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丁玲与萧红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著名的女性文学代表作家。她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思想穿透力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但由于作家的生活环境、经历和思想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作品中对女性意识的关照视角却有很大不同,这使她们塑造的女性形象在主体意识、生命价值和悲剧命运等方面呈现出两种迥然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庐隐和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突出的时代象征性.她们的作品中都透露出了浓厚的悲剧意识,由于时代和个人经历的不同,她们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也有着相似和区别.身为女性作家,她们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关注着女性命运,通过文学创作把她们对女性长期遭受的苦难表达出来,反映了她们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庐隐的女性意识刚觉醒,还很困惑;张爱玲则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了女性自身,重在对女性命运的重建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周大新长篇家族叙事小说《第二十幕》塑造了盛云纬、曹宁贞、王文蕊等主要悲剧女性形象。她们为爱而生,为情而死,最终却沦为男权世界的牺牲品。她们与男性的关系体现出鲜明的“二元三人”模式。男权社会压制与女性自身的弱点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双重原因。女性塑造也深刻体现了作家对百年中国历史女性群体悲剧命运的现代思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萧红对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女性悲剧意识有着深刻的体验,本文试图从童年体验、生育体验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论述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并进而分析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5.
乔治·爱略特和凯特·肖邦是19世纪英美著名女作家。在她们的小说《弗罗斯河上的磨坊》和《觉醒》中,女主人公麦琪和爱德娜经历了一番“主体意识”的觉醒,但都以悲剧的死亡命运结束了和传统社会的抗争。两位女主人公“主体意识”的失落反映了爱略特和肖邦身为女性作家在19世纪作为创作主体的困惑和迷惘。悲剧潜质是时代在她们小说中留下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以女性视角讲述了现代女性追求独立自由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所经历的艰辛与困境,作者注重对知识女性生存体验和内心世界的发掘,整体叙事凸显着女性主体意识。本文通过对作品中女性生存困境以及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观照,来分析阐释作品中现代女性的自省和抗争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笔下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很多,但很有特色,尤其是李妈、阿芝婶、陈老奶这三位女性,她们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显示了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命运。从她们身上体现出中国女性从接受命运的安排、服从外在势力的调派到积极改善自己的现状这样的发展轨迹,女性意识开始萌芽。  相似文献   

8.
萧红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坎坷曲折的经历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通过抒写东北乡民死寂的生存形态和生命价值,表现了她对社会人生以及女性命运的深沉的思索,从而使她的作品中充斥着生命悲剧和女性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9.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和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两个悲剧人物,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但由于两位作家所处的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他们笔下所描绘的这两位女性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面貌。从时代背景、悲剧根源和人物性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两个任务悲剧命运之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相似文献   

10.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哈代的《还乡》都属于环境和性格小说的范畴,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因不满现实环境而进行激烈反抗,都以悲剧命运告终,但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从爱情婚姻冲突模式、悲剧类型以及悲剧成因三方面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希望让读者对两部作品及两位作家的创作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与《青衣》,虽出自不同作家、不同创作背景,却都通过对女性抗争命运的描绘,展示女性在现实社会中渐逼渐窄的生存空间。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原本是活在舞台上灯光下的女人,不管是被迫当舞女的金兆丽,还是爱戏如命的筱燕秋,都在现实的逼迫下,没能守住女人立足社会的一点立锥之地,被迫放弃舞台。最终又因两位男性作家不约而同的宿命论倾向,她们的命运被归于某个男人的屋檐下,社会身份也随之丧失。  相似文献   

12.
多丽丝·莱辛和张爱玲是两位以关注女性命运为创作主导倾向的作家。但她们的女性主义意识却呈现明显差异,根源在于她们所秉承的中西文化精神本质及作者个人思想渊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唐代陇西作家李公佐的《庐江冯媪传》主要刻画的是悲情妇女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妇女所面临的婚姻悲剧,以及时代和社会给她们带来的生活悲剧,表现了作者关注、同情女性命运的进步思想,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了道教思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霍小玉是唐传奇《霍小玉传》中的女主角,玛格丽特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作品中都是典型的风尘女子。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但她们都经历了十分相似的悲剧式命运,上演了一幕人生悲剧。她们出淤泥而不染,并在污泥中追求真挚纯洁的爱情,但由于社会制度、道德观念等原因,她们都难逃悲剧命运的摆布。这两个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文本中有了相似的悲剧命运,本文将对这两篇小说的悲剧性及造成这种悲剧性的根源作一个初步的比较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沈从文笔下乡村女性和城市女性的悲剧命运,通过对她们不同的人生形式和思想意识的透视,辩证地分析了沈从文作品的道德取向及女性命运对社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文坛上,具有悲剧性命运的女性形象是很多的,特别是在一些女作家笔下,悲剧色彩更为浓厚。而隐藏在悲剧之后的正是作家们对女性命运的沉思,是女性作家在面对人生、社会、家庭及其自我时的伦理观念和内心的感情体验。她们企图寻求一种理想的人格,构筑完美的“女性主体意识”。这种追求是艰难的,也是痛苦的。铁凝的《麦秸垛》正是以其对生活独特的观察和感受,从更深更广的意义上对女性的悲惨命运作出了新的  相似文献   

17.
论鲁迅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一生致力于对国人灵魂的冷峻剖析和人的命运、价值、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妇女问题尤其给予了深切关注。祥林嫂、爱姑、子君这些看似身世经历、处境教养、思想追求迥然相异的女性,然而,在她们深层的思想命脉中,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惊人的相似:都曾对自己的命运有所反抗,最终却接受并顺应了现实社会对妇女的角色规范。其悲剧有着复杂的社会内蕴、文化根源和心理因素:对封建专制权威神圣的恐惧,源于无意识无主名杀人团的威逼、妇女传统角色意识和奴性心理。鲁迅在艺术手法上突破传统小说情节和人物言行描写的表现方式,采用不同人物的对照,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对比,人物言与行、表与里、情绪涨落变幻对比,人物悲剧命运与喜剧氛围对照,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悲剧女性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8.
《白鹿原》属于一部经典著作,该书中涉及到三个普通女性人物的命运。而这些女性具有相似的特征:青春年华、命运坎坷、过早离世。导致死亡悲剧的原因不是自杀或者天灾,却是由至亲之人一手造成,而且她们的故去并未给这些至亲之人带来不忍、愧疚,却被当成是祸害被铲除,对生命的轻视以及对女性地位的无视让这些人残忍且麻木。而这些悲剧也是作家陈忠实质问封建礼教及当前政治背景的方式,值得读者深思。本文从三位女性悲惨命运入手,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分析作品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华章》2008,(1)
《红楼梦》是清代长篇小说感伤之作的杰出代表,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它揭示了社会的悲剧、道德文化的悲剧和人生的悲剧,也包括了女性的悲剧。其中,丫鬟的命运是《红楼梦》悲剧中最为惨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红楼梦》中的所有丫鬟,不论结果如何,笔者认为她们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她们的命运悲惨情形却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爱情是她们的一切。苔丝和海斯特只是千千万万个女性中追求爱情的代表,她们都因忠于自己的爱人而遭遇了爱情悲剧。然而,她们的结局却有着天壤之别。苔丝因为软弱,面对陈旧的社会传统总是默默承受,最终被处以绞刑,命运悲剧由此上演;而海斯特坚贞不屈,她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并敢于同过时的传统相抗争,她还积极地帮助周围的人并同她们友好相处,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友谊和谅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