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宋史·艺文志》作为《宋史》中的一篇史志目录,其在目录分类、体质、内容上的诸多不足往往被历代学者所指斥。但作为一份记载宋代学术典籍篇目的目录学资料,其在反映两宋学术特点方面的价值依然是不可取代的。文章通过对《宋史·艺文志》的研究,整理分析其中所保存的学术信息,以之印证宋代学术的部分特点,进而归结出该文在研究宋代学术方面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宋史·艺文志>作为<宋史>中的一篇史志目录,其在目录分类、体质、内容上的诸多不足往往被历代学者所指斥.但作为一份记载宋代学术典籍篇目的目录学资料,其在反映两宋学术特点方面的价值依然是不可取代的.文章通过对<宋史·艺文志>的研究,整理分析其中所保存的学术信息,以之印证宋代学术的部分特点,进而归结出该文在研究宋代学术方面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宋代“安内”的文治国策,注重强化科举制度,大量选拔和任用读书人,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士人阶层,使其成为了文化成熟、学术昌明的一个朝代。理学的发展和成熟在一定的范围里影响了士人的思想也改变了当时文人画的风格。宋代开明的学术气氛和官方的提倡使得当时的士人饱学之余十分关注绘画艺术,为绘画创作在观念上和时间上均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当时的中国画亦由尚形转向尚意,强调画中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宋代书院作为当世重要的教育、学术和文化组织,其教学制度以新理学为圭臬,融合了儒释道学说的精髓,通过学术会讲、民间讲学、游学论道等形式,营造了气象万千的学术氛围,培养了一大批士林翘楚,其独特的文化选择为宋代儒学的复兴、书院精神的肇事、后世书院学术路径的积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元和”、“元祐”系“三元”说中的两“元”,它们具有相通的创新精神和凛然士风。同属于新兴的庶族文化系统,二者之间有更深层的内在联系。“元和”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文学转型链上的中枢环节,对以“元祐”为代表的北宋文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对“元和”因袭及创变中,宋人“唐音”变“宋调”、学术文化“造极于赵宋一朝”、以及士人“处穷”亦达到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闽南与潮汕地势相连,属于同一个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和人文地理区域,但宋代以前闽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潮汕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因此,当宋代闽南人多地少矛盾加剧时,潮汕很自然成为闽南对外移民的首选之地.加之大量闽南士人宦游潮汕,闽南的方言、风俗、学术、文化也随之在潮汕地区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移殖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宋代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一个及其重要的时期。所以宋代文化呈现出了不同于其他朝代的时代特征。研究宋代文化的时代特征,对于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回归和重建,以及对宋代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正确认识,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两宋时期书院兴盛一时,极大促进了学术的繁荣。这一时期理学的勃兴是和其学派利用书院讲学传道、传播其思想分不开的。书院与理学传播的结合,一方面为书院发展提供了人文基础和思想文化土壤,为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自由的活力,另一方面极大拓展了理学的发展空间,扩大了其在学术、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为理学上升为宋以降思想界之主流、成为官方统治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由于宋王朝实行扩大科举取士名额、殿试、严格考试规则,创设"特奏名"等一系列科举制度改革,引发了学士文人走科学为公之路的愿望,激发了社会各阶层潜研学术文化的浓厚风气,为宋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宋代的文学复古和儒学复兴是一个统一的文化运动,都是以恢复和绍述儒家文化为明确的主题的。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宋代文人的理论和创作的实际情况尽管复杂,但从复古的方式上看,主要就是内容上对“道”的极端强调、语言形式上崇尚质朴平淡、体裁上重视散体文和古体诗等。  相似文献   

11.
在五代战乱对图书造成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北宋前期将发展图书事业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发展图书事业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国家藏书,编纂出版各类文献,重新编辑佛藏和道藏并将佛藏刻版流通。北宋前期大力发展图书事业,促进了北宋政权的迅速稳定和巩固,奠定了宋朝思想文化繁荣的文献基础,保护和传承了中国古代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2.
禁书是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文化政策的产物 ,其历史由来已久。宋代禁书是我国禁书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宋代禁书的四种主要类型 ,归纳分析宋代禁书产生的两大原因 ,并探讨了宋代禁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与大陆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等众多研究汉学的外国学者却对宋代历史给予极高评价。在国外学者眼里,宋代政治之成熟,尤其是经济之昌盛,思想文化之繁荣,科技之发达,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明昌盛的黄金阶段,而且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和辉煌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4.
从麻沙、崇化两坊所处的历史环境和自身原因探考了建阳坊刻发展至宋代达到鼎盛的主要原因:一是唐末五代及北宋末战乱频仍,导致大量北方士族南迁,流寓闽北,使建阳刻书业有了人才和技术基础;二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使闽北在宋代成了区域文化中心,闽北土地与人口的矛盾激发了读书和应举的风气,使建阳刻书业的销售有了区域的市场;三是建阳地处江西、浙江入闽门户,有舟楫之利,造纸技术先进,原料低廉,使建本能降低成本,远销国内外。  相似文献   

15.
宋代私家藏书的管理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私人藏书家的图书事业,主要表现在藏书的来源、藏书的整理和编纂、藏书的流通和利用等方面,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我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集教育,教学和研究于一身的高等教机构,兼具有修书、编书、藏书等多种功能。书院是我国北宋到清末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书院的创办以私人创办为主,并积聚了大量的图书,是一种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传统大学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在宋代的发展到了极致,书院历经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总之,书院的特色,如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书院的讲会制度、开放教学、自由听讲等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培是目前辞赋研究界和宋代文学研究界比较活跃的青年学者,他的宋代辞赋研究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其《北宋辞赋研究》是一部立足于对北宋辞赋文献的全面整理和对北宋文化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部力作。该书以辞赋为着眼点,对辞赋文献以及与辞赋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与北宋文学相关的学术文化思潮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力求在宋代文化发展的具体背景下,在辞赋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勾勒宋代辞赋演变的脉络。该书以学术文化的视野来关注文体发展,以文体发展的着眼点来反观学术文化的具体演进轨迹,对文体史的书写方法做了打通文史哲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由于宋代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国”,故使宋墓中包含着丰富而又庞杂的孝文化因素。考古发现揭示出,不同地区的宋墓中体现宋代孝文化的内容及形式互不相同并各有侧重。这种差异是由于不同地区所受宋王朝政治辖制强弱的不同及文化的沿续性所造成的。宋墓中所体现的宋代孝文化反映了宋代“以孝治国”、“教孝求忠”、“以孝愚民”的时代特点,孝文化中包含着强烈的政治特性。从历史的延续性看,宋代的孝文化直接影响了元代的社会文化,并预示着明清“愚忠”、“愚孝”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关于乐书的分类至北宋时发生重大改变:即宋前将乐书分别归属于经部乐类与集部总集类二处,至北宋则将之基本归入经部乐类。这一改变根源于当时礼乐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曾怀是南宋孝宗朝宰相,长期从事基层理财工作。为政有声,是中国古代史上,尤其是晋江曾氏家族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迄今无年谱问世,该文据相关史籍文献,草成此谱,就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