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天祥(1236—1283)在澳门外海留下了千古绝唱。 澳门位于零丁洋(亦有人写成“伶仃洋”)口岸。南宋末年,公元1278年冬,文天祥兵败被俘。张弘范(南宋降将)挟持他攻打南宋最后的据点崖山孤岛(今广东新会南80里海中),屡攻不下。张一再逼迫他致函南宋守将张士杰,劝其率部投降。文天祥决然回绝说:“父母  相似文献   

2.
陈亮是南宋爱国学者,事功派著名代表。他从南宋社会现实出发,在同理学的论战中,形成了带有浓厚事功特色的教育思想,其中不少精辟、独到之处,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仍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龚贤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11):F0003-F0003
姜夔(1155-1221,从夏承焘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他继辛弃疾之后领袖南宋词坛,是南宋杰出词人。在音乐上姜夔自成一家,是南宋著名的音乐家,他所创作的十七首“自度曲”是宋代音乐研究的重要资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吕颐浩从酒税等商税入手,进行经济改革。他将经制钱扩展到了南宋占有的绝大部分地区,加大对私盐的打击。始终把增税和打击的对象固定在商官身上。吕颐浩的经济措施对之后的南宋经济影响深远,其财政措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5.
朱敦儒早年有词俊美名,他的词在南宋词选本中亦有收录。选录各家标准不一,不过根据前后相继的选者收录的情况统计,接受者对希真词的认识逐渐由窄及宽,由浅入深,收录作品多元化,由注重个人思想心迹到思想与审美并重。笔者从南宋两种主要词选出发,分析其词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6.
赵善括是南宋中期著名的宗室词人,其创作在当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赵善括词中的用典情况也丰富多彩,现存49首词中,就有28首运用典故,其用典类型多样,效果突出,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底,同时还将他用典词的特点以及生活于南宋这段特殊时期的生活环境及个人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南宋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其绘画,书法,雕塑,音乐等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中书法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范成大在南宋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书家,更是书法史上的"南宋四大家"之一。本文结合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平经历,将以查到的他传世的行草书迹为轴进行梳理研讨,将他的行草书进行风格分期,以在探讨他的各时期书法风格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词作众多,其晚年闲居瓢泉时所作的词中思想构成复杂、内涵丰富,从其出发分析辛弃疾晚年的思想世界,并结合南宋时期思想史发展的背景,可以探讨辛弃疾晚年思想复杂的根源。对比其他南宋文人的创作与思想,最终可以确立辛弃疾作为南宋词人的代表在南宋思想史上所具有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9.
吴文英,号梦窗,南宋后期著名词人,与辛弃疾、姜夔齐名,被誉为"南宋三大家".他善于汲取前人的艺术经验而又另辟蹊径,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与独特的创作风格.文章从感知方式、结构形式及审美功能等方面对其"炼词炼句"的艺术手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姜夔(1155-1221,从夏承焘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他继辛弃疾之后领袖南宋词坛,是南宋杰出词人.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的诗歌在宋代很受欢迎。宋初的香山体诗人群就是学习白居易的一大流派。香山体诗人对白诗的学习并没有局限于简单的摹仿,而是在接受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他们对白诗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对通俗平易这一诗风的学习,创新主要表现在内容、语言、以及一些表现技巧等方面。尤其是其中的王禹偁,他在宋初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学习白居易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从内容到形式再到语言都有一定的突破。王禹偁由学白进而学杜,开有宋一代学习杜甫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作为表初大儒之一,王夫之的正统思想较为浓厚,其诗论大体以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为宗旨。他反对诗歌中有过激情绪,往往以风雅为标准来评价后世诗歌,推崇秦汉古封,贬低唐宋之诗;推崇抒情诗,贬代斜事诗;贬损民歌,反对人向民歌学习,从而使船山诗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是集学者、才人于一身,融古今中外为一体而又兼善各类著述体裁的一代宗师。钱先生师友中交游最密、酬唱最多的学者皆学宋,濡染相熏,使他偏嗜宋诗。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谈艺录》,就有相当篇幅论述宋代诗人及作品,提出许多超越前贤的创见。而《槐聚诗存》的特色和风格更是与宋诗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钱先生以其诗学思想为理论依据,从艺术价值与艺术创新的角度,对宋诗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和筛选,编辑成《宋诗选注》,使钱学的思想精髓呈现给读者。由此可见,钱先生对于宋诗的掌握与喜爱以及对于宋诗独特风格和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七言诗在走上成熟的过程中,鲍照七言歌行功不可没。从现存最早完整的七言诗曹丕《燕歌行》始,其后作者寥寥,直到刘宋时代鲍照七言歌行《拟行路难》十八首出现并产生重大影响,七言歌行率先在七言诗苑囿中开出绚丽花朵,从而使七言诗在五言诗长期处于霸主地位的八代诗史中异军突起。鲍照借鉴汉魏乐府,吸纳民间歌谣,探索七言歌行语言形式,在以传承求新变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实践,为其后特别是唐朝七言歌行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乾隆诗坛"秀水派"代表钱载,诗歌宗宋且刻意追求技法,表现为喜用俚语虚字、变化节奏、以文为诗,形成一种生硬奇崛、拗折多变的宋诗风格。作为清代宋诗演进中重要一环,钱载在创作实践上的大胆尝试,不仅对乾隆时期及后世宋诗繁兴影响深远,且对宋诗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金元哲理诗探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哲理诗是一种具有双重品格的诗,是哲理与诗性的完美结合。宋金元三个时期共408年的哲理诗,在当时诗人们的努力下,使之历史地成为了可与传统的怀古诗、送别诗等媲美的一种诗歌品类。北宋的哲理诗,主要表现出了三大特征,即揭示自然规律,反映人生哲理,表现佛禅义理。南宋是一个理趣诗与理学诗盛行的时代,前者以杨万里的诗最具代表性,后者成就卓著者则首推朱熹。朱熹的理学诗主要分为三类,即"阐说义理类"、"融合渗透类"、"亦情亦景类",各具特点。而借助形象以进行理性思考,并从中揭示出某种社会或人生方面的哲理,用以加强作品内容的深刻性,则是金代哲理诗表现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元代是一个新儒学高度发达的国度,其定理学为官学的举措,不仅为哲理诗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气象,而且使理学家的"学者之诗"一变而为"诗人之诗"。这种变化,是理学诗在元代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杨万里的诗歌发展与转变,经历了由弃江西诗到积极师法唐诗,尤其是晚唐诗的过程,表现了他独特的"宗唐观"。但他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不断求变,提倡"活法"。其独具风格的"诚斋体"的形成又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康熙初年,诗坛掀起一股“宋诗热”的浪潮,德州田雯便是宋诗派的主要理论家之一。田雯的诗学观集中在《古欢堂杂著》一书中,其主要论点是:(1)主真求变的发展观;(2)趋新求奇的审美趣味;(3)祖杜宗黄的师承系列。田雯阐述了宋诗派的诗论,并以之解释了一些诗学现象,大体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系列,是一份不菲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19.
范当世是晚清同光体派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观念深受宋诗影响,对宋诗创作方式有多方面的认同,在晚清宋诗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李壁《王荆公诗注》晚出而博采众家之长。"宋人注宋诗"的一大特点,是寓诗学批评、研究于注释之中。李壁本人擅长诗文创作,在注释中,除详引王诗的典故出处之外,还寓研究于注释之中,发挥艺术理解力,对王诗创作中的句法、字法、章法、用典、对偶、立意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对王诗审美效果进行点评,从而揭示了王安石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