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家慧 《学语文》2013,(3):73-74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现代诗歌4首,收录古典诗歌22首。由此可见古典诗歌的教学地位。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支奇葩。学习古典诗歌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对诗教的作用曾给与高度评价:“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首好诗,既是一幅艺术珍品、又是一篇美育教材,更是一面政治明镜。在诗歌教学中,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底蕴,就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情操得到熏陶、人格得到升华,充分显示出诗歌的教化力量。诗歌的审美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着力情感浸染,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诗歌是人们心中情动的产物,体察情、把握情、渲染情及领悟情,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诗歌情感的把握方法如下:1、披景现情,把握诗人情感脉络…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最早阐述对诗歌的见解的,大概是孔子,他曾在一次庭训中对自己的儿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但时至今日,由于受到知识面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很多学生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诗教”,即用诗教化人,是古来的传统。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教”在“厚人伦”、“美教化”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优良传统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目前很多老师不愿意讲诗歌,特别是古诗,认为没什么可讲。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丰富情感的寄托,是语言艺术的高峰。托尔斯泰曾说过:“诗是人们心里燃烧起来的火焰,这种火焰燃烧着,发出热,发出光。”中国,更是一个诗的国家,在数千年前,孔圣人就曾经告诫我我们:”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相似文献   

6.
童媛华 《现代语文》2009,(7):121-122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艺术形式”(亚里士多德语)。因此,诗歌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诗教是传统教育宝库中众多优秀教育值得借鉴发扬的方式之一。它历史悠久,最早创立“诗教”内容和方法的是孔子。他以自己的睿智最早认识到“诗”的多种作用,并把它作为教学内容。他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母,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由于这多种作用,孔子有“性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见解和主张,甚至于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他要求学生“诵诗三百”为此他完成整理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实际上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教”课本。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诗歌是我国巨大的文化宝藏。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句话概括出了诗在当时社会对人的教化作用,在当下的教育中,也要重视对于古诗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古诗学习中感受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者、继承者。本文围绕"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孔子对他的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由此可见,诗歌的作用可谓多矣!孔子重视诗教,不无道理,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明了诗歌可以抒发情感,观察朝政得失,可以凝聚百姓民生,可以增长见识。孔子对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更是重视诗歌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有许多优秀的古典诗歌,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但是到了高中,很多高中生最头疼的就是诗歌,究其原因,在于诗歌语言跳跃,用词精炼,情感含蓄,加之对  相似文献   

10.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是一种最 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诗人情感的倾泻,也是诗人智慧 的结晶。鉴赏好的诗歌,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丰富阅历,美化心灵,陶冶情操。在诗歌 鉴赏教学中,我以为要着力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三美”:反复吟诵,领会诗歌的情感美。诗歌鉴赏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认知 、想象、记忆、思维。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赏诗,首先得读懂诗。通过反复 诵读,整体认知,理解诗文的词义、句义,把握诗的内容。其次,通过反复…  相似文献   

11.
孔子对诗的作用曾作过很高的评价:“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教学实践中,诗歌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蕴藏的美质,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行艺术鉴赏的载体和沃土,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的实践化,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以“距离”的美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趣美学理论有“距离”产生美感之说,它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发挥着引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情趣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在古典诗词的语言形式与学生固有的语言知识的距离中寻找认知的契合点。有人说:“诗是形象化的修辞学,是魔幻的修辞学。”诗的语言有独特的“诗家语”现象。它讲究辞律、平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如何引导欣赏古代诗歌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欣赏呢 ?(一 )必须理清诗歌的分类1 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的角度看 ,诗歌可以分为 :叙事诗 ,说理诗 ,抒情诗。2 从体裁上分 ,诗歌可以分为 :旧体诗 ,新体诗。3 从主题上分 ,诗歌可以分为 :送别诗、望月诗、伤春诗、悲秋诗等。(二 )需要学生准备文学作品在假期中布置一项作业 :按分类寻找古代诗歌并熟读成诵。开学后每天语文课前十分钟要求学生轮流讲解假期积累诗歌中的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讲解内容包括 :析题、作者简介、相关背景、语句讲解。(三 )教师引导入境教育家叶圣陶说 :…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用精练、形象、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抒情言志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集中表现在作者对意境的审美创造上。何谓意境 ?意境是诗的艺术境界,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描绘的画面和塑造的形象的统一体,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意境是诗美的集中表现。正如王国维所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有境界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因此,诗歌教学应突出意境教学,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揣摩、探寻、发掘意境,领略诗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我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诗教",即用诗教化人,是古来的传统.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教"在"厚人伦"、"美教化"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优良传统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目前很多老师不愿意讲诗歌,特别是古诗,认为没什么可讲.现行的一般做法是读一读,概括出主题思想,再归纳出艺术特色,就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老师的影响下,学生们认为学习古典诗词的关键是背诵.尽管近年来中考与高考中诗歌赏析成为必考题目,但不重视诗词教学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很多教师将精力放在如何快捷地提高学生成绩上,而没有静下心来带领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中,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笔者认为,语文老师有责任让学生全方位地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其文化底蕴的丰厚,为此必须做强做好古典诗词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接受心理学原理,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全面感受诗歌之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意境,并结合以诗解诗、群诗阅读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审美体系。这样,契合学生的心理展开教学,能够构筑立体化的诗歌审美学习网络。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2,(Z5)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阳货》)可见,多读一点诗多了解一点诗多学一点诗是受益匪浅的。它可以帮助你感知世界,抒发感情,提高认识,增强能力。鉴于此,我们向广大初中生推荐《课外名篇·诗歌卷》(初中版)这本书。除了上述原因,我们推荐这本书还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名家主编。本书的全部篇章是由著名作家王安忆、梁晓声选定的。作为名家,他们对文学作品有着特殊的鉴别力,知道哪一些作品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作用大一点,因而…  相似文献   

17.
秦静 《天津教育》2004,(4):42-43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烛照古今,学生容易对此产生兴趣。如果把古典诗歌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传承这一文学精华,而且还能濡染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我探索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马凌燕 《甘肃教育》2007,(12S):24-24
新诗的教法.就步骤而言,可以先学理论,再学诗歌。如,可引导学生先学习朱光潜的文章《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诗歌是语言的精粹,举例说明“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底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这句话的真正涵义。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诗歌。从而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的世界亦是诗的世界。“不读诗无以言”。在现在中学教学中,利用有限的教材,对诗歌教学进行一些改进,从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让学生在诗歌的世界中得到美和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古往今来,有许多诗词大家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都是我的毕生所好。我想跟我的学生一起分享这些美好。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还指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的"诗",虽然是特指《诗经》,但是,《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