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王亮 《军事记者》2008,(7):16-1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从5月12日19点起开始24小时无间断直播,直击灾情,传递温暖,被灾区群众称为“生命的电波”。地震发生后,我奉命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冒着生命危险随部队徒步进入震中汶川映秀镇,并最早从现场发回报道。进入灾区工作以来,我几乎走遍了震中最危险的地段:汶川、北川、青川、绵竹、什邡、彭州、安县、都江堰……  相似文献   

2.
王亮 《中国广播》2011,(1):47-49
一 2010年12月,一股入冬以来的最强寒流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之声推出重点策划《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三路记者重返舟曲、玉树、汶川灾区,用话筒、声音真实记录沿途景象,重寻心中的记忆与感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13,(5):4
雅安地震后,各级广播电台派出记者奔赴灾区一线采访报道。中央电台中国之声4月20日10点,在地震不到两小时就开播持续72小时的《雅安紧急救援》特别直播,30位记者当天直抵灾区开始连线  相似文献   

4.
周伟 《视听界》2008,(4):58-59
汶川地震发生后5小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全面进入24小时连续直播《汶川紧急救援》,全部节目时间投入抗震救灾报道中。中国之声的企业广告播出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全面调整:在全面丰富的救灾前线的报道中,时常插入的制作精良、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公益版企业广告,从多角度展现了众多企业投身抗震救灾的各种行动。在整体直播节目中,广告与节目内容相呼应,成为赈灾宣传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震中汶川,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强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堵塞了所有通向这里的道路。尽管温家宝总理下令5月14日凌晨打开通道,但截至14日中午12:00,道路仍在开掘中。《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已放弃车辆,随部队步行进入汶川。 那些家在汶川的人,也在不惜一切代价赶回。在都江堰,很多人大声呼喊着出租车:“我们愿意出500块钱一个人!”为了证实自己没有其他企图——这里已经谣传有人会借去汶川之机抢车,他们掏出自己的身份证,“我的老婆和孩子都在那里!”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倾力推出的大型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所传达的信息一次又一次地得到灾区听众的好评和认同,也赢得了社会方方面面广泛的认可和尊重。中央台的这一实践强化和重树起广播媒体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11,(6):I0002-I0003
为充分反映汶川地震3周年后灾区重建的巨大成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2011年5月12日联合推出“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特别直播节目,展示恢复重建的巨大成就,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了突出节目的贴近性、鲜活,陛和现场感,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分别在汶川映秀、成都都江堰及北京三地进行了三场现场直播一“涅檠重生”、“温暖记忆”和“祝福明天”,并将其与全天的新闻轮盘、板块节目巧妙结合,既突出了当天直播的节目主题,又不失中国之声固有的新闻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健 《中国广播》2011,(1):45-47
《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特别直播节目是一个创造历史的直播报道。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通过空中电波问候灾区百姓并了解灾区重建的情况,这让整个青川报道组深深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共同主办的废墟上的希望——来自四川灾区的儿童绘画展览6月1日在中华世纪坛开幕。画展共有来自四川受灾地区的儿童画近两百幅,全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从前方受灾地区临时学校和帐篷学校收集,其中来自重灾区北川、汶川、绵竹、什邡、青坪等地的儿童画共140幅。孩子们用画笔表达了重建家园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在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记者都有过泪如泉涌的经历。 央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节目中,观众已看到多个流泪的主播。就连外国记者,在四川地震灾区采访中也都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路透社记者马克说,虽然自己有过多次采访地震的经验.也曾报道过1999年的土耳其大地震,但这次还是被这惨痛的一幕幕深深触动了。  相似文献   

11.
颜谨 《新闻窗》2008,(4):94-94
5.12汶川大地震,摧毁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和家园。全国人民心系灾区。为了让观众及时了解灾区的各种信息,我们的记者冒着危险深入灾区一线,发回了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报道。多少观众为之哭泣,为之感动。媒体的勇敢、媒体的敬业彰显其中。  相似文献   

12.
距汶川地震发生刚刚一年,各电视台纷纷围绕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策划节目,最值得期待的当属一周年直播特别节目,这不仅是直播常态化的进一步表现,也是国人关注汶川地震一周年后灾区人民重振信心恢复重建的必然。作为灾区重要的省级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卫视频道、新闻资讯频道也在5.12当天从7:00到19:00并机直播《坚强奋进走向未来》大型新闻节目,整档直播节目展现了汶川地震一周年来灾区的坚强奋进、自强不息,援建者与志愿者的友爱互助、大爱无疆等感人故事,以及灾后重建所呈现出的新家园、新面貌、新生活、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波及全国众多省市和地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及时推出24小时大型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直播节目将在“中国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2011,(1):35
2010年12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直播间,参与特别直播节目《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中央电台分别前往四川青川、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灾区采访的三路记  相似文献   

15.
5月12日14:28汶川地震发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刻启动应急报道机制,19时中国之声全面进入24小时连续直播《汶川——紧急救援》,全部节目时间立即投入抗震救灾报道中。中国之声新闻综合频率的企业广告播出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全面调整:对120多家客户每天220多分钟500多频次的广告进行修改,制作成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公益版企业广告,  相似文献   

16.
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中国记者第一次大规模投入到一场灾难报道中的集体行动,也是对中国记者专业水平、职业操守的一次集体检阅。五年之后,芦山地震发生,勇敢的中国记者们再度集结起来奋勇进入灾区为公众报道新闻,但记者们也遭到了质疑:记者进入灾区是帮忙还是添乱?近期,深蓝财经记者联盟组织了关于灾难新闻的专题研讨会,多位嘉宾和同仁通过QQ群线上交流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下面刊发研讨会内容。  相似文献   

17.
震后一年     
今年的“5·12”,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 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前夕,本刊记者再次来到四川地震灾区,了解灾区档案工作恢复重建情况。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份牵挂,更是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举国同哀,紧急救援,世界聚焦:报道灾情,时不我待,引导舆论,义不容辞.作为国家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最快速度报道地震消息,以最快速度组建前方指挥部,以最快速度派记者赶赴重灾区.中国之声在地震发生当晚推出<汶川紧急救援>,24小时不问断直播;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对台湾广播、对港澳广播、对少数民族广播、文艺之声和中国广播网,也动员所有资源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形成全方位、立体式格局,为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决策部署呜锣,为抢险救难连线,为受灾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09,(5):46-47
旁白:20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后,位于震中的汶川、茂县等地区通信和交通中断,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如何尽快进入灾区,了解灾情,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空军空降兵的身上。5月13日9时,临危受命的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和115名空降兵登上了前往灾区的飞机。  相似文献   

20.
传媒资讯     
中央电台:抗震报道收听率创新高四川汶川地震以来,中央电台中国之声24小时不间断进行直播,除民族之声外8个频率进行并机直播,国内多家广播媒体也对中央电台直播节目进行转播,获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广播媒体接触率和收听率均创历史新高。据统计:汶川地震发生后的5月13日至19日,广播媒体接触率高达76%,同比增长16.8个百分点。其中,中央电台一套中国之声的收听率上涨7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