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母总是要求孩子更优秀、更出众,但却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求,忽视了自己为人父母的榜样作用,这是引起许多问题家庭和许多问题孩子的原因。本文从心里学的角度。揭示了孩子个性形成的规律;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农民工的流动形成了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上存在着情感缺失、情感受到障碍以及道德意志薄弱等问题。留守儿童道德品质上存在一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亲子关系的失调和道德情感的变异、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与道德观念的混乱。对此,应该从法律、制度层面去解决。通过教师爱的教育以及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的学校道德教育,对留守儿童施以正确的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农民工的流动形成了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上存在着情感缺失、情感受到障碍以及道德意志薄弱等问题.留守儿童道德品质上存在一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亲子关系的失调和道德情感的变异、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与道德观念的混乱.对此,应该从法律、制度层面去解决.通过教师爱的教育以及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的学校道德教育,对留守儿童施以正确的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情感忽视是儿童青少年对父母在自身成长中的关心、关爱等情感缺失的认知,是父母在家庭中忽略孩子的情感而导致的现象。情感忽视在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已有研究表明,情感忽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如抑郁、自杀等危险行为。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地方,对其一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大对家庭教育中情感忽视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家庭教育中忽视幼儿的幸福感、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漠视幼儿生命情感的现象大量存在。父母只有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善待孩子,与孩子进行积极的生命情感互动,才能不断充盈孩子的生命情感,从而使其自由而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正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折射出人格教育的缺失。究其原因,如今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尽其所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孩子的人格教育、责任教育。孩子倍受家长的呵护,被放在封闭的环境中成长,养成了孤僻、不合群的性格。他们过于依赖父母,导致四肢不勤、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塑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它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人格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为主要内容,以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为前提,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凸显学科的人文性,要以文载"道",要强调知识的"真"、  相似文献   

7.
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苛求,有些孩子离家出走;由于父母片面地看重孩子成绩单上的分数,有些孩子高分低能;由于父母忽视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有些孩子厌学逃课。我们需要进行反思,摆正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给他们自由呼吸的空间,而不是束缚他们。惟有此,才能培育出健康  相似文献   

8.
品读     
<正>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家长都有过让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误,但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视的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在《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一书中,作者乔尼丝·韦布和克里斯蒂娜·穆塞洛将童年的情感忽  相似文献   

9.
我有两个儿子,现在一个是高中学生,一个是初中学生。由于对他们从小注意教育,孩子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校内校外都得到大家的好评,我也被评为县优秀家长。一、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我认为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的榜样很重要。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原来与公婆住在一起。我和爱人把冬暖夏凉  相似文献   

10.
具有快乐性格的孩子是父母的至爱,是亲人的开心果,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小主人。活泼开朗的性格可以使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微笑地面对他人,自信地与他人交往,乐观地承受必要的挫折,充满朝气地面对未来,从而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幼儿期是孩子性格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养成良好个性的关键期,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儿童呢?我想:我们年轻父母首先要做好孩子心目中的偶像,才能引导孩子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一、父母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源泉婴幼儿对眼前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通过自己的需求与周围环境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一、榜样教育策略:身教胜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的做人做事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认识观点、态度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家庭的教育活动中,孩子更多的是从家长组织、设计的活动本身受到教育,例如父母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鼓动孩子去登山;而在另外一些家庭的教育活动中,孩子更多的是从家长的言行中获得教益。教育孩子不要说谎,首先自己要诚实守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背景及现代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当代中国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陷入了误区。其主要表现为忽视孩子作为生命个体的爱的需求、以个人经验取代理性的爱的教育以及以单纯说教代替爱的体验等问题。科学、理智的爱的教育要求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增加与孩子交流以及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1给孩子作榜样,婴儿出生后最早接触的人,对婴儿的成长通常影响最大,所以小孩在日常生活或待人接物上多会模仿父母。父母必须树立好榜样,给孩子适当指导,教他们分辨对错,是非。父母做错了事,必须向孩子道歉。父母应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否则孩子难以信服。  相似文献   

14.
家庭心理氛围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的心理氛围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它不但会影响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发展,而且影响到孩子个性的发展。家长通过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赋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等途径,就能够营造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15.
潘占明 《甘肃教育》2014,(12):22-22
正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整合了教育资源,规范了办学程序,提升了教育水平,有效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发展、科学发展和健康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低龄儿童入学寄宿也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其中,寄宿生情感关怀缺失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寄宿生情感关怀缺失的成因1.远离父母。在现行中国家庭结构中,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对孩子的抚养中普遍存在溺爱现象,很多孩子对父母与家庭有很大的生活与情感依赖。生活上的依赖必然产生情感上的依恋,突然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儿童的情感忽视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但因其难以判定,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部分儿童因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及时的回应而形成了心理创伤,影响着他们健康成长。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往往面临更严重的情感忽视问题。情感忽视会使留守儿童出现情绪问题,缺乏安全感,引发不当行为,影响身心健康等。影响因素有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例如长期与父母分离、祖辈难以顾及他们的情感需求以及学校师资匮乏等。据此,从家庭、学校、政府和社区多方面提出干预建议,以期改善留守儿童的情感忽视情况。  相似文献   

17.
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开生活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加上和父母、监护人、学校老师情感沟通不畅,使许多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造成亲情缺失,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依据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生活现状,分析亲情缺失所产生的问题,指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调,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解决留守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在于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遇到的特殊困难。统筹城乡教育大背景下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包括政府、社会、学校、父母和孩子等诸多因素,但在整个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父母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农民工父母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对子女的良好教育。父母的责任主要体现在要坚定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切实担负起家庭教育责任、给孩子营造相对固定和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以自身在生活和工作上的良好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年轻父母,不仅关心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十分重视。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们对年轻父母有以下几条建议:1、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父母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要做到: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