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凤凰     
凤凰,是中国古代信仰中兆示和平吉祥、王道仁政、国泰民安的瑞鸟,亦称"凤皇",系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总称"凤"。凤与龙、龟、麒麟并称"四灵",乃禽类之长。在几千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尊崇龙凤的国家,中国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龙凤文化。 这从一些风俗、史话中便可领略一斑。中国被世人称为“龙的国度”,炎黄子孙称为“龙的传人”。龙作为中国人的象征,已为寰宇所接受。 龙、凤作为东方古老华夏部落的图腾,由来已久,在原始社会晚期就已有记载可寻。龙,是以各种水族为主体(主要是海鳄、扬子鳄、蛇、龟等)与鸟兽复  相似文献   

3.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2S):54-55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福、禄、寿、喜、财”的“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而“五福”之中,又有“寿为先”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民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期盼长寿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判断。围绕着这一理念,人们发展出了一整套涉及民俗信仰、民俗活动、伦理追求、艺术审美等中华民族特有的寿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龙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6X):47-48
目前,以标榜“弘扬始祖文化”为宗的河南新郑“中华第一祖龙”项目闹剧被叫停。此前,也曾有专家宣称要放弃中国国家形象的龙标志,依据于龙乃皇权与专制之物,并称国际交往日盛的今天,中国之龙与西语“Dragon”所指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不能对接。一扬一弃,或爱或怨,彰显出龙在炎黄子孙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由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设计的中国运动员领奖服“冠军龙服”成为一大亮点。2012年是中国的农历龙年,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和平与吉祥,安踏公司的设计师们将“龙”融入到伦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领奖服中,希望通过中国运动员穿着“冠军龙服”向全世界表达真正的中国龙文化,表达中国“爱好和平、共同发展”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11X):54-55
龟,本是水陆两栖动物,在漫长的文化延续中,被国人注入了诸多的文化寓意:或灵之,“四灵”(麟、凤、龟、龙)、“五灵”(麟、凤、龟、龙、白虎)之一者,“介虫(有甲壳的虫类、水族)之精者”;或宝之,“天下之宝也”,获之“家必大富至千万”;或寿之,“寿蔽天地,莫知其极”;或贬之,有“龟奴”、“绿帽子”、“缩头乌龟”之俗谓,等等。  相似文献   

7.
逸趣横生的日本妖怪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强 《百科知识》2011,(18):55-57
妖怪与和服、相扑、能剧、雅乐等已成为日本文化的标志。1996年,日本任天堂株式会社推出的“口袋妖怪”掌上游戏机风靡全球,开创了妖怪文化的现代版。此后,以妖怪为原型塑造的动漫、影视、服装、饰品等文化媒介,在全球掀起了一场“哈日风”。“哈日族”熟稔的“皮卡丘”、“火焰鸟”、“犬夜叉”、“贞子”、“裂口女”等艺术形象,其原型均源自日本的妖怪文化。让我们揭开妖怪狰狞的面具,寻迹充满诡秘的东瀛和风。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福、禄、寿、喜、财”的“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而“五福”之中,又有“寿为先”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民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期盼长寿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判断。围绕着这一理念,人们发展出了一整套涉及民俗信仰、民俗活动、伦理追求、艺术审美等中华民族特有的寿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9.
不知从何时起,虎这种大型猫科动物“闯”入我们的生活——殷墟甲骨文中的“虎”,颇有几分形神兼备;东汉《说文解字》称之“山兽之君”,即“兽中王”。早期典籍也不乏涉“虎”词汇。虽说龙、虎、凤凰、麒麟均被我们尊崇,却只有“虎”存在得真真切切,看得见摸得着又仿佛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0.
尹浩英 《科教文汇》2007,(11Z):197-197
本文以“石敢当”为基本考察的对象,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以史书记载和考古实证为依据,将神话传说与民间民俗信仰结合起来,对“石敢当”这一民俗信仰的内涵有了初步的探讨,这对整个古代灵石崇拜体系将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丹若 《百科知识》2024,(4):4-12
<正>作为华夏文明的图腾,龙是主宰着风云雨雪的神奇祥瑞之物。我们会自称为龙的传人,“龙”几乎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国人心中,龙年是很独特的,龙也是十二生肖中唯一具有神性的动物。民以食为天,在龙年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开启与龙有关的美食文化之旅,用“龙”食为您的农历甲辰新年送上如意吉祥!  相似文献   

12.
李剑  吴曼莉 《大众科技》2013,(10):155-157
随着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全国各地掀起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风潮,作为城市竞争力之一的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城市管理者的重视。龙母文化是我国南方龙文化的代表,是珠江流域的主流文化之一。龙母作为河神,一直以来,深受两广地区以致港澳台地区人民的爱戴、拥护、信仰。近年来,梧州龙母文化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但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文章从龙母文化的历史起源和信仰现状出发。深刻分析龙母文化在发展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其商业开发思路以寻求其有效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龙     
日前,以标榜“弘扬始祖文化”为宗的河南新郑“中华第一祖龙”项目闹剧被叫停。此前,也曾有专家宣称要放弃中国国家形象的龙标志,依据于龙乃皇权与专制之物,并称国际交往  相似文献   

14.
马景 《百科知识》2007,(5S):49-51
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古兰经》中有明确的表述,“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确信真主和使者,以及他将示给使者的经典,和他以前所将示的经典,谁不信真主、天神、经典、使者、末日,谁确已深入迷误了。”伊斯兰教还认为,凡事皆由真主“前定”或“真主的定然”,是人的意志不能违抗的,因此,有些伊斯兰学者认为,“前定”应包含于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之中,组成穆斯林所认同的六大信仰。在这六火信仰中,信仰真主是最基本的,统领一切的,也是第一要素,其他的信仰都是围绕着信仰真主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5.
陈媛媛 《科教文汇》2008,(15):107-107
在英语口语课上,经常涉及到“龙”的表达。因为许多课本、参考资料及词典都把“龙”简单注释为“dragon”,学生在表达时常常将两者对译,既违背目的语文化,也违背源语言文化。本文针对此问题深入分析,寻求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光 《百科知识》2009,(5):12-13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明,基因调控和决定着一切。这为“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生儿会打洞”的俗语提供了科学解释。但是,此话只是说明了生命遗传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没有体现出来。而在人们尚未认识基因的时候,中国文化早就做了说明:龙生九种,种种各别。  相似文献   

17.
虎在中国     
湘泓 《百科知识》2007,(8S):8-11
虎是人们最为熟悉的珍贵动物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动物中最凶猛和最强大的种类,被誉为“山中之王”或“兽中之王”。虎的形象在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占居颇为显著的地位——龙飞于天,虎行于地,虎与龙结合一起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和人们崇拜并畏惧的对象,有时还充当逐妖、怯邪、镇宅的角色,构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风俗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8.
网络是观点、意见表达的重要舆论场,也是亚文化的重要生成地。2021年以来,网络“躺平”亚文化问题广受学界关注。它依托网络新媒体,以其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影响着“躺平”群体的“三观”,在网络文化圈层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引导力产生了一定的解构威胁。网络“躺平”亚文化的生成背后,有着“亚文化网络圈层的收编”“逃避资本收割”和“劳动兴趣的缺失”等深层原因,折射出“躺平”群体面对社会压力时的消极应对心态,体现出“躺平”群体在释压中放逐自己的外在表征。消解网络“躺平”亚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建立弹性多元的引领策略和治理方法。在信仰层面要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网民的价值引领作用,在文化层面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对网民的滋养作用,在政策层面要充分发挥政策体系对网民的激励与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侯海燕 《知识窗》2023,(10):39-41
“双高计划”建设对高职语文教学培育工匠精神提出了新要求。工匠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高职语文教学以传统文化涵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深挖语文教育这块主阵地的价值与功能,是“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语文学科的使命。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是高职语文学科“以文化人”的天然优势的体现。文章以“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与高职语文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在逻辑为出发点,对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的内涵,意义、面临课题、可能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火星有毒     
最近,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了有毒化学物质高氯酸盐,这是一种化学性质十分活泼的盐类,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虽然有科学家怀疑,火星高氯酸盐也许是被“凤凰”号带上去的,但美国宇航局否认了这个说法,因为此次“凤凰”号的燃料并不含有这种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