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出基于总体离差平方和最大的动态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十一五”期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十一五”期间,东部地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弱;东部地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呈稳步发展趋势,不同年份排名变化不大;西部和东北地区也较稳定;中部地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跳跃较大.  相似文献   

2.
考虑不同区域对技术创新资源的竞争性及技术创新效率呈阶段性变化特征,构建了基于DEA对抗型交叉评价模型和差异驱动方法的动态评价模型,以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运用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环渤海、长三角地区所含9个省市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开展了实证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对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设计地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提出基于理想解法的地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最后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知识转化效率影响知识的决策与发展,文章选取研究与开发机构(R&D)领域知识为研究对象并构建指标体系,以2002-2011共10年间数据为面板数据,按照经济发达程度将全国30个地区划分为5个区级,基于数据包络分析(BCC-DEA)方法对R&D知识转化效率进行区域维度的静态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对R&D知识转化效率进行区域及时间双重维度的动态研究。根据测度结果分析各区级R&D知识转化情况并得出各区域R&D知识转化效率平均值排名。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如何提升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备受关注,区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效率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区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效率评价体系,通过CCR模型来测算出各区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及对单元投影结果的分析。结果表明:有一半以上的省市区达到了DEA有效;DEA无效的省市区均为规模收益递增;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的数据,采用因素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我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及比较,同时探讨了因素分析法对加权综合评价方法的替代技术。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比较明显,用因素分析法替代现有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是可行的,必须分集团而非整齐划一地制定和实施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选取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24个城市2006—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与联系度改进TOPSIS法对"双三角"区域能源效率进行动态评价,并对其能源效率差距变化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区域的能源效率普遍高于珠三角区域;"十一五"期间,"双三角"能源效率呈小幅度波动,2010—2012年两大区域能源效率出现剧烈波动且有差距扩大之势;地区能源效率差异明显,但"双三角"整体及两大区域城市内部皆有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趋势,珠三角比长三角更快达到城市内部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概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特点,构建适合西部地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测算西部地区(11个省市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四川、重庆、内蒙等省市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甘肃、宁夏、西藏三省市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处于垫底位置。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研究制约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对于建成自主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基于全国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测算了各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并从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的角度,主要考察了自主创新、协同研发与外国技术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协同研发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外国技术却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反映出我国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有待完善;东中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差异在进一步缩小;教育水平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负向作用,这表明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严重问题,改革教育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视角,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参照2016—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统计数据,构建众创空间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对我国30个省区市(未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众创空间的运行效率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创新综合效率优于东、西部地区,其中纯技术效率是造成综合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各区域创新发展程度差异会加剧其众创空间的运行效率差异;部分省区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仍未能达到有效状态,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是主要制约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4点建议,为政府和相关企业对众创空间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创新转化效率和创新产出效益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横向对比分析和动态变化分析相结合方法,对2013—2018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内部3个高新区及其与全国其他18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绩效水平进行动态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转化效率和产出效益不一定成正比;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绩效整体呈上升态势,且主要依赖于技术变动,但目前整体水平都不高,与山东半岛、西安、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处于"低效率-低效益"区间,位于全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游水平;郑州、新乡高新区的创新效率都获得较大提升,创新效益则为郑州高新区一家独大.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持续增加创新投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发挥政府的指导、计划和协调作用等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摘要:基于自主创新投入产出视角,以安徽省为例运用DEA模型对中药产业自主创新的效率进行了静态评价。研究表明,安徽省中药产业自主创新综合效率为0.774,其中技术效率0.921,规模效率0.820,技术效率相对突出而规模效率相对较低,地区间自主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与安徽省中药产业自主创新的要素特点和产业规模特质密切相关的。提升中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需要增加自主创新投入,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改善创新投资环境,整合自主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主创新投入产出视角,以安徽省为例运用DEA模型对中药产业自主创新的效率进行了静态评价。研究表明,安徽省中药产业自主创新综合效率为0.774,其中技术效率0.921,规模效率0.820,技术效率相对突出而规模效率相对较低,地区间自主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与安徽省中药产业自主创新的要素特点和产业规模特质密切相关的。提升中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需要增加自主创新投入,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改善创新投资环境,整合自主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FA模型实证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检测技术创新效率区域联动效应的存在性,并用VAR模型对该效应路径进行估计。研究表明,(1)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主要受研发资金投入影响,研发人员投入的作用不显著;(2)政府RD投入、自主创新倾向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地区市场开放度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负面影响;(3)无论是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还是在区域内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都不明显;(4)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区域联动效应,但这种效应仅发生在相邻地区,并且表现为中部到东部、中部到西部的单向局部正联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东三省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效率指标体系,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该地区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采用Malmquist指数计算其效率变动值,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区生态效率整体呈良好发展趋势,且发展主要受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推动,利用Tobit模型分析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研发强度和利用外资外,其他因素对生态效率均呈负面影响,最后针对提高区域的生态效率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霜  顾颖 《科技管理研究》2016,(14):107-112
基于中国大数据产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DEA方法测度并分析技术效率及其分解指标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大数据产业技术效率较为低下,其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增长拖累;东部地区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规模效率水平低于中西部地区;从变动趋势看,考察期内中国大数据产业技术效率及其构成总体均呈现波动下降的"U"型动态演变趋势,但不同区域的变动存在一定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盈利水平对纯技术效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阻碍了规模效率的提高;资本结构显著抑制了纯技术效率提升,却不利于规模效率改善;资金运用能力对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促进作用;成长能力不足和收益质量不高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A的区域创新网络创新效率评价——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区域创新网络进行结构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区域创新网络的主要结点及其相互联结关系,提出了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区域创新网络的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运用理想点-DEA模型、Malmquist-DEA模型及绝对β-收敛检验模型对江苏省区域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江苏省区域创新效率整体较好,创新效率值达到DEA有效的省辖市超过半数;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不仅在于区域内产业技术效率的改善,即追赶效应,更有源自区域内创新技术大量引进、产业结构转型等技术进步因素所带来的增长效应;省级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收敛趋势,经济相对落后的苏中、苏北地区的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赶超现象;规模效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的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运用理想点-DEA模型、Malmquist-DEA模型及绝对β-收敛检验模型对江苏省区域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江苏省区域创新效率整体较好,创新效率值达到DEA有效的省辖市超过半数;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不仅在于区域内产业技术效率的改善,即追赶效应,更有源自区域内创新技术大量引进、产业结构转型等技术进步因素所带来的增长效应;省级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收敛趋势,经济相对落后的苏中、苏北地区的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赶超现象;规模效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的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王仁文  宋伟 《科技管理研究》2014,(6):206-208,213
从绿色经济发展投入产出视角出发,将泛长三角地区的"三废"排放作为地区绿色发展运营过程中的一种不期望产出(Undesirable Output),基于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中的交叉效率方法对泛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绿色经济发展效率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评价与排序。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浙江、江苏的绿色经济发展效率呈上升态势,绿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安徽的绿色经济发展效率呈倒U型,处于下降态势,绿色经济发展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