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立森  王帝文 《职业技术》2006,(10):152-152
陶瓷窑炉煤气化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践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炉温——以煤气出口温度控制煤气中有效成分(CO H2)的含量主要取决于CO2的还原反应和水蒸气分解反应的进行,即:C CO2===2CO—162.4MJ/KmolC H2O===CO H2—11  相似文献   

2.
在化学实验问题中,有关实验装置的连接问题是一类常见的题型,在中考和竞赛中经常出现。下面就通过一道例题的分析,谈谈解这类题的一般规律。例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炭所产生的混合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H2,还有少量CO2和水蒸气,用下图装置设计一实验以确定上述混合气体中会有CO和H2。①装置中各导管口的正确连接顺序是(每种装置只能用一次)混合气→。②确认混合气体可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C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根据此题意,要确定C…  相似文献   

3.
一、燃烧通式法例11体积某烃的蒸气完全燃烧生成的CO2比水蒸气少1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0.1mol该烃完全燃烧的产物被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39g,求该烃的分子式。解析设该烃的分子式为CxHy,则该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xHy+(x+y4)O2→xCO2+y2H2O(g)。∵CO2比水蒸气少1体积,CO2和H2O的质量和为碱石灰增加的重量39g,∴y2-x=1,0.1x×44+0.1×y2×18=39 解得x=6,y=14。因此该烃的分子式为C6H14。二、商余法(只适用于烃)根据烷烃(CnH2n+2)、烯烃和环烷烃(CnH2n)、炔烃(CnH2n-2)、苯和苯的同系物(CnH2n-6)分子中所含的碳原子…  相似文献   

4.
一、熟悉气体分离、提纯与检验的常用装置 二、排除干扰 1、气体经过溶液(除浓硫酸)会带出水蒸气,所以要检验水分,应在通入溶液之前,一般放在第一步;而要除去水分,则一般放在最后一步。 2、CO2对CO的检验有干扰,所以检验CO前要除尽CO2。 3、H2O对H2的检验有干扰,所以检验H2前要除尽H2O。 4、HCl对CO2的检验有干扰,所以检验CO2前要除尽HCl。 三、中考题回放 1、水煤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燃料和化工原料。水煤气除了含有CO和H2外,还含有CO2和水蒸  相似文献   

5.
题目乙醇(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1)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如果氧气不足,乙醇完全燃烧时可能有CO生成。若乙醇燃烧产物CO、CO2、H2O的总质量是27.6g,其中H2O占10.8g,则产物中CO为______g。解析:(1)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 2O2点燃2CO2 3H2O(2)对于乙醇的不完全燃烧,许多同学写了下列反应方程式:2C2H5OH 5O2点燃2CO 2CO2 6H2O认为CO、CO2、H2O的总质量既然为27.6g,其中的H2O为10.8g,则CO和CO2的质量和为27.6g-10.8g=16.8g且根据反应方程式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56:88确认CO为6.53g。这…  相似文献   

6.
题1 某气体M中可能含有H2、CO、CO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将M通入灼热的盛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已排尽空气)中,充分反应后管内物质减少了0.8g,再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中,洗气瓶中的物质增加了0.8g,气体M的组成不可能是( )  相似文献   

7.
用“白板”实现课堂的师生交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现代教学》2009,(6):72-72
师:我们已学习过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炭,可以制得水煤气。水煤气中除了含有CO和H2,还混有少量的H2O和CO2.课前,老师请大家就水煤气成分的检验或除杂设计了问题。今天我们就再来谈一下水煤气,你们都设计了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极限法例11molCO与1molH2O(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67molCO2.若在相同条件下将水蒸气改为4mol,达平衡时生成CO2的物质的量接近于()(A)0.25mol(B)0.94mol(C)1.4mol(D)1mol解析:在题中所述的平衡基础上增加水蒸气的量,则平衡向生成CO2的方向移动,生成CO2的量在0  相似文献   

9.
极限法又叫极端假设法,即假设本来不存在的两个极端,拟定两种虚拟状态,求得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该量的取值范围。一、极限法解物质燃烧问题中的取值范围例1.(2002年全国高考24题)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LO2通入10L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L,V(H2)=L;(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V(H2)=;(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a的取值范围是。解:设与CO反应的O2为xL,与H2反应的O2为yL,则2CO(g) O2(g)=2CO2(g)2H2(g) O2(g)=2H2O(l)2122102xx2x2yy因是完全燃烧,当有O2剩余时,不可能有CO或H2剩余,则剩余气体为O2和生成CO2的总量。根据题意可得:(1)2x 2y=10[15-(x y)] 2x=1 x=2.5y=2. V(CO)=2x=5LV(H2)=2y=5 (2)2x 2y=10[15-(x y)] 2x= x=a-10/2y=20-a/ V(CO)C(H...  相似文献   

10.
极限法又叫极端假设法,即假设本来不存在的两个极端,拟定两种虚拟状态,求得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该量的取值范围。一、极限法解物质燃烧问题中的取值范围例1.(2002年全国高考24题)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LO2通入10L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L,V(H2)=L;(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V(H2)=;(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a的取值范围是。解:设与CO反应的O2为xL,与H2反应的O2为yL,则2CO(g) O2(g)=2CO2(g)2H2(g) O2(g)=2H2O(l)2122102xx2x2yy因是完全燃烧,当有O2剩余时,不可能有CO或H2剩余,则剩余气体为O2和生成CO2的总量。根据题意可得:(1)2x 2y=10[15-(x y)] 2x=1 x=2.5y=2. V(CO)=2x=5LV(H2)=2y=5 (2)2x 2y=10[15-(x y)] 2x= x=a-10/2y=20-a/ V(CO)C(H...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制取的气体常混有水蒸气及其他杂质气体,为了得到干燥的、纯净的气体,必须进行气体的干燥和净化。一、气体的干燥把气体中的水蒸气吸收而除掉的过程称为气体的干燥。为了对气体进行有效的干燥,必须针对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干燥剂。基本原则是:干燥剂能充分地吸收被干燥气体中的水蒸气,但不和被干燥气体起反应。根据气体的水溶液的性质,可将气体分成三类:(1)酸性气体如CO2、HCl、SO2、H2S等;(2)中性气体如H2、O2、CH4、N2、CO等;(3)碱性气体如NH3。与此相对应,常用干燥剂也分成三类:(1)酸性干燥剂如浓H2SO…  相似文献   

12.
[例]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洗气:除去CO2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放的物质是————。除去CO中的CO2,装置内应盛放的物质是——,气体应从——端通入。(2)检验:证明CO中含  相似文献   

13.
1 反应热的直接求算 例1 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热241.8 kJ,而1 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 kJ,则反应H2(g) (1/2)O2(g)=H2O(1)的ΔH=__kJ·mol-1,氢气的燃烧热为__kJ·mol-1.  相似文献   

14.
高一化学人教版教材(P32)页实验2-7:在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粉末,结果表明:加入NaHCO3的试管产生CO2较快.原因是NaHCO3与盐酸反应为HCO3-+H+=CO2↑+H2O;而Na2CO3与盐酸反应分两个阶段:CO32-+H+=HCO3-;HCO3-+H+=CO2↑+H2O.这一知识点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  相似文献   

15.
分离和提纯物质就是要去除杂质,在解答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措施应注意:(1)不能引入新杂质,(2)提纯后的物质成分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例1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CO2 (HCl),饱和Na2 CO3溶液,洗气 B.CO2 (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 C.Cl2(HCl、水蒸气),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洗气 D.N2(O2、水蒸气),浓硫酸、热的铜网,洗气 解析:由于混合气通过饱和Na2CO3溶液时,CO2也能被Na2CO3溶液吸收,A项错误;SO2有还原性,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硫酸而除去,B项正确;HCl、水蒸气分别被饱和食盐水、浓硫酸吸收而除去,C项正确;水蒸气、O2分别被浓硫酸、热的铜网吸收而除去,由于用铜网吸收O2需要加热,因此先干燥,D项正确.答案为A.  相似文献   

16.
化学总复习时,对于一些只含C、H和O元素的有机物,它们充分燃烧时只生成CO2和H2O,在确定有机物的组成时,学生往往颇感辣手,望而生畏,即(I)当给出燃烧时消耗的O2和生成 CO2的物质的量之比n(O)2/n(CO)2,如何巧用"残基"呢?可巧设(CxHy)r(H2O)m或(CxOy)r(H2O)m进行求解.若(Ⅱ)当给出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n(CO)2/n(H2O),又如何巧用"残基"呢?  相似文献   

17.
题目: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 kJ·mol-1、-285.8 kJ·mol-1和-283.0 kJ·mol-1,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  相似文献   

18.
题型一Na2O2与CO2、H2O(g)的混合气体反应的有关计算Na2O2与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反应时,目前有以下两种观点。观点一:首先是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介绍了Na2O2与CO2的反应,但未涉及Na2O2能否与其他气态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问题.同时,Na2O2与水及水蒸气反应,是否有过氧化氢生成也时有争论.现行各类模拟检测试卷尤其是2004年夏季全国高考的各类化学试卷中,多有涉及Na2O2与CO2、H2O以外的非金属氧化物如SO2反应及产物的实验探究性试题.为此,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利用△G^O-来讨论Na2O2与H2O、CO2、SO2、NO2、NO、CO等气体反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题目一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可在血液中建立如下平衡:H2O+CO2 肺H2CO3 血液H++HCO3-,从而使体内存在一定浓度的H2CO3、HCO3-,H2CO3、HCO3-的存在,能帮助人体血液pH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7.35~7.45之间). 1.当某些因素引起血液中酸度增加时,血液中的pH值为什么维持基本不变?用简要的文字说明. 2.已知人体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碱中毒(pH过高) (B)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pH过低) (C)太浅呼吸可以导致酸中毒(pH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