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在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基础上,从语言事实出发,运用描写等语言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了蒙城方言中"来"作为语气词和方位词的用法,认为蒙城方言语气词"来"分布领域比较广,可以用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由方位词"来"构成的词,可以表示处所地点或时间。通过分析蒙城方言中"来"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对了解方言语法,进一步深入研究官话方言内部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基础上,从语言事实出发,运用描写等语言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了蒙城方言中"来"作为语气词和方位词的用法,认为蒙城方言语气词"来"分布领域比较广,可以用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由方位词"来"构成的词,可以表示处所地点或时间。通过分析蒙城方言中"来"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对了解方言语法,进一步深入研究官话方言内部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3.
四川方言中几个语气词的语法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四川方言中祈使语气词“口火”、“哈”、“吼”的语法化问题,讨论“球”演化为语气词的问题,分析其虚化的诱因(尤其是“脱落—替代”和“停顿取消”的表现),并谈及四川方言与普通话中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不存在语气词“在”,但在汉语史上以及现代的一些方言中“在”能做语气词,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文章以五寨方言为例,在考察五寨方言语气词“在”用法的同时,与汉语史上以及其它方言的用法做了比较,希求探究五寨方言“在”发展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5.
对磁县方言词“不咋”进行语义分析,以明晰其语法功能。“不咋”在河北磁县方言中可作为虚词语气词使用,用于疑问句、陈述句和祈使句当中,表示建议、解释、强调和催促等语气,也可以作为实词短语表示“不怎么”之义。除这两种用法外,“不咋”在磁县方言中还可以与其他虚词成分“可”、“可…的”等组合,表示说话人的无奈等。  相似文献   

6.
(一)昆明方言的语气词均不读轻声,而读本调。(二)昆明方言语气词的声调均可以上扬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声调上扬以变换语法意义的功能表现为语法意义的逆向变换和顺向变换。(三)昆明方言语气词均可以重读以表示愤慨的情绪,重读语气词的音长尚可延长以加重愤慨情绪的程度。(四)声调上扬及重读也适用于昆明方言的复音语气词,其规则是声调上扬及重读均出现最末一个音节上,由此引起的语义变化与单音节的语气词相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娄底方言中有代表性的 10个语气词进行详细描写和对比分析 ,可以从中看出该方言语气词的两个特点 :一、有的语气词声、韵同而调异 ,凭声调差异区别语法作用 ,例如第一、二两组语气词 ;二、有的语气词在不同的句式中所表示的语气确有联系 ,但也不排除有这样的语气词 ,它们在不同句式中所表示的语气 ,似乎难以发现其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唧”在双峰话程度特指问中充当语气词,可以单用也可以连用。单用时可以拉近对话双方距离,连用时虚化为语气标记,起加强语气情绪的作用。双峰话“唧”具有词缀、结构助词、语气词、语气标记等多重功能。湘语“唧”语法化过程的起点均为词缀,但各方言的虚化程度及路径不同。引起“唧”词法层面的虚化与“崽”的喜爱、亲密等色彩义有关,句法层面的虚化与说话人的语气情绪或主观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娄底方言中有代表性的10个语气词进行详细描写和对比分析,可以从中看出该方言语气词的两个特点一、有的语气词声、韵同而调异,凭声调差异区别语法作用,例如第一、二两组语气词;二、有的语气词在不同的句式中所表示的语气确有联系,但也不排除有这样的语气词,它们在不同句式中所表示的语气,似乎难以发现其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在江淮方言洪巢片中,“要打/要死+语气词”已语法化为一个具有叹词特征和功能的习语,表示对突然出现的不期望发生的事情的感叹。“要打/要死+语气词”在语法化中经历了句法位置的固化、咒骂功能与负向感叹功能的兼容、咒骂与埋怨语境中责任主体的模糊及语音弱化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选取娄底方言中有代表性的10个语气词进行详细描写和对比分析,可以从中看出该方言语气词的两个特点:一、有的语气词声、韵同而调异,凭声调差异区别语法作用,例如第一、二两组语气词;二、有的语气词在不同的句式中所表示的语气确有联系,但也不排除有这样的语气词,它们在不同句式中所表示的语气,似乎难以发现其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共时角度细致描写了漳州方言连词“抑”及其组合结构“抑x”的逻辑语义功能。从历时角度指出连词“抑”来源于古汉语,由副词“抑”虚化而来,在语法化过程中,句法条件起主要作用,主观化起辅助推动作用。此外还探讨了连词“抑”虚化为语气词或者消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对陶渊明“归去来兮”的解释似有定论,众多版本都解释为:“归去来兮,即‘归去’的意思。‘来’在这里是语气词,无实意,‘兮’语气词,多用于韵的句末或句中,表示停顿或感叹。”人教版教材的课后注释也持这种说法。笔查看相关资料,结合陶渊明的写作背景,以为将“归去来”解释为“归去”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呢”的意义分析和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语气词“呢”的意义学们基于不同的理论背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分析,但有的混同了“呢”的意义与“呢”的用法,有的未能充分注意历时的演变对共时系统中“呢”的意义的影响,因而所得出的结论难免存有偏颇与不足,现代汉语中表示疑问的“呢”与表示非疑问的“呢2”有不同的来源,本在对“呢”的语法化过程的历史考察以及现代汉语“呢”的主要用法的分析的基础上,对“呢”的意义进行了重新分析,现代汉语中语气词“泥”具有表示反诘语气,表示感叹语气,表示肯定的陈述语气,表示疑惑的语气以及表示停顿等多种用法,但其最基本的意义是表示疑问语气,其他用法是在此基础上,经过词义泛义,句法功能变化以及语音变化等语法化手段逐渐衍生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李婷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6):26-28,32
“到”在安康方言中的用途十分广泛。本文根据“到”在安康市汉滨区方言不同句式中的不同用法,将其分为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词三类,并分析了“到”字作为持续标记体的语法化过程以及共时历时比较。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常用的语气词有“的、了、吧、吗、呢、啊”等,可以用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与普通话相比,贵阳话常用语气词“呕”显得势单力薄,但它运用得相当广泛。可以“身兼几职”。当然,贵阳话除了“呕”这个有代表特征的语气词外,还有“哮、嘛、呢、呐。的”等等表示各种语气的词语。下面试就“呕”的用法及其语法意义作一分析。贵阳话语气词“呕’(以下出现的“呕”均指贵阳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试比较普通话:花都开了好些天了。(表示变化实现)别说话了。(表示劝阻)你不去啦(了啊)?(表示疑问)气得我哟…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对淮北方言研究进行了综述:语音主要是淮北方言的语音系统;词汇主要是淮北方言同普通话词汇的词义、词形、词源比较;语法主要是“子”尾、语气词“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回”在马来西亚华语里可作动态助词,表示“回复”义。全文列出“回”作为动态助词的多种用例,并将其语法功能和当地高频使用方言广东话及福建话的“返”和“转”作比较。最后通过“相因生义”和“接触引发的语法化”(Contact-induced grammaticalization)理论说明这种特殊语法现象的出现是“复制性语法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呼和浩特汉语方言的一些句法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谈“把”字句、“被”字句、疑问句的一些语法特点,也谈及语气词的一些用法和语序方面的一些问题。一:关于“把”字句1、1 “把”字句通常是用介词“把”将受动名词引出(或称宾语提前),表示对该事物的处置。如1、我把瓶子打了。这种“把”字句内蒙西部方言和普通话相同。1、2 但是在呼市方言中的“把”字句,“把”所引出的名词常常可以不是动作的受  相似文献   

20.
抚州方言中“个”的用法灵活多变,作为助词的用法是由量词用法语法化而来的,虽然普通话的“个”也存在着语法化现象,但抚州方言“个”的语法化表现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本文旨在探讨抚州方言量词“个”的语法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