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后哲学文化观是罗蒂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它不仅摧毁了以追求大写"真理"和大写"善"为己任的西方传统的哲学观,而且也摧毁了传统的科学观和哲学观,是一种新的文化观,即把所有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统一起来的包括人在内的文化观。后哲学文化所弘扬的对话哲学正符合现今时代的要求。它不仅给我们理解美国的民主和自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而且已经远远地超出了美国学术争论的范围,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统哲学从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体系,经过中世纪宗教哲学体系、近代科学理性哲学体系,最终走向体系哲学(思辨理性的哲学体系)。千年的理性自觉的体系追求已经变成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非理性的体系信念。现代西方哲学正是对哲学体系的反叛和体系信念的摧毁。它宣告了一切体系和体系信念都将成为不合时宜的体系梦幻。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基质,是文化的核心,“文化基因”则决定了科学的所有本质特征,因此,科学与哲学和文化是三位一体的,西方科学之所以能够持续地向前发展,与西方文化中的怀疑和批判传统,理性主义传统等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想在科学上赶超西方世界,就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哲学的学习和熏陶,就必须首先具有对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4.
戴震与康德是18世纪中后叶中国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面对各自的思想文化传统和哲学权威话语,敢于率直地提出质疑与挑战。他们分别在宇宙观、认知论和伦理哲学等层面对旧的哲学体系予以了批判和颠覆,并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架构,从而成为中西近代哲学革命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5.
西方科学哲学继承了传统的古典哲学科学的传统,以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反映了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特别是它顺应信息新技术革命,先后提出信息论、控制论等哲学方法论。西方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学派着重结合科学史研究科学发展的模式,在比较、鉴别中发现真理。因此,实事求是地研究西方科学中有价值的东西,剔除其中的错误,不仅对深入掌握和了解西方科学技术和哲学现状是有价值的,而且对发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即自然辩证法在时代的新发展)也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哲学基本不含家哲学。一种可疑的“个人-社会”两极模式,是导致这一盲点的直接原因。压制西方家文化发展的因素很多。它们只能增进家哲学研究的内容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试论文化哲学的兴起与中国文化哲学的特殊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哲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世界性哲学思潮。这是对人类面临的时代矛盾的文化审视,也是对西方理性主义危机的文化反思。中国文化哲学的产生有其特殊的背景,在当今文化全球化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化的情境下,中国文化哲学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它既要起越传统农耕文化的消极影响,又要跨越后现代文化危机的横向扫射,塑造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新型的现代主体。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中国文化,不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单纯延伸,而是在同西方文化激烈冲 撞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西学东渐中,德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最大。而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康德和黑格尔哲学的传播,不仅播种了科学、民主、法治的理念,而且以其新的伦理价值为中国传统的现代转型注入了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形而上学的含义在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发展史中有一个演变过程。最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中译名,后转为哲学名词。在西方哲学中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从黑格尔开始,才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形而上学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而产生的异质全新的文学模式.它滥觞于20世纪初期王国维、鲁迅等对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引进和介绍.本文从对王国维、鲁迅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主义先驱的思想剖析入手,阐述王国维、鲁迅把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作为思想武器,用以反抗封建专制思想,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和用以改造社会,为后来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播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11.
论后现代主义的道德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它以一种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来观察世界,“志在向一切人类迄今为止所认为究竟至极的东西进行挑战,志在摧毁传统封闭、简单、僵化的西方思维方式”,从而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传统历史哲学中一直隐藏着一种以“人”的理性、人性来解释历史、构造世界历史的话语模式,其实这正是人道主义历史观充当其逻辑底线的结果。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以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为起点,抽掉产生于人类实践和生产活动之上的人性、理性作为历史解释之因,建构起以人类自身实践为基础的解释人和人的世界的历史观,从而就直接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历史哲学解释逻辑的变革和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后引起传统历史哲学的话语系统和建构系统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使充满理性思辨和人性色彩的近代历史哲学转向更具生活世界蕴涵的新历史学和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或文化哲学何以可能问题,在文化哲学日且完善之时凸显出来。文化是人在历史积淀中生成的存在方式,是人对生存状态的提升,文化培育了人,哲学则突破了传统哲学的视域,它是以理论形式表达的自我意识,是对人生存模式的反思与重建。哲学和文化是在本质内容上的融合互动,文化是哲学的家园。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中产生的一种“反传统”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和理解有极其深刻、独到之处。与传统理解相比,“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走近了马克思哲学的一面,也有远离了马克思哲学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自16世纪欧洲传教士来华后,东西方之间便以传教士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开始了一场文化的双向交流。这是东西方之间一次史无前例的文化交流高潮,在16—18世纪时是以东学西渐为主。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的西传,对欧洲近代哲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近代文化的产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给我们以深刻启迪,也对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唐君毅(1909-1978)先生是一位精通中国、西方、印度哲学而又自成一套完整、精密体系的哲学家.留下遗著三十大卷,千万余言,是人类的宝贵遗产.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而言,颇具有改革开放、独立创造的意义.唐先生一生为求建立一个健全的人道主义哲学而奋斗,为能实现高度的"致中和"的社会和谐而奋斗.对中国思想与中国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12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香港法住文化书院在北京共同主办"唐君毅思想与当今世界"研讨会.周辅成先生应邀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言,征得周先生同意,将发言稿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宗璞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知识型女作家,她的散文以其端庄淑雅、细腻沉蕴、通脱清远、宁静透彻的艺术魅力构成了独特的意蕴和情致。 研读宗璞的散文,我们不仅体悟到“诚”与“雅”的艺术品格,而且感受到字里行间蕴含着哲学的思辨色彩。作品显示出一种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精神结合而形成的精神内涵。这种艺术个性缘于其深厚的中西文化背景和思辨的哲学头脑。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程式化笔墨”凝聚着中华民族人文思想的轨迹,与人的生存愿望、精神风度是一致的,体现着人生内在美丑精神,有其恒久性的一面。中国绘画“程式化的笔墨”依附于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而不是轻率、简单地予以否定和淘汰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从弘扬马克思哲学主体性原则出发,围绕现代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潮,并剖析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的存在现状,深入分析马克思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扬弃的具体思想表现,探讨马克思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扬弃的重要意义,形成更科学、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思想体系,并提供坚强的思想支持和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20.
随新民 《天中学刊》1999,14(6):29-32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谅互让,共同发展是周恩来外交思想体系的核心内涵。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构筑了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哲学基础,西方的一些进步思想则是 重要的补充。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哲学基础与哲学内蕴相辅相成形成周恩来外交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