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第二性》和《金色笔记》的问世不可避免地将波伏娃和莱辛与女性主义紧密联系起来。评论界都注意到波伏娃和莱辛对女性问题的共同关注以及她们各自对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影响,然而却忽视了波伏娃和莱辛在各自作品中所传达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差别。她们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维度源自她们对女性生存和女性出路的不同视角,而这一点恰恰是导致她们后期对女性主义运动持不同态度的关键。了解这一点,不仅会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变化轨迹,也给予我们对女性主义发展前景的巨大启示。  相似文献   

2.
伍尔夫与波伏娃都是女性主义思想的先驱人物,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于她们各自的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与《第二性——女人》中。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既有相似的地方,也煮虿尘皂勺虿面之处。本文通过比较她们的这两部作品,分析她们女权主义思想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并探讨造成这些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伍尔夫与波伏娃都是女性主义思想的先驱人物,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于她们各自的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与<第二性--女人>中.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少的不同之处.本文通过比较她们的这两部作品,分析她们女权主义思想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并探讨造成这些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蝴蝶是怎样变成标本的》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海男的作品(以下简称“蝴蝶”),《跟我一起跳最后的舞吧》是韩国著名女作家殷熙耕的作品(以下简称“跳舞”),两部中韩女性主义小说,作家按照相同的模式,表现她们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主要对小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进行了对比,以期分析中韩女性主义作家创作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曼斯菲尔德和凌叔华身为女性作家,对社会女性问题多有关注,她们的创作几乎都指向女性的社会生存问题,表达出她们对女性的关怀和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与以往隐蔽式女性叙事不同的是,曼斯菲尔德和凌叔华采用明显的女性视角进行叙事,使得她们想要表达的女性意识潜移默化在作品中。她们在作品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女性、尝试抗争却无可奈何的女性、大胆抗争追求自由但却无法意识到悲剧命运的根本的女性。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她们对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然而,两位女性作家以及其笔下的人物表现出来的仅仅是最表层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女性意识的初起和萌芽,离真正的女权主义思想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和苏青都是我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她们在作品中都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对这些女性形象心理和情感的挖掘,表达了各自不同的女性意识。文章主要对张爱玲和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理论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范畴之内,它日益越出文学而将其影响力播散于传记尤其是自传、历史、文化理论等领域。近年来,国内外女性主义批评家或理论家的有关著述就将这种触角延伸到更为细密、复杂、隐曲的心理及身体维度。女性主义著述的新进展在如下三部作品中得到了鲜明的呈现,都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女性主义对传统文化对于女性既定的社会文化角色进行了颠覆:或沉潜于伦理情感之中(屈雅红的《她叙事:现代女作家论》),或沉醉于强烈的宗教意识当中来体验性爱(《挣扎在性与爱之间——莎乐美回忆录》),或通过对女性身体诗学的多层次思考(盖洛普的《通过身体思考》)。这三部著作思想内容不同,表述特点也不尽相同,但是都在各自的文化语境之下表达了她们深切的女性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的作品《生为女人》,将女性作为一个中心话题来叙述,他作为一个男性叙事者在叙述角度中有其男性本位思想的表现,但《生为女人》这部作品中,作家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节的设计两方面都体现出他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等理论对川端康成《生为女人》这部作品的解读,得出了一个与以往先行研究不同的结论,即川端康成的女性主义意识是真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喜福会》是女性主义作品的一部代表作,意在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华裔女性在特殊生存环境下,对女性自尊的追求。本文以女性主义意识为源头,分析女主人公们在不同时代所遭受的来自男权主义的压迫及她们逐渐走向反抗的过程,揭示她们追求女性的独立平等、自由解放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0.
西方女性主义教育思潮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教育思潮根植于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和体现。教育一直都是女性主义者关注的领域,虽然不同的女性主义团体和派别在具体教育问题上存在着意见分歧,但是她们都把改变学校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作为实现自身所追求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用性别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在教育目的观、课程设置、教师与学生关系和教育研究等方面,她们提出了独特的教育见解。  相似文献   

11.
秋瑾和伍尔夫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有一个共同的源头——欧美社会思潮。回顾20世纪前中西女性的生存状况;分析18、19世纪欧美社会思潮对男权社会的冲击;阐述秋瑾对欧美思想的接受及实践;梳理欧美社会思潮对伍尔夫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这个阶段是对西方理论的初步介绍,中国理论家的理论作品还处在酝酿准备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988、1989年,这个阶段主要是西方经典女性主义作品的译介,而以李小江为代表的中国理论工作者也开始了自己对于中国性别问题的思考;第三阶段从1990-1995年,这个阶段翻译著作数量较少,但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文章、讲稿被引入,对女作家和女理论家有较大的启示作用;第四个阶段是从1995年之后,世妇会在中国的召开,世界女性主义资源大量、密集地进入中国,具体表现为译介作品的大量出现;学术界的积极应对;社会性别理论的引入以及本土学者积极的理论构建:他们重新解读女性文学作品,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联系中国本土的实际,建构妇女自己的文学史和文学经典,并试图构建真正的女性诗学。  相似文献   

13.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是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创始人之一.两人长期合作,撰写了<阁楼上的疯女人>、<诺顿妇女文学选集>、<没有男人的地带>等女权主义批评论著,其中<阁楼上的疯女人>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美国文论中的经典.两位批评家试图从新的视角去理解19、20世纪独特的妇女文学传统及其共性,批判菲勒斯中心的父权制和男性文学传统,挖掘妇女的文学创造力,恢复长期以来经常被人忽视了的妇女文学史,修正文学史思想中一些最基本的术语,从而建构一种新的女权主义文学典律,并在伊莱恩·肖尔沃特"女性美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女权美学"批评.  相似文献   

14.
孤女形象历来备受西方作家关注,以孤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西方女性作家创作中更为普遍。19世纪是西方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探究这一时期孤女形象的意义尤为重要,因为西方女性作家通过孤女的塑造,形象地表达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更传输了不可避免的历史重负。孤女形象可以说是曲折、艰难的19世纪西方女性文学的缩影,我们从中也可窥视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在迄今为止的女性书写历史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女性主义诗歌“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写作现象,它以一种激情而又不无极端的方式宣泄了女性生命中的压抑和渴望,表达着对女性历史的焦虑和对自由状态的强烈向往.这个诗歌群体的代表人物伊蕾、唐亚平、翟永明的诗作充分显示了女性生命意识觉醒后的书写倾向.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汀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涉及了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意识。人物模式、婚姻模式和爱情观均体现了与当时时代相符合的女性主义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7.
《姊妹们》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艾达·坎布雷特于1904年创作的一部力作。该小说详细描写了佩恩尼奎克这一落魄贵族家庭中四个姐妹的生活,并以此为主线重现了当时社会众多阶层对爱情、婚姻、金钱、身份、社会地位等问题的看法。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四姐妹在父权制社会下的爱与挣扎,并进一步解读艾达理想化的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8.
勃朗宁夫人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女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她关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生活状态及精神需求。她独特的女性视角促成了其诗歌鲜明的思想特点。她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唯美纯粹的爱情观,还处处体现出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女权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的英国,在女权主义思想感染下,面对妇女无权的社会现实,中产阶级妇女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并广泛参与到当时的女权运动中。她们的维权和参政活动改善了妇女自身的生活和精神面貌,重塑了妇女在资本主义公共领域中的角色定位,建构了妇女自我意识觉醒发展的新内涵,并由此推动了英国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