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山己页)的“一念三千”是哲学上“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命题,即主体运用“一念三千”的图式,通过“一心三观”的正、反、合过程,达到“三谛圆融”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它与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关于思维与存在问题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说明中国对此问题的探讨比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要早一千多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经过不断积累和沉淀,所形成的古代民族文论内容非常丰富、博大精深。中国古代民族文论即为19世纪之前的中国文论,在此之后不断引入西方文论观念。经过不断的发展,中国古代民族文论同西方理性主义文论间的差异性逐渐凸显出来。由于文论的理论体系同不同民族思维方式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中国古代文论也必然离不开古代哲学,但是在哲学领域中也同样存在体系性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史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流行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文化思潮。这种思潮最先出现于建筑和艺术界,然后发展到哲学、语言和文学界,最后进入历史学领域。因为涉及学科多、影响面广,所以对西方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现在似乎已经日薄西山、很少有人问津了。然而在我国学界,对于后现代主义作品的介绍和研究却大有方兴未艾之势。本文仅就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以及它在历史学中的表现和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后现代主义”思潮(postmodernism)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的兴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即与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有很…  相似文献   

4.
阴阳结构论是中国古代文化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它一直影响着今人的思维方式。我国学术界认为,阴阳结构论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成熟于汉代。多年来,我在研究中国神话时发现,阴阳结构论作为古代哲学思维方式,它在原始人类的头脑中已经萌发了。在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自然辩证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于1999年10月15日至17日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界的大型双年会,从78年以来,已陆续举办了八次,本届会议是本世纪的最后一次。因此,会议的主题为“中国科学哲学:回顾与展望”。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表约12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比较宽,与会代表们的发言涉及了科学哲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把代表们的发言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范式,基本上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全盘西化”文化价值观作用下“西体中用”文化价值观的产物.这一范式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中表现尤为明显.应该用“中体西用”的文化价值观重建中国体系的学术范式,结束“西体中用”一统天下的传统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7.
一、后现代主义的精神主旨后现代主义指称19世纪50、60年代以来体现在西方后现代艺术、社会学、哲学等在内的社会、文化、哲学思潮,它表征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想态度、一种思维范式,是启蒙时代以来所确立的现代精神的反动与转向。它基本上可以归类为两个向度:重在批判否定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16至18世纪之"中学西渐"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的交流常常是双向的,但不一定是均衡的。16至18世纪曾出现的“中学西渐”,对当时欧洲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搜集的资料,认为中国哲学和思想对欧洲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它被英德法的哲学家内在的吸收了,其余风流韵一直影响到19世纪。但随后西方主义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
张岱年先生是跨越两个世纪的中国哲学家(或"国学大师"),他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哲学的"大师",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在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上,开创了"综合创新"之路:他主张逻辑是西方形式逻辑与方法论的统一,是西方逻辑、中国古代名辩学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而他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综合型"的逻辑观的基础上,他提出通过对西方逻辑和逻辑分析法的引进,而能合理地运用西方的"逻辑解析法"(概念分析法和问题分析法)于中国哲学的概念化、范畴化和系统化的——"现代化"进程之中,建立了中国哲学之固有的义理体系。但他的哲学方法论并没有把西方的"逻辑解析法"当成点石成金的"金手指",而又能在中国哲学实现"逻辑化"、范畴化和理性化的同时,也在本质上保有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如名辩学)的本土特质。  相似文献   

10.
“李约瑟难题”是指英国著名的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古代科技史》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为什么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个问题的完整表述是中国古代科技在许多领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了巨大贡献,但是16世纪以来西方近代科学崛起,迅速超过中国并至今在绝大多数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这个问题是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史长期研究之后发现并提出来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厚的学术价值,但真正解答好这个问题却有相当难度,故被俗称为“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美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学在西方的发展美学在西方的发展总体上来说大致经过了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三个发展阶段。在古代主要是一种本体论的美学 ;笛卡尔以来的近代美学主要是一种认识论的美学 ;而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美学则开始了“语言学"的转向 ,主要是一种语言论的美学。在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之前 ,美学研究一直都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西方古代的哲学主要是一种本体论的哲学 ,因此 ,古代的美学也主要是一种本体论的美学思想。所谓本体论的哲学就是把“是"、“存在"本身而不是把那些具体存在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从巴门尼德创立“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一、基于英汉思维模式差异上的“中式英语” 不同的民族,不仅有着彼此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且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差异.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观,习惯于从总体方面认识事物,把世界看成本质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并用这种观点去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西方人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人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力主斗争,不断征服,是一种天人相分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3.
一、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专业思想教育要有创新性 当今世界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创新性,与之相适应,高职的专业思想教育不但要进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进行思维模式的创新。学生的专业思想是其思维过程的结果,有其常用的思维模式,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某种哲学所支配。任何哲学思潮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19世纪丹麦唯心主义哲学家克尔恺郭尔的代表作是《非此即彼》,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它把对立面只分割开来.  相似文献   

14.
真理是“具体”的、是对立面的统一,同时也是整体、是有机统一的体系。辩证的思维方法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的对立,既表现为“圆圈式”方法同“线性式”方法的对立,又表现为有机整体论和机械割裂论两种方法论原则的对立。 (一) 物质世界是无限丰富的,又是统一的。古代哲学一般坚信世界的统一性,因而坚持的也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这在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中是比较一致的。 关于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现在有许多不甚相同的概括,但有一点是比较一致的,即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与西方教育哲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对西方教育哲学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正是在20世纪,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在西方,正是在20世纪,现代西方教育哲学达到空前的活跃,也正是在20世纪,孕育着走向未来的后现代西方教育思考。从历史与现实,与未来的结合上考察2〔)世纪的西方教育哲学,从总体上把握它,会有助于提高我们教育理论思维的视野与水平。一、ZO世纪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诞生在美国,并显示出它是社会改革的思想力量教育哲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848年德国教育家罗森克兰茨所著的《教育学体系》一书。1894年美国教育家布莱克特在将…  相似文献   

16.
我从对哲学融合的“理想”为起点到实现这种理想的融合,“易平思维”就是我这个探索的“过程轨迹”的缩影.我以为:“转化”与“借用”很关键,把东西方哲学的融合问题转化为东西方两种思维方式的融合,为了实现这种融合既要从整个哲学的视野里看哲学同时又要对这两种思维方式分析、比较、综合.在自我的思考中逐渐去化解,最终达到“融合,它的本质是“和”.  相似文献   

17.
张东荪是20世纪中国一位重要的哲学家,为中国近代哲学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他在长期进行中西哲学研究的同时,还研究了当时西方价值哲学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第一次向中国学术界展示了“西洋价值哲学”,重点介绍、分析和评价了摩尔、亚历山大、迈农和厄尔本等现代西方哲学家的价值哲学思想,为国人了解西洋价值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这些观点、看法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价值哲学、现代西方价值哲学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和众多科学家参与的大科研项目是一种大的科研工程,把其称为“大科学”是一种误区,大科学应该是宇宙大自然整体整合存在运动演化之道——大道理。中国古代有四大科学:周易大科学、中医中药大科学、汉语言文字大科学、中国哲学大科学。中国哲学思维与西方哲学思维不同,中国是以宇宙大自然为中心,人从属于自然,而西方则以“自我”为中心去考察自然,让大自然从属于“自我”。老子的“三生万物”和庄子的“逾七为化”,是对宇宙大自然整体整合运动演化普遍规律的揭示,是西方任何科学的定律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中国科学事业大发展需要学习“田忌赛马”的智慧,走出西方“大科学”概念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任务,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时代使命。不过,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绝不是仅仅靠摆脱“学徒状态”并进行“自我主张”就能完成。实际上,自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传到中国来以后,中国学术界最开始是积极引进和接受的,但很快就进行反思。尽管知识分子和学术界没有像欧洲思想界那样对他们自己的传统思想一直都在反思和批判,因而才在反思与批判中逐渐构筑起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但从严复、梁启超等一直到当今学术界,对西方学说的反思是比较深刻的,反倒是中国历代学者很少对中国自己的学术传统有一种很好的反思,而这种反思正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成长的必要路径。另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时代任务不仅要本土化,而且还要再世界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科技文化成就16世纪前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古代光彩夺目的文化成就,使每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自豪。 文艺复兴运动,使西方逐渐出现了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曙光,涌现出大量的思想科技文化成果,而我国封建社会已临近它的末期,文化科技也逐渐失去它原有的光泽。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推动,逐渐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西学泛指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西学东渐”大多是通过传教士实现的。1581年来华的利玛窦是西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