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铁  林昆勇 《高教论坛》2004,(3):146-149,172
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指标体系的构建以2000年广西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为依据,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对社会评价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将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包括两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的三级指标层次,并对每个三级指标的内涵进行了规定,同时要求兼顾处理好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是国家中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利用系统论观点,以两型社会评价为总目标,提出了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5个指数为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育》2021,18(5):72-81
本文以三个城市市区和郊区9所学校的1527名小学5、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建构了以学业成绩为因变量,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为自变量,家校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为中介变量的链式路径模型。结果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成绩具有强烈的直接作用,三个人际关系在两者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指数不论以父母社会地位还是以家庭财富为替代性指标,模型均成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广泛影响提示我们不能仅限于教师职业道德视角去评价教师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更要从人际关系的阶层差异入手思考教育公平提升策略。关注家校关系质量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职业本科院校具有服务社会的天然优势,社会服务职能是职业本科院校的“第二使命”,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将成为衡量其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对自身办学定位认识不足,职业本科院校教师社会服务存在意识不强、专业化水平偏低、评价标准模糊、激励机制不完善以及评价主体错位等问题。职业本科院校要坚持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引领,提升教师社会服务意识、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内外衔接的激励评价制度、科学运用质性评价促进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企业积极地履行各种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现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等。目前我国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问题持消极态度,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而导致的各种问题仍层出不穷,其原因之一是现行企业绩效评价只偏重经济效益评价,没有设置相应的指标对企业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构建企业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即在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等方面都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关键性指标,以便对企业履行各种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等院校武术教师教学能力测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找出武术教师教学能力测评的关键要素,提出明确武术教师教学能力测评指导思想,构建武术教师教学能力测评三级指标体系,确立武术教师教学能力测评指标权重判断方法及标准等策略,为完善武术教师教学能力测评体系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超越单一视角,从教师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同的双重视角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在阐释新时代教师社会地位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教师社会地位测量的指标体系,并据此分析不同群体视角下教师社会地位的差异及来源。研究发现,教师对社会地位的自我认同普遍低于公众对教师的他者认同;不同群体视角下的教师社会地位存在区域差异;对教师社会声望的排名差异是两群体评价不一致的主要来源;公众高估教师的实际工资,进而高估教师工资的行业位次;教师和公众在感知教师职业受到的群体尊重上存在差异;公众认为教师职业对本地年轻人有较大吸引力,教师群体更愿意鼓励学生成为教师。据此从政府、媒体、家庭和学校多主体角度给出提升教师自我认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乡村教师混合式培训效果测评指标体系有助于明确培训效果的测评方向与内容,为科学评定培训效果提供量化指标与测评工具。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界定了混合式培训效果的操作性定义,构建并验证了混合式培训效果的测评指标体系,即由师德与理念、专业知识、返岗作用3个一级维度,以及师德与修养、教育态度、专业理念、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课堂教学、同事互助、学生发展8个二级指标及其权重系数构成。  相似文献   

9.
新教师的入职适应和发展期待一直受到国家、地方、社会和学校的密切关注,是教师参与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不仅能够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有助于凝聚有效教育资源,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社会经济地位作为影响教师发展期待的环境变量,对于新教师来说亦是如此。本研究主要参照美国心理协会编制的《社会经济地位量表》,设计更加具体的衡量指标,重新编制了符合教师群体的调查量表;同时编制了新教师的发展期待量表,继而探讨社会经济地位与新教师发展期待之间的关系,希冀基于此帮助新教师寻求实现发展期待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教师的入职适应一直受到国家、地方、社会和学校的密切关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社会经济地位作为影响教师职业适应的重要环境变量,对于新教师来说亦是如此。本研究主要参照美国心理协会编制的《社会经济地位量表》,设计更加具体的衡量指标,重新编制了符合教师群体的量表;同时编制了新教师入职适应的量表,继而探讨社会经济地位与新教师入职适应之间的关系,希冀基于此,提升新教师的入职适应能力,促进内在路径的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欠佳的表征是教育信念消极、教学活动低效、职业认同度不高,而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素养薄弱和评价制度的非人性化是导致教师专业发展欠佳的主要原因。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优化职业环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评教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通过学生评教来及时作出诊断,并判断专业发展活动是否满足教师的需要。而学生评教只有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导向、激励、推进的功能,才能真正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评价机制 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研究和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形式,科学开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能够推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建立合理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浅谈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它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职务晋升,经济收入等利益密切相关。教师评价的公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而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深化。教师评价体系也会日趋完善,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评价两者之间是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息息相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化的水平都取决于幼儿教师评价的科学有效,而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同时也受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的专业发展水平其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教师职业声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职业声望最新的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认为我国教师职业声望的现状为:教师职业声望正在逐步提高;教师群体内部的职业声望有差异;教师职业声望的自我认同低于社会认同。进而分析了它们的形成原因,以便揭示教师职业声望背后所反映的教师群体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师专业化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专业化需要我们去正视和解决,如"专业化"意识淡薄、双专业失衡、发展体制不健全等,为此,需要加强大学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制度建设;强化大学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理念;提高教师培训的效度和效益;加强校本培训和教师的教学研究;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制度;建立学术休假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从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中存在问题入手,探索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方法:“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了关于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观点:建立完善的人才制度,改革评价与激励教师的制度,把发展学校的目标与发展教师的个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和谐校园,缓解教师的压力等较“人性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学生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学生是教师专业反思的一面镜子,学生是教师情感激励的一种诱因,学生是教师理智发展的一种刺激。  相似文献   

20.
教师评价的形成机制旨在就某些相关问题阐明教师评价的内在品质和旨趣追求。在把握评价与管理融通性关系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唤醒教师主体意识,赋予教师评价权力,进而提升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在对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应弹性遵循基础性和发展性、合理性和高效性、多样化和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并在整个评价形成机制中基于权变思想,贯彻教师评价工作的始终,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