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作风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应把握三个定位即学校定位,确定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层面及任务;规律定位,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责任规律,将校长视为责任和前启者,还应形成办学理念。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有一个“治校预期”是: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兴校,构建文明、有序、民主、进取,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健康、和谐校园。同时,“学校文化”建设应更注重价值取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其他分支文化的价值取向都应该与“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办学生存发展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2.
回归儿童生活世界,赋予其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也是人类生存本质之所在。围绕儿童“关爱主题”组织课程——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自然世界等,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文摘     
关怀普及:淡化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精英化取向关怀普及的教育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未来公民的全面素质目标,培养他们“人中人”和“知天下”的人格素质,而且这种目标必须定位于普适性。对于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基础教育中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素质基础,注重人格、生活、生存和劳动的选择,这样才有望在普遍意义上成为为人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打好素质基础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简而言之,即重视人的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化进程中所呈现的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以及对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它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蒋海燕 《文教资料》2010,(25):144-145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化"价值取向。而农村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就是要从提升农村人的素质出发,协调平衡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统筹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间的关系,既满足农村人现时的功利的升学需求,让学生"学会生存",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学生养成对生命对生活的崇敬和热爱、对宇宙对知识的敬畏和向往,在理性思维过程中感受智慧活动的乐趣,在适应生活中学会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突出教育的超越性、引导性和批判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谈作文,必然涉及作文教学。论及作文教学,就要从“教育”说起,特别是要从“基础教育”说起。以人本主义的理念看,“教育”是每个人的一种独立的生存方式。它既是源于所有个体生命发展的最原始的共同需要,也是每个个体生命成长的最具个性的特别需要。可以说,“教育”不仅具备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与生存价值的意义,而且具有创造人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意义。所以,“教育”不仅是让人获得知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将“自然人”改变成“社会人”的所谓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它的更重要的功能是促进人的生命的发展,使人形成一种自我选定的生…  相似文献   

7.
自然世界关注自然规律及自然呈现的客观事实,社会世界关注人类所生存的社会及其价值规范,而人文世界关注人类的心灵及其对价值规范的意义的反思。人文世界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文精神。教育是人文精神的载体,教育的意义在于传承文明和创造文明。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整体性功能决定了基础教育中的人文世界的构建,而基础教育中的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表明了基础教育中人文世界的缺失。一、基础教育中人文世界的缺失今日的基础教育本质上就是“应试教育”,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应试教育表面上看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实行的教育,为了考试而…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人类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考察从空想变成科学,那么,从那时以来,人们所面临的课题是把关于人的全面的科学理论变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深刻的教育哲学理念,一种进步的教育价值取向”,经过近十年的呼吁与探讨,“素质教育已成为指导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和发展,它已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体现了当代社会制度下教育价值的追求,而它的实现定位于人们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回归儿童生活世界,赋予其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也是人类生存本质之所在。围绕儿童关爱主题组织课程———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自然世界等,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有四个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生共同生活”“学生生存”(“学会做人”)。这正是“为发展而教育”的整合的价值取向。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把这一理念带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