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是”字使用频率很高,由它构成的句式也是多种多样,“S是P”句式就是判断句的一种主要的常用的句式。本文就“是”的争议,“S是P”判断句的类型以及逻辑方面“S是P”的多义性作一简单的论述,以期更好地解释“S是P”判断句这一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2.
汉译佛经以及元明戏曲和小说中的"S是N是"是一种叠加式判断句,它们由汉语本身的两种判断句式叠加而成。梵汉语言接触是汉译佛经中这种句式产生的外在原因。而元明时期自报家门的叠加式判断句则与语言接触无关,它是一种舞台语言。  相似文献   

3.
孙华英 《新疆教育》2012,(14):50-50
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旬式。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式等。1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是相对现代汉语而言的,古代语言的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就成了特殊句式。这些旬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旬、倒装句、固定句式等。  相似文献   

5.
张东芳 《考试周刊》2009,(44):52-52
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信、达、雅”的要求。文言文其中有些句式属于“特殊句式”,例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这四类句式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注意方法,将这些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句子。  相似文献   

6.
普遍认为,“程度副词+N”(N为名词,下同)中的“N”是有选择性的,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顺序是:抽象名词〉个体名词〉专有名词。据考察,“很+有+N”是“程度副词十N”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很+有+N”又是由“有+N”前加“很”而来。那么,这些结构中的“N”应该具有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刘巍巍 《成才之路》2009,(26):38-39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现代汉语判断句往往用系动词“是”表示判断,古代汉语则不同,往往用固定的形式和某些副词来表示判断。要想学好文言文,必须弄清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判断句的区别及其演变规律,就这几点本文将重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判断句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句式,在古代汉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判断句的内涵、特点、构成以及判断句的判断方式几方面来对判断句进行理解和分析,希望能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判断句进行更加深刻、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程序副词“太”可以出现在“太+A/VP(+了)”(S1)、“不+太+A/VP”(S2)、“太+不/没+A/VP(+了)”(S3)三种句式中。句式S1中的“太”既可能是“太1”也可能是“太2”,这可以通过共现成分或分句加以分化;句式S2中的“太”是“太1”;句式S3中的“太”是“太2”。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东汉以降前置宾语“是“字判断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东汉以降,佛经译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判断句式,即“SO是”前置宾语“是”字判断句,而此种判断句可以通过与传统的“S是O”后置宾语“是”字判断句的变换加以求证和确认。二、关于“S(A)O是”判断句,有两种语言现象值得特别注意:“S(A)O是)判断句的运用语境,“A(A)是O是”判断句中两上“是”字的性质。三、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诸语支“S0Vc”判断句与古代汉语“SO是”判断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状语位置上的语气副词,部分具有预设功能,该预设是一种语用预设,表明了命题在语言交际中的适切性。这种预设副词所在的状中结构,单句中通常分布于谓语、补语、宾语中,有时也独自成句,语气副词此时位于句首;复句(句群)中,一般分布在始发(分)句位置上。预设语气副词的分布位置.单句中与其预设功能的强弱有关:随着句位的逐渐后移,语副的预设功能渐弱,语用焦点功能渐强;复句中与主观性的强弱有关:由分布于后续(分)句到始发(分)句,语副的主观性渐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由表示“已经”意义的副词“都”组成的“都”字句。“都”一般读轻声,强调事情的已然性;句末有“了”。这种句子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富于表现力,口语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主题句、连动句、兼语句和流水句是汉语中的几种特殊句式,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表现突出,占很大比重。这些句式是进行汉英翻译时的难点。以《红楼梦》的有关句子为例,结合这些句式的结构特点,讨论宪益译文中的得失问题。  相似文献   

14.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N = 20) ability to write syntactically correct sentences (Noun + Verb + Where and Noun + Verb + Noun) in two formats, one structured and one unstructured. Two sentence-generating tasks were administered as operational measures of the structured format. A story-writing task was administered as an operational measure of the second format. A comparison of student performance across the two format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generated more syntactically correct sentences in the structured than the unstructured format. There were very low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on the two formats. The widespread use of structural teaching activities which utilize metalinguistic sentence patterns are discussed.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ship to this widesprea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5.
汉语的假设标记是一种重要的虚拟范畴,可以出现在句首、谓头和句尾3个句子敏感位置上。假设句的构成受到语义上的约束:结论分句必须携带[+主观性]的语义特征,才能与假设标记形成语义上的和谐。实现结论分句主观化的手段主要有4种:语音调节、句末语气词、情态标记和心理动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句模的性质及确定句模的原则和方法。句模是根据句子语义平面特征分出来的句子类别 ,句模界定部分讨论了句模和动核结构的关系 ,句模和语模的关系 ,句模、句型和句类的关系 ,简单句模和复杂句模的关系 ,简单句、复杂句、复句的关系。定模的原则和方法部分确定了动核和动元为句模的基本成分、动核结构为基本骨架以及语序影响句模这两条原则。本文还讨论了汉语动词的分类及动词支配的语义成分 ,对动元的语义角色逐一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句与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子组合的结果,可以是复句,也可以是句群。复句中的分句间和句群中的句子间,在结构关系上总的讲是一致的。分析句与句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弄清楚句和句是怎样组合‘的,既要考虑事理关系,又要考虑心理关系。关联词语是复句和句群的形式标志,能对形式相似而关系不同的复句或句群进行鉴别,又能使分句或句子间的隐性关系显性化。多重复句或多重句群,采用由大到小、逐层二分或多分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组合的特点,理清结构层次。分清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句法、语用上都有所不同。在语义上,"由"字句指向施事成分,表达过程义、行为义,"被"字句指向受事成分,表达结果义和动作义。在句法上,"由"字句与"被"字句在动词形式、否定形式、主动被动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语用方面,"由"字句更倾向表示未然体、主观态度,而"被"字句更倾向表示已然体、客观事实,同时"被"字句更多地表示消极色彩。  相似文献   

19.
“V你的N!”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祈使句式,是一种有标记祈使句式,其使用与言语交际中的移情策略有关,说话人采用凸显听话人来降低对听话人的移情度,从而表达对听话人的某种负面情态。此外,“V你的N!”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祈使句式,这种句式不仅仅表达祈使义,而且隐含着丰富的主观评价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