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庄电一 《今传媒》2007,(2):54-55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2.
去年12月1日是世界预防艾滋病日,早在11月底各种宣传活动就开始在各家媒体上展开,其中最被人关注的是一张贵州某"艾滋女"和她的丈夫手捧结婚证书的照片,与此相关的信息都被炒得沸沸扬扬,从男青年的真情表白到双方父母的态度,还有传言濮存昕做了证婚人等.而<楚天都市报>在第20版上转载了11月28日的<北京青年报>的一段话,标题是<别把‘艾滋女'炒成‘明星'>,文中说:"众多记者顶着寒风,在火车站恭候"艾滋女"到来,那架势几乎比迎接港台娱乐界大牌明星有过之而无不及,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有责任通过采集和披露信息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但‘艾滋女'和她的男友并不是公众人物,他们虽‘有幸'作为典型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关爱,他们的隐私权仍应得到尊重,如果媒体把他们炒作成家喻户晓的明星,很难说不是对他们的另一种伤害."  相似文献   

3.
因违规发放记者证,广汉速记秘书学院主办的内部刊物<速记与写作>被四川省德阳市新闻出版局严肃查处. 经德阳市新闻出版局调查核实,自1998年12月起,<速记与写作>从浙江平阳某商人处购得假冒<记者证>20个,以"<速记与写作>杂志社"名义发放了19个,获取非法所得1254元.以上行为,严重违反了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暂行规定>和<关于全国统一换发记者证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干扰了正常的新闻采访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三论"双校"     
两年前,我写了一篇<"双校"论百句韵言>,发表于本刊1999年第3期;一年前,我又写了一篇<再论"双校">,发表于本刊2000年第5期.今天,比起一年前,出版界的形势和我对"双校"的认识,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于是我才写了这篇<三论"双校">.亟盼出版界及关注编校事业的同志们予以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2009年1月5日,一篇<广西宜州培训"小姐"惹争议>的帖子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帖子内容源自博客"糜瑞兰"写于2008年12月16日<宜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你究竟在招什么>的博文.  相似文献   

6.
胡德桂 《今传媒》2008,(2):48-50
一、媒体根据政府文件写报道惹官司败诉但未被执行 2003年12月3日的<常德日报>头版刊登了一篇记者陈颖依据湖南省常德市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优化办)文件撰写的<武陵区法院被亮"黄牌">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想起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最近读了一本书--老作家韶华所著的<说假话年代>.这本书记叙了作者在"文革"前后耳闻目睹的种种令人心颤的真实--说假话、做假事,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使我们的党和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刊登在<河北日报>2001年4月11日一版上的评论<"真抓"与"假抓">一文,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1等奖.这篇1100字的评论之所以受到众多评委的青睐,从写作上来说,它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为文的生涯中,曾经与"文字狱"擦肩而过.这倒不是我写了什么反动文字,而是我讲了真话,敲到了个别高官的痛处,被度量狭小之人利用. 1985年4月,我写了篇题为<白辛苦>的杂谈,批评了"有位省级负责同志"下乡视察时,"让下边牵着鼻子走","并未了解到实情",被人们称为"白辛苦"."因为早在他下去前,有关人员就打了招呼,下面的同志做了精细的安排:看什么地方,住在哪里,汇报啥内容,谁汇报,甚至走哪条道,都定好了."此文发表在1985年5月1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这是我的文章头一回上<人民日报>,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0.
从1984年到1986年,我俩个合作写出了三篇全国好新闻:1984年与杜国堂、陈宪文合写的消息《东鸭鸽营社员跑步成风》(见河北日报1984年1月19日一版),被评为全国二等好新闻;1985年写的通讯《记县委书记和乡长的对话》(见人民日报1985年6月2日二版),被评为全国三等好新闻;1986年写的消息《邢台地委书记请县委书记看<新星>》(见河北日报1986年3月14日一版),被评为全国一等好新闻。这三篇全国好新闻是怎么写出来的?我们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报道改革,改革报道。  相似文献   

11.
刊登在大众日报2008年12月30日上的<寿光8万农民"寒冬"不失岗>一文,在第19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信息性经济新闻,也是一篇提振信心的独家经济报道.它发表在全球经济危机袭来的关键时刻,对社会舆论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从写作上来说,它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肯定和赞赏.  相似文献   

12.
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两篇文字:一篇是<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另一篇是<评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先后刊于<中国记者>今年第二、三期上.文章一出,赞同的不少,可也颇有不同的声音,那就是"我们要吃饭".做广告的商家这么说,刊登广告的媒体也这么说.  相似文献   

13.
喻乐 《传媒》2003,(11):32-35
写人物不容易,写刘九如更难,这是一个身处媒体又被媒体狂轰滥炸过的人物.看那些关于刘九如与<计算机世界>的报道,你确实可以发现很多新鲜的东西,但看完了又似乎觉得什么也发现不了.刘九如很少说警句,采访者常常能使一篇文章脉络通畅却少有沉淀,他甚至熟悉你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且事先在脑袋里编出相关程序.在阅读刘九如的思想时,左手最好捧一本<新媒体征战>以懂得<计算机世界>与斯人,右手则捧几篇<计算机世界>报的<总编签字>以懂得IT产业及刘九如的评论.  相似文献   

14.
最近从<燕赵都市报>上看到一篇<未上天先自焚(肩题)合肥市一架自造飞机滑行时被烧毁(主题)>的报道.这则消息说的是一飞机爱好者用汽车和摩托车配件,花了一个月时间,自造了一架重达200多公斤的简易飞机在滑行时起火,被烧得面目全非的事.消息虽然新闻要素齐全,交代的十分清楚,文字语法上也没有多大的问题.然而,遗憾的是,读了之后,让人总觉得心里不舒服.笔者认为,问题就出在肩题"未上天先自焚"这一句上.虽然作者在制作这一标题时费了点心思,写得也比较新颖幽默,然而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缺乏"人情味",没有"幽默"到地方上.  相似文献   

15.
2009年7月12日,天涯论坛上出现了一篇题为<应届毕业生怒问: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书?注水的就业率!>的帖子,西北政法大学的一名网名为"酱里合酱"的毕业生在帖子中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业协议被签字盖章了,自己"被就业"了.这篇帖子迅速引起了其他网友的注意,帖子被转载,网友纷纷在论坛发表自己"被就业"的经历,"酱里合酱"在无意中创造了"被就业"一词,并被网友热议,迅速成为当年的热门词汇.网友的讨论使高校虚报就业率的现象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6.
王长杰 《今传媒》2007,(8):9-10
2006年12月5日,《大河报》联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策划发起了一场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型活动--"大河特别行动·援建新农村都来出把力".从活动开始的12月5日至12月28日援建项目现场对接,本报在要闻版连续刊发活动稿件16篇,其中整版报道5篇.  相似文献   

17.
之所以写这篇文字,是因为读了刊发在广西某报2006年12月7日第21版上的一篇“国际新闻”:《梦游中爬出窗台,从9米高的楼上摔下(引)英9岁女孩高楼摔下竟无大碍(主)》,主标题中的这个“竟”字。刺痛了笔者的神经。  相似文献   

18.
1815年创刊于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史发展的第一页,而1834年1月发表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上的<新闻纸略论>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①拉开了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本来是想找一篇中国新闻奖的消息,作为消息写作的范例向学生推荐.但读了获奖消息<青海海西木里地区冻土带成功钻获"可燃冰">后,我感觉倒是可以作为一篇"不该这样写"的例子,向学生讲讲如何写好一条消息.  相似文献   

20.
拜读了工人日报社主办的<新闻三昧>(2009-3)那篇<"三多"炼就通讯员的基本功>,挺受启发,获益非浅.作者拟制了三个小题,说明通讯员必须炼就三项"基本功":一是多留心,处处留心有文章;二是多动手,争分夺秒写好稿;三是多看报,报纸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