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云房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段有这样一段话: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这段话通过"有的……有的……""有……有……也有……"的句式写出了云房子的样子,句式特点鲜明。几乎所有教师教到这里,都会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一节校内教研课上,一位老师执教《槐乡五月》第一课时。学生初读后,老师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且要求其他学生在倾听课文第1~3自然段后,每一自然段分别用一个句式来说一句话:第1自然段是"啊,",第2自然段是"呀,",第3自然段是"呵,"。这样的说话练习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味性,同时也有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3.
黄莉 《宁夏教育》2020,(3):23-25
2月21日早上11点整,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二小五年级(5)班的学生像往常一样,在家中饶有兴致地听着宁夏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本校李晓海教师讲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一课,伴随着李老师在互联网上的讲授:"因数要从两头找,先找最大与最小,一对一对找下去,直到碰头才算了……"屏幕前,有的学生在认真做笔记,有的学生在翻看教材,有的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展示的思维导图,有的学生在记录着自己不懂的内容,等会好与老师相约直播课堂在线解惑……直播中,有家长在讨论区内留言:“李老师的课我儿子全听懂了,教师总结的口诀实在太有用了!”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笔者在某小学三年级听了一节语文课(第一课时)。经历了这样的一幕字词教学:师:小朋友们,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请大家打开《学习手册》做这一课的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学生埋头做练习。  相似文献   

5.
事有凑巧,我同一天在两个年级的语文课上看到了一道相同的练习题:一年级教学《日月潭》(二册21课),由于课文中有一句话——“一边象圆圆的太阳,叫‘日潭’,一边象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于是教师设计了用“象”造句的练习。五年级教学(《凡卡》(十册19课),也因为课文中有“它身子是黑的,象黄鼠狼那样长长的……”一句话,教师也要学生用“象”造句。同一个“象”,两个年级都要求“打比方”,造出“什么象什么”的比喻句。课堂练习时,一年级学生虽然经老师反复指点,但造句是那样的吃力。除了说“共产党象太阳”这样的现成话,其他就说不上什么;而五年级学生未经任何启发,许多比喻句即脱口而出。相差四年的两个年级进行着同样要求、同样形式的练习,这在数学学科大概是不会有的,而语文课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复劳动?翻阅这两篇课文后的练习题,才知课本上本无这样的练习,原来是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师从学生实际出  相似文献   

6.
质疑"最××的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笔者竟然发现语言权威专家,甚至中学语文教材都使用这样的句式。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顾之川写的《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段说明":……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向沙漠进军》开篇第一句  相似文献   

7.
学习单——教学过程中方便学生练习的一种载体,一般以书面形式出现,可供学生写写、画画。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一些即时的练习,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我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学习单。比如近期,与景凤路小学薛藜娜老师一起准备《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二年级《生活中的塑料·塑料制品大点兵》公开教学时,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进程,设计的几份学习单,形式有点儿变化,学生操作简便,基本做到了全员积极参与活动,比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由于"是人们偏爱的一个词,故"由于……使""由于……给""由于……为""由于……造成""由于……导致""由于……从而"等句式特别流行.或许正因为这样,每年的高考卷语病题几乎都会拿这类句式让考生辨析其有无语病.有人认为这类句子"无病",如2010年第3期《语文学习》刊发的李红芳老师的《是滥用介词"由于"吗?》,以及2010年第8期《中学语文教学》刊发的李冲老师的《辨清词性判准正误》(简称《辨清》),都认为其"无病".都认为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病句题D句及类似句子不是滥用介词"由于"的病句,都以辨清"由于"的词性为切入点、着力点,都以"由于"后面的语料性质为"由于"词性的判断标准.我也参与讨论,谈谈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9.
小猫在哪里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观察图片,能按老师的提问用短句回答问题。 2.学习方位词:“上、下、里”。学会使用介词:“在”。学习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二、教学准备: 《小猫在哪里?》图片一张,图片上插入教具老猫一只、小猫五只、草窝一只,并用一块布  相似文献   

10.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区角游戏",有的幼儿在美工区绘画,有的幼儿在阅读区看图书,有的幼儿在科学区练习排序……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友一个劲地问老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才玩游戏呀?"老师回答道":你们不是刚玩过吗?"小朋友一脸疑惑地望着老师……在老师看来,似乎是在组织游戏,可在幼儿看来,那根本就不是游戏,而是外部强加的活动,变相的  相似文献   

11.
[背景描述] 《游子吟》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尤其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千古佳句。本课的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诗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伟大的母爱;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杨老师进行大胆地尝试,把它放在三年级来试教,而且效果相当不错。执教过程中,有的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有的老师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这节课没拍成录像参赛太可惜了。我本人也被她那精美的语言,精彩的表现所震撼。我想:优美、多样、恰当的评价语,真的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也许是本节课成功的秘诀之一吧!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笔者在某小学三年级听了一节语文课(第一课时)。经历了这样的一幕字词教学:师:小朋友们,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请大家打开《学习手册》做这一课的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学生埋头做练习。  相似文献   

13.
【细节描述】 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让学生画出最令人感动的句子,学生找到这样一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8小时……"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以转换时间单位的方式来体会38小时的漫长。  相似文献   

14.
三月份——学雷锋活动月,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我眼中的雷锋叔叔》的小作文。其中有个学生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5.
蒋欣 《教育》2012,(31):50-51
童年有着自己的"美丽时空",教育者应小心翼翼、无微不至地"关怀"儿童心灵……作为有良知的教育者都有义务在教育教学中为孩子考虑,让孩子活在自己的年龄中,把童年还给孩子。追问:是谁让儿童生态缺失在语文教学中,儿童生态的缺失会让许多有识之士痛感困惑和迷惘,笔者曾经看到这样一个片断:一位老师在执教二年级课文《夕阳真美》时,文中有  相似文献   

16.
纪坤鹏 《成才之路》2009,(36):I0018-I0019
一、教学片段 初中二年级“无理数”。某老师公开课教学片段:用……√2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概念→实数概念→老师出示一组练习,其中一题是:  相似文献   

17.
庞国艳 《广西教育》2014,(21):42-43
不少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会对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习作交接工作感到头痛。教学内容从低年级的"写几句通顺的话"过渡到"写一篇文章",这个跨度如此之大,让不少教师难以应付。同时教师发现,学生养成了"习作就是交一篇作文给老师看而已"的思维定势,加上种种外来因素,导致低年级习作起步教学停留于简单的句式练习,或是关注学生是否能完成习作的阶段上,学生的习作兴趣被繁重的练习消耗殆尽,给日后的习作教学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8.
《强项令》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本对"强项令"的注释为":硬脖子县令,指董宣。强,硬。项,脖子。"据此",强项"就应该理解为"硬脖子"。课文并没有给"强"注音,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读成"qiáng",有的老师就读成"jiàng",甚至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教师也有两读的情况。从教辅资料来看,有的也像课文一样,没有注音,这种情况应该理解为读常读音,如《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解读·七年级(下)》(中国青年出版社);有的则直接注音为"jiàng",如原建平主编的《文言文  相似文献   

19.
镜头一:在上音乐课《走进新疆》时,老师请几个同学到前面表演新疆舞的动作。话音刚落,有的同学就开始翻腕,有的转圈,有的移颈,教室里好不热闹,任老师喊破喉咙也没人理睬……镜头二:一节竖笛课上,老师刚想示范演奏,教室里很安静,忽然一个同学把竖笛放在嘴里吹出很怪的声音,于是全班哄堂大笑,教室里乱成一团……  相似文献   

20.
在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中,练习二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