同和制度落实等方面,应着力避免“合而不强”、“合而不同”、“合而不实”等问题。基于“大思政课”建设的目标要求,要通过打造内引外联的备课共同体、推动集体备课方式的优化和创新、促进教学资源整合、推进集体备课制度的整体联动和功能耦合等,实现备课主体、备课方式、备课资源、备课制度的协同。  相似文献   

10.
《四川教育》2007,(2):54-62
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的集体备课分为大组集体备课、学段集体备课和年级集体备课三个层次:大组集体备课每期次数不多,主要是由教研组共同确定一个专题进行研究或应对学校的展示课、参赛课;学段集体备课分为低、中、高三段,每周或间周一次,同学段的集体备课以“小沙龙”活动为呈现方式;年级集体备课是由同一年级的老师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交流研讨,尽量提高每节课的效率。这里我们所要展示的是锦官新城小学的学段集体备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怎样才能提高备课的效率呢?能否找到一种适合政治学科的可以通用的备课模式,既简单可行、又行之有效呢?在备课与上课的实践中我反复不断地摸索、反思,总结出一种可以提高政治课备课效率的备课方法,我把它叫做“五化法”。下面,我以《消费者的权益》一课为例,谈谈该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逐步被集体备课方式所替代,集体备课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真探讨集体备课的方式方法,遵循集体备课的基本原则,强化集体备课的意识,是抓好集体备课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次初一年级英语集体备课的情况。备课开始,教师们按照常规的备课程序,由主讲教师把已经写好的教学内容——助动词“do”“does”的用法依据教学设计说了一遍,主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备课的规定时间到了集体备课就算完成了。这样,主讲教师的教案也就理所当然被共享了!当时我就担心:这样平淡无味的备课,有效性会如何?  相似文献   

14.
集体备课作为一个借助集体智慧研究教材教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已成为我校的主要教研形式之一。多年以来,我校每周都“相约星期三”,进行集体教研活动。为进-步提高集体教研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近年来,我们对这种集体教研的过程进行了优化,对这种集体教研的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A个人备课-B教研组集体备课(a单元主讲-b课时主讲-c问题式互动讨论-d形成二次备课精品案-e随机抽签说课答辩)-C骨干教师执教本单元先行课-D全组听课议课后形成三次备课精品案-E全员参与的抽签推门课。  相似文献   

15.
讲学稿初探     
王贤成 《中学文科》2009,(15):94-95
“讲学稿”的备课模式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备课的具体过程为:寒暑假备课→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  相似文献   

16.
讲学稿初探     
“讲学稿”的备课模式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备课的具体过程为:寒暑假备课→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的几种有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明显优于个人“单兵作战”的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把教师们从繁重无用的抄写中解脱出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教材,探讨教法,辅导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对集体备课形式加以变革和创新,让它重新焕发活力?经过我们的实践研究,认为下面几种类型的集体备课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袁爱玲  肖丹 《教育导刊》2007,(11):63-63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领导都十分重视集体备课.很多学校都将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放眼校园.集体备课俨然已成为校本教研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许多学校课前的集体备课搞得轰轰烈烈,课后的“集体反思”却是轻描淡写,或是毫无动静。其实,“集体备课”应该包括两部分内容:课前的集体备课和课后的集体反思。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能保证上好一堂课,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这节课的作业是与爸爸妈妈交流读书体会并完成读书笔记,再见!”“好,化英,今天录制得更顺利了!全部课程结束,你这次回家可以好好休息了。”听着教研员邢志娟老师的肯定,我的心中五味杂陈,历时近一年的北京市数字学校的录课工作终于结束了,回想其间为8节课的成功录制的点点滴滴:深夜备课的辛苦,反复查找资料的艰难,不厌其烦地修改课件的劳累,颈椎病发作的痛苦,集体备课的面红耳赤,镜头前的紧张窘迫……一幕幕包含着欣喜、心酸、幸福、激动……它们将永远定格在我的人生,成为我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20.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怎样减轻语文老师的负担?怎样改变“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课相似”的状况?据此,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将“共同研讨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课题,进行了实践,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