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战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实施的社会教育运动究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场政治社会化运动,更是一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用大众化的视野来审读这场运动,可以发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施社会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也适应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其结果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是党在根据地实施的一项社会政策,究其本质是一场政治社会化运动。这一运动一方面在政治社会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同时在社会化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社会教育运动是我党局部执政时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社会教育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经受了考验并武装了边区民众,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化、对象化、层次化转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实现,其经验对推进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无疑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实施了旨在启迪民智、动员民众抗战和扫除文盲的社会教育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拟从教育政策的价值视域对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政策作一回溯性考察,分析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是一种富有特色且成效卓著的教育形式.在抗战八年中,广泛深入的社会教育紧密地配合着边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促进了边区社会的新陈代谢,营造了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抗战胜利和边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探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民众动员的政策和策略,在陕甘宁边区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教育运动的方式,开展了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民众动员运动,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广大民众所支持、认同和参与,这提高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共产党也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是一种富有特色且非常成功的成人教育形式.陕甘宁边区和今日西部地区在地理位置、经济相对发展水平、文化教育传统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共同点,因而,边区社会教育的成功经验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王勇 《成人教育》2013,(3):107-10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有力配合了边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推动了边区社会的根本变迁。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为当前我国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能够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和管理农村事务的水平,采用多种成人教育形式能够提高农民的自主创业能力,广泛深入地农村成人教育能够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时期的教育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校教育,另一个是社会教育。而社会教育又大致可分两种:一是军队里面的社会教育,另一个是面对普通群众的社会教育。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在中央苏区时期,都体现了十分明显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色彩。而它的经验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时期和富有成效时期。切实的惠民政策使民众在情感上接受共产党,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心理条件。延安时期灵活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效显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整体上有所提高,边区民众支持革命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边区社会安定团结又生机勃勃。延安及陕甘宁边区已经成为全国的模范区和中国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社会教育的裂变、学校教育的失误和家庭教育的偏差进行分析,通过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化、课程安排的合理化、教学理实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和考评方式的全面化,有针对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本本主义,而是一种需要被大众接受并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作为拥有相对较高知识水平人群的高校,在这个阵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普及化、生活化,内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在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的要求,是实践的要求也是民族的需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注意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建立一支普及宣传的政治理论工作者队伍,同时发挥网络的作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主阵地。  相似文献   

13.
黄芳 《华章》2011,(3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这一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的考虑什么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以及如何实现大众化的问题.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要缓和或化解这些矛盾,就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以期合理的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科学内涵,诠释了在当代中国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指明了在当代中国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主要路径,是一部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力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时期的发展中,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发展,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中国化发展的重要要求。所以研究中就积极针对当前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路径进行分析,探索促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良好实现的有效路径,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及落实。  相似文献   

16.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前提;内容和形式大众化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创新传播平台和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培养和造就大批理论家、宣传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人才保障;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是边区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针对极端落后的卫生现状,边区政府成立后,克服一切困难,因陋就简办医院、推广卫生行政、创办医药合作社、发展医药事业,在落后贫瘠的边区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培养了大批医务骨干人才,开展群众卫生运动,以提高边区民众的健康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民生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8.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所属政治系统的情感上的归属或依附。政治认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动力。认真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通过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项机制,重塑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加强高校的政治社会化建设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最终目的。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然举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因此,推动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很是必要。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地位正在被弱化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20.
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过程,传播的效果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管理规程的不完善、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信息传播的自由化、信息的无归责状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管理规程,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传播实施的正确舆论导向,主动研究受众选择性接受心理和认知水平,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专业技术条件,成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