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集中体现在背离了青少年的情感接受规律,表现为:简单的、说教灌输式的德育方法,缺乏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内容空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亲和力差;强调共性,轻视个性,学生被动接受,压抑个性发展;信息渠道孤立、封闭,缺乏与社会的沟通,无法与学生思想发展同步;脱离社会和生活实际,思想品德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关系无法充分体现,学生体验不到德育进步的快乐等。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表现为:简单的、说教灌输式的德育方法,缺乏吸引力,容易导致逆反心理;内容空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亲和力差:强调共性,轻视个性,学生被动接受,压抑个性发展;信息渠道孤立、封闭,缺乏与社会的沟通,无法与学生思想发展同步;脱离社会和生活实际,思想品德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关系无法充分体现,学生体验不到德育进步的快乐等。  相似文献   

3.
英国学校德育建设的成功经验有:政府重视,大学配合,社会支持;德育目标明确;德育内容联系社会实际.核心道德价值观明确;德育教材形象生动;课堂教学开放;重视公民教育。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应借鉴英国学校德育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做如下改进:德育教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的德育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给整个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挑战。德育实效性问题突显。也给德育研究提出了新问题。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要求和学生特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开展德育科研,深化德育改革;明确德育目标。加强德育管理;革新德育理念。改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对美国高校人本主义德育观念的分析,认为其在强化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理解和接受;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设置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德育导师;学校管理中突出服务于学生成长的人本化目标,注重在德育环境中体现对学生的关爱等方面.可以为我国高校德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德育教育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而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我认为,德育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寻求生活的教育途径,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冯毅  戚韵东 《中国德育》2012,(19):23-27
生活德育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这是生活德育的理论旨趣,也是其实践出路。 生活德育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他们白主去建构。可是,在实践中,学生成为生活德育的丰人了吗?如果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者,那么生活德育就有名无实。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在苦苦思考的问题。近10年来,湖北枣阳市实验中学根据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扣时代脉搏,大力开展开放性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身体验,接受教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走向希望的田野枣阳市实验中学在开展开放性德育活动中敞开校门,让学生走进社会实践,接受实实在在的教育。学校多次组织“走向希望的田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与农村同龄伙伴同吃同学同活动,参观改革开放后的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聆听真切…  相似文献   

9.
白丽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1):80-82
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效果不理想,有必要进行反思并确立新的道德教育哲学取向: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有精神追求和懂得生活意义的人;对生活意义的求索要建立在道德价值引导和道德自主建构相统一的德育过程中;生活德育是道德价值引导和道德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源泉;生活德育的重要方法是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提升学校德育的基础是德育教师、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2006,(3):2-2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德育同样而且必须要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德育原本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在原始社会单,道德教育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融为一体的。正式的学校教育使得学生的德育与智育在教学中分开,然而人们可以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集中学习知识经验,  相似文献   

11.
网络交往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一、主体自由而平等;二、内容丰富而生动;三、方式快捷而跨越时空;四、角色虚拟而间接。这些特点对学生德育产生很大的影响。面对网络社会,加强网络德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让德育、教学两全,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焦作市许衡中学提出“德育生活化”思路,融入生活抓德育,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推动爱心行动,深掘德育教育内涵,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三个主题礅育一一爱心教育、爱的家教、抗挫折教育,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论述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潜意识即社会心理现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基础上,总结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偏差,探讨了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指出,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偏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窄化了德育的功能;二是把德育等同于理想教育,排斥了德育的现实取向,使德育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三是把德育等同于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四是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思想和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更新德育观念,以有利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词适德育内容,以有利于教育对象主体的接受;创新德育方法,以有利于教育和受教育主体性的发展;优化德育过程,以有利于师生双方主体的积极参与;转换德育机制,以有利于主体性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德育生活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活是学生健康成长、成熟和发展的基础,学生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习生活等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德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德育生活化的实践活动,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易为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有利于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工业社会使人物质化,工具理性主义使人的社会角色与职业道德片面强化,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使完整的生活被割裂,学生与整体生活疏离,学生的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相悖离。学校德育面临着挑战。生活化校园的提出,为德育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完成道德从生成到生长的衔接,进而提升人生境界,提供了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17.
心理自由式德育指让学生在没有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情况下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自主形成品德的德育模式。德育实践表明,强制教育仅有外在压力,缺乏内在动力,最终只能培养言不由衷的人。而学生在心理自由状况下,能自主地根据自己的认知、情感去判断和选择社会思想道德规范和准则,并依据自由方式践行道德生活,主动获得道德经验,发展道德判断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心理自由下,学生的道德修养过程成为其在社会要求之下的自动化反应过程。一、心理自由式德育的依据(一)自主主义理论在西方德育史上存在着适应主义和自主主义两种德育倾向。…  相似文献   

18.
许华 《教书育人》2002,(12):4-6
德育过程离不开德育内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谓德育内因,是指学生内在思想矛盾;德育外因是社会环境的制约性。德育内化实质是德育内外因相互结合后,在又统一又斗争中达到正向平衡和协调发展的结果。所以德育过程要十分重视德育内因培植与外因优化。一、德育内因培植:发展学生个性德育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内在的积极因素,克服和消除其消极因素,需要教育去培植和开发学生内在优良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发展,形成完善的个性。(一)个性涵义与特点1.个性的涵义。在社会生活里每个人都以自己特有的个性存在着。所谓个性…  相似文献   

19.
高健华 《上海教育》2004,(8S):93-9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我们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所花的时间精力并不少,但教育的效果不是最理想。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德育的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循着教育的源头,学生在校园这一方塘中,接受着远离现实生活甚至背离的教育,就无望我们的德育生机盎然。再由于德育外部环境中社会道德失范,家庭教育薄弱,往往学生一走出校门,  相似文献   

20.
邵秀玲  刘少山 《双语学习》2007,(8M):104-105
确立和培植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人与自然、社会高度协调、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确立绿色生产营销与绿色消费生活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重视贴近生活世界,强化德育,塑造个体生态人格;追求德育观念上的革新发展与超越,构建政治人际生态相统一的新德育体系等是职业院校生态德育的目标指归应蕴含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