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儿童性别概念认知调查问卷与性别角色量表调查了儿童性别概念认知与性别角色发展状况,以便提出有针对性教育策略。结果发现,四~六岁儿童性别同一性认知发展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六岁儿童性别稳定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四岁、五岁儿童,但后者性别稳定性认知水平差异不显著;性别恒常性认知水平年龄差异均显著,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四、五、六岁组。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学前儿童中已分布,四岁儿童女性化与双性化的比例均在30%左右,五岁儿童双性化比例达到74.32%的峰值,六岁儿童双性化比例逐渐下降为54.65%;男性化比例有所偏低,最高的出现在四岁组20.28%。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性别概念认知与性别角色类型发展状况均表现出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特征分化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繁殖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之一,儿童关于繁殖的朴素生物学理论是儿童对生物繁殖概念非正式、朴素的理解。本研究参照既有的典型测验检测了48位3~5岁儿童对生物繁殖的本体区分、解释和预测能力,并结合儿童访谈分析了学前儿童对繁殖现象的因果解释机制。研究发现,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的形成与领域熟悉度有关,相比动物和人,儿童对植物繁殖概念的认知欠缺科学性,4~5岁是幼儿关于繁殖的朴素生物学理论形成的关键期。访谈发现朴素生物学理论的形成和转变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学习的共同结果。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幼儿认知特征的基础上为儿童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以支持性回应、信任性指导培养儿童积极的科学学习态度,进而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疾病为对象,从儿童认知发展角度,在朴素理论的框架下,通过调查 4-6 岁儿童对不同主体疾病现象区分、对疾病不可控的认知状况以及对疾病因果解释的状况,考察 4-6 岁儿童对疾病相关概念的认知特点,研究儿童对疾病的认知发展水平。根据现有的理论基础提出相关建议,以便支持 4-6 岁儿童的生命教育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郑洁 《教育学术月刊》2011,(11):52-54,80
科学概念在幼儿科学素养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幼儿的科学学习及其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生命繁殖概念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幼儿对生命繁殖概念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文章通过对120名4-6岁幼儿的访谈,考察幼儿对繁殖必要条件、繁殖结果和多次繁殖这三个子概念的认知,分析幼儿关于人的繁殖的错误概念的类型、特点,以为幼儿的科学学习和科学教育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性别认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对一实验测试的方法对104名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性别认知的测验.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性别稳定性和性别一致性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13-15岁组儿童的性别稳定性和性别一致性的认知能力提高显著;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对自己的性别稳定性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对他人的认知,女孩对性别一致性的认知水平显著优于男孩.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龙岩学院等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术科课学习态度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1)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术科课学习态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生源地和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女生的术科课学习态度总分和认知得分好于男生,大一学生的情感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3)术科课学习态度总分、情感因子和行为倾向因子和学习氛围、教学水平和重视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教学水平、性别联合解释术科课学习态度总分的量为4.8%,性别对认知的解释量为2.4%,教学水平和重视程度对情感的联合解释量为9.3%,学习氛围对行为倾向的解释量为3.6%。最后,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角度提出改进术科课学习态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春超  林俊杰 《教育研究》2021,42(1):104-128
人力资本发展对家庭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对我国家庭父母陪伴与儿童入力资本发展的关系进行考察发现,父母陪伴对初中学龄儿童认知与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亲子陪伴时间的投入会显著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督导时间的投入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但能显著提升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娱乐时间的投入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但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不明显.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发展关系在儿童性别、户籍、出生顺序、留守与否,以及不同的陪伴主体等不同特征群体具有显著的组间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父母陪伴主要通过提高与学校的交互程度、提升儿童学习的积极性等来促进其子女的人力资本发展.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在强调认知的同时坚持从体验性认知的角度来解释语言,认为语言的意义不能限于语言内部,而应主要来源于主体与客观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认知学派与其他学派相比能更好地解释儿童的语言习得。本文将尝试用互动体验、原型范畴理论和识解等认知语言学常用的认知方式来解释儿童早期的语音、词汇和句法习得。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数学教育的重视,对于儿童概率认知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对60名5.5—7.5岁儿童的概率认知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对于概率的认知水平在5.5—7.5岁阶段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且随年龄增长,概率认知经历从主观到客观、简单到复杂、表面到本质的变化;5.5岁儿童基本无概率概念;6.5岁儿童绝大部分处于概率概念的萌芽水平;有近半数的7.5岁儿童和一小部分6.5岁儿童具有部分概率概念,但不稳定。直到7.5岁,儿童仍没有出现概率认知的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概念型教学法是近年来国外新兴的外语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为认知语言学和社会文化理论.概念型教学法主张采用显性的方式教授科学概念.大学英语教学中概念型教学法涉及语音、词汇、篇章、翻译等方面的教学.语音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进行物化和内化,词汇教学主要借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概念,重点即解释和物化,篇章结构教学通过“言语化”来加深对篇章结构概念的理解,通过多次反复练习达到“内化”的水平,翻译教学应更多聚焦在“解释”和“交际活动”环节.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构建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呈现方式成为重要议题。为此,文章关注儿童的人工智能前概念,通过绘图说话法调查M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人工智能前概念发展水平与状态,以及人工智能前概念建立的可能渠道,发现:儿童的前概念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事实水平向概念水平过渡的阶段,儿童的前概念发展状态整体上处于不完整概念阶段,且年龄、性别的差异并没有对儿童的人工智能前概念发展水平与状态造成显著影响,但大众传媒、课外兴趣班等渠道对儿童的人工智能前概念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期望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为合理设计符合儿童认知需求的人工智能课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年级小学生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认知研究范式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信息加工过程模式来理解社会心理现象.通过这种模式考察儿童社会信息加工各阶段的特点有助于揭示社会性发展的内部机制.51名高年级小学生参加了结构性访谈,结果表明,在模糊同伴情景下,编码、解释、人际效能感以及反应执行水平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男孩产生的反应数量显著多于女孩,男孩的侵犯性反应多于女孩.模糊权威情景下,编码和解释水平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男女无差异.在清晰权威情景下,反应执行水平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男女儿童对社会线索的解释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理解分数概念对于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非常重要,而儿童学习分数概念的过程,可以视为知识的个体建构过程.就建构的起点而言,分割计数和相对量的知觉可能是分数概念建构的两种个人经验基础.从建构机制来看,不同学者分别从层次递归过程和反省抽象过程解释了分数概念的个体建构机制.个体的整数知识、主体动作和分数符号都会影响分数概念的个体建构过程.可以从不同经验基础的作用,反省抽象的认知机制以及分数符号在整数偏向中的作用等3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研究对于今后儿童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多数的研究是建立在大部分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而得出的一个整体性的结论,即一个平均值,年龄段也主要在三到六岁之间。此次测查研究,笔者主要对一名25个月大的幼儿进行个案研究,在对他进行多次观察的基础上设计测查题目,通过对测查结果的评价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闭症儿童模仿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个世纪以来,国外学者在自闭症儿童模仿能力的研究,尤其是近十年来有关模仿的认知研究和脑神经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有价值成果.在回顾和分析这些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行为水平上,模仿缺陷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障碍特征;在认知理论上,自我-他人投射理论是解释自闭症儿童模仿缺陷的最简洁假设;在神经机制上,镜像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可能是造成自闭谱系儿童模仿缺陷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建省345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探讨智能移动通信终端使用方式与儿童认知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 (1)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通信终端已经取代电视、电脑、掌上游戏机等传统电子设备成为儿童最常用的电子产品;(2)儿童使用智能移动通信终端的用途主要为娱乐,大部分儿童仅仅是在家庭中使用这些电子设备,并且每天的使用时间通常低于1小时;(3)儿童智能移动通信终端使用状况具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4)儿童智能移动通信终端使用状况与认知能力各方面存在相关性;(5)儿童性别与智能移动通信终端使用状况中父母陪伴、使用时长、终端用途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影响显著并具有线性关系,四者对儿童认知能力的解释度达到9.2%.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五个中班121名儿童在中班末期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进行了考察,并与小班儿童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跟踪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中班末儿童的数概念、空间知觉、分类、排序等数学认知能力较小班末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儿童的数概念与排序能力之间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儿童在实物加减运算上的正确率有明显提高,但在运算策略上变化不大,多数儿童仍以实物计数为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进行了阐述,主要介绍了实验方法,儿童空间认知的结果,从具体的儿童空间认知包括概述了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特征研究,以及长度、区域发展、空间形式和推理能力概述。  相似文献   

19.
概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是人类进行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学前儿童虽然缺乏用科学的语言对认知对象进行概括的能力,但已具备了在成人的启发下,对其熟悉的认知对象归纳出共同特征的能力。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恰当地运用概念,可以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一、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儿童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抽象能力的发展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对认知对象的共同特征加以概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首先要对认知对象进行认真观察,然后进行分析,找出其本质特征,因而概念形成的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通过奖状提供精神奖赏,通过笔记本提供物质奖赏,并和控制组进行比较,探索了不同奖赏对儿童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精神奖赏组儿童的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表现显著的好于控制组,也好于物质奖赏组,物质奖赏组也好于控制组;2.男女性别对儿童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不显著;3.奖赏与性别在儿童的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表现上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