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读了《许昌师专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三期发表的靳今同志的《吴承思曾当过河阴知县——河南荥阳县发现吴承恩撰写的碑文》,心中确实欣喜了一阵。这块立于嘉靖二十八年、署名“吴承恩撰”的《重修卢医庙记》,容易令人联想到《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靳今同志还进一步找出碑文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之间,存在着“姓名一致”、“活动  相似文献   

2.
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小时候家里挺穷,常常连买纸张的钱也没有。吴承恩的父亲是个细心的读书人。有一天,他从湖边经过,发  相似文献   

3.
吴承恩惩霸     
据说,有一次,吴承恩去淮安城游玩,遇到恶霸粮商张皇兴。此人为了给自己的粮行装门面,死缠着吴承恩题一副对联。吴承恩就替他写了一副,上联是“皇兴大粮行”,下联是“慈夙楚城扬”,横批是“去四首”。张皇兴看后如获至宝。将此联高悬于粮行大门。  相似文献   

4.
吴承恩在文坛素负盛名,但由于史料的匮乏,对其生平的许多问题,成了悬案,影响了后人对其作品的正确了解与研究.本人不揣浅陋,试图对吴承恩仕长兴的年代作一点粗略的考证,就教于学术界的方家.从吴承恩友人的记载中,我们知道吴承恩曾任长兴县丞,但是对其任职长兴的确切年月,却无从查考,学术界也无定论.目前,对吴承恩仕长兴的年代主要有两种观点:苏兴先生认为是嘉靖四十五年至隆庆二年,①这是最为通行的说法.而刘修业先生  相似文献   

5.
话说吴承恩     
<正>说起《西游记》,我从小就爱读,长大后更爱读。今天,再一次拿起《西游记》,不禁感慨良多,但是,我更想探究一下他的作者——吴承恩。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祖籍安徽省桐城县,明代人。他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家境清贫。父亲给他取名“承恩”,意思是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从小聪明过人,博览群书,下笔便可成诗为文。他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相似文献   

6.
吴承恩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为了进一步发掘《西游记》思想艺术的价值,本文拟就现存有关资料,对吴承恩的文艺思想作些粗略的探讨。一吴承恩生活的时代,“前后七子”正活跃于明代文坛。“前后七子”,是一个以反对“台阁体”文学为目标的复古主义的文学流派。明初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县)人。他的曾祖吴铭做过浙江余姚训导,祖父吴贞做过浙江仁和(即杭州)教谕。父亲吴锐,四岁丧父,弃文从商,做了个经营花线、花边的小商人。吴承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由书香门第沦为小商人的家庭里。吴承恩因为他父亲的遭遇而感到屈辱不平,可悲的是,他自己的遭遇并不比他父亲好多少。吴承恩极其聪明,他“髫龄即以文鸣于淮”,“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他的文才很早就受到郡守、前辈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一说,虽由来已久,但这是错误的。明代刊本的《西游记》有“华阳洞天主人校”的三个本子,均未注明作者姓名。《淮安府志》中可以见到吴承恩著述《西游记》之名,但仅仅记载着“西游记”三个字,关于内容,版本等一概缺漏。到了近代,人们只知道《西游记》小说的清刊本,有些学者们便含糊地认定清刊繁本为吴承恩本,使人们陷入了一种《西游记》小说本来就署有吴承恩姓名的错觉之中。  相似文献   

9.
<正> 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封建科举制度为其土子所展示的锦绣前程。这“锦绣”之中自然是梦幻多于现实。然而梦幻往往比现实更迷人。同众多的田舍郎一样,吴承恩也曾追逐、捕捉过那五彩梦幻。按吴承恩的才学,将那五彩幻梦变为现实,应该说是可能的。吴承恩“性敏而多慧”,  相似文献   

10.
明代《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山阳县(今淮安县)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一五○○年),卒于明万历十年(一五八二年).吴承恩少时有文才,被称为“淮自张文潜后一人而已.”(宣统《长兴县志》卷三十一上)可是,在科举上竟至“屡困场屋”,直到他四十五岁那年(嘉靖二十三年、一五四四年),才得了个“岁贡生”.以后又两次应试,均未考中,直到嘉靖四十五年(一五六六年)才被委派到浙江长兴县做一个小小的县丞,辅佐当时长兴知县归有光管理县政,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官场政治生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为使吴承恩做《西游记》的作,便不顾事实将其“杂记”认定为白话小说;沈承庆先生要否定吴承恩是《西游记》小说的作,则将其“杂记”认定为游记。二人都有失偏颇,而吴承恩的“杂记”实是志怪传奇,与白话小说和游记无关。  相似文献   

12.
吴承恩(1501-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相似文献   

13.
吴承恩生当"后七子"主宰文坛之时,却能不受模拟风气影响,表现出不同凡俗的创新勇气和创新才能。其诗或写景状物,或叹世抒怀,或感离伤别……均显示出不同流俗的创造精神,其古体诗浑浩流转,疾徐自如,皆能言其所欲言,而止于其所当止。今体诗作品也充满了新鲜的机趣,而绝无模拟的陋习。如果将吴承恩诗歌创作放在明代的文学环境中考察,则无疑具有值得肯定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神魔小说巨匠吴承恩,不仅融汇古作,妙笔生花地著成流芳百世的世界名著——《西游记》,而且他从政治国科学的哲学思想,亦独具匠心,在今天仍不失其价值。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里,吴承恩借观音菩萨之口,表达了作者的识人、用人的智慧和理想。批判地看待《西游记》所展示的古人智慧,对我们现在的人事工作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承恩是否有蕲州之行?笔者在写《蕲俗·孙大圣·西游记》(见《黄冈师专学报》1989年第3期)一文时,已从蕲春民俗诸方面进行论证,认为吴承恩蕲州之行是可信的。后来在查阅资料,翻看《吴承恩诗文集》时,又发现了吴承恩有一首《夏日》诗,全诗如下: 高堂美人不禁暑,冰簟湘帘梦秋雨。岂知寒燠运天功,我为黎民实禾黍。笔者认为,《夏日》诗是吴承恩蕲州之行的又一重要诗证,其理由有如下两条: 一、《夏日》诗所咏“冰簟”是蕲州地方宝物之一的蕲竹簟。对蕲竹簟,历代文人墨客对它都有不少吟诵,而且均从“冷”、“寒”、“冰”入手,如白居易《病中逢秋招客夜酌》诗:“卧簟蕲竹冷,风襟邛葛疏。”南宋王觉《谢刘本玉先生惠簟》诗:“旧时正尔冷  相似文献   

17.
图①为吴承恩撰文的石碑;图②为这座碑的碑额拓片『重修卢医庙记』六字;图③为碑文拓片局部,右下首行为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学术研究爆出新话题: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西游记》学术研究最近又有新说法。《山西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刊登的李安纲文章指出,吴承恩并非是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文章说,据有关史料记载可知,吴承恩是一位儒生,郁郁不得志,尽管能诗文,善杂记,...  相似文献   

19.
对于明代作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研究,刘修业是实际上的集大成者,其成就和影响独步海内外,然而一直未能得到学界足够的关注。在当下《西游记》学术背景发生重大变化之际,更应对刘修业作公正、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名著.其作者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尽情发挥着他孩子气的想象,同时,作者在书中也溶入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求功名而不得的苦恼,创作的过程是他宣泄自己情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