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蒙之 《出版参考》2013,(10):16-17
目前,全球图书出版业加快了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步伐,这一趋势从最初的激烈争辩变成当前的埋头苦干。如今,我国的数字出版业也取得历史性的发展,2010年全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达到1051.79亿元。数字出版新贵如盛大文学的数字出版业务如火如荼。电信运营商平台如梦网书城和天翼书城依靠手机阅读终端续写手机出版的成功。电子商务平台如当  相似文献   

2.
随着3G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出版将成为数字出版的主流并最终将数字出版推向产业化和规模化.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手机出版业发展现状,接着又分析了我国手机出版业的发展困境,最后提出,手机出版业要想实现快速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手机出版自身传播特点的优势,从产业链、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推广营销策略等方面来谋求手机出版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数字出版的新形态,手机出版近年发展迅速,这对传统出版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理性看待手机出版,抓住手机出版与传统出版业的契合点,从受众需求和手机媒体特征的视角出发,更好地挖掘手机出版价值点,是传统出版业未来发展手机出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出版业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我们要辩证地思考出版业如何扩大内需:既要做"精品",又不忽视"快餐文化";既做大众书,也做小众书;既建设"大书城",也铺设"小网点";既做好传统出版,也发展数字出版。这样才能真正做强做大出版业。  相似文献   

5.
台湾"中华电信"推出革命性电子书云端数字出版平台——Hami Publisher,以数字出版联盟最新的ePub 3规格,为出版业者提供了一个操作便捷的出版内容数字化工具. 正式上线后,其将提供给加入Hami书城的出版社制作电子书的服务,并逐步向台湾所有出版社提供使用,他们期望藉由降低电子书制作编辑的门坎与成本,提升编制电子书的意愿,进一步充实数字阅读的内容质量,让台湾读者能够享有丰富多元的数字出版内容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版业是市场竞争比较成熟的行业,出版品种、营业收入、利润总额都在稳步增长.出版业发展特点整体上表现为:利好政策催生各类优秀出版物、资本与金融促进融合发展、数字出版引导转型、"走出去"提升国际传播力.出版上市公司表现出出版主业稳定增长、内容生产环节略显薄弱,出版市场日益成熟、进入非暴利时代,出版业数字转型带来新增长点等三大特点.出版业未来发展表现出新的趋势:内容依然为王、平台建设成为新商业模式、手机出版成为主体.内容原创,跨界融合,出版业"带状发展",出版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等界域将会出现较大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7.
王琦 《出版参考》2016,(8):51-52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传统的纸质出版业逐渐向产业化、数字化、全球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发达的欧美国家在20世纪末开始向数字化出版转型.我国一些完成改企转制的大型出版集团从21世纪初开始也纷纷发力数字出版业,如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05年开始制定数字出版战略,建设“中国数字出版网”;广东省出版集团2009年启动了“电子书包”项目;江西出版集团2000年开始与北大方正Apabi、书生、时代圣典等技术提供商开展合作,计划实现数字化出版流程管理、数字化内容管理、网络销售等,实现从传统的出版物提供者向数字时代内容服务商转型;安徽出版集团推出数字出版及新媒体业务,建立“智慧校园”和社区数字网络教育系统,2010年开通“时代e博”网上教育平台;陕西出版集团、重庆出版集团等也纷纷开拓数字出版领域,全国形成了十大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数字出版产业成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手机技术的迅速进步,使其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出版因此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让人对传统出版社的处境忧虑。我国传统出版业进入一个经营滑坡、效益下降的彷徨期;而另一方面,数字出版则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是新兴的手机出版。据统计,到2006年底,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约200亿元中,仅手机出版(包括手机彩铃、手机游戏、手机动漫)一项的收入就达80亿元。  相似文献   

9.
江霞  颜志森 《编辑学报》2015,27(2):172-174
科技期刊出版业由传统的出版与经营管理转变为数字化出版,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营销已成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认为:可开展基于科技期刊自建网站的电子商务营销;通过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开通科技期刊的旗舰营销店,实现科技期刊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电子商务营销;通过手机付费平台进行科技期刊的网络化营销.科技期刊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营销过程中需重视多方合作并加强管理,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内容建设及服务营销,加大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化营销与管理人才的力度,不断扩大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易武 《出版参考》2010,(19):16-17
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出版业迅速向数字时代的跨越,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我国出版业也已进入了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1.
孙静 《青年记者》2017,(30):95-96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各类型媒介的深度融合,给现代出版业带来巨变,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业未来重要发展趋势之一,这也为当前我国少儿出版行业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向数字出版转型等.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一些自媒体少儿数字出版平台已做出了有益尝试,本文以“凯叔讲故事”自媒体少儿数字出版平台为例,探析其商业运营模式的得失,以对我国少儿数字出版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出版业数字化改造对编辑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世界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在国外,许多国际大型出版集团如培生教育、麦格劳-希尔、汤姆森等纷纷投入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掀起了全球出版业数字化改造的高潮。在国内,上到政府和出版管理部门,下到出版单位,都认识到了数字化出版和数字化改造的急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被业内人士称为"正版书库.文字淘宝"的云中书城自上线以来成果斐然,众多国内知名出版社纷纷入驻云中书城,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出版平台,云中书城用其专业、精湛的服务帮助出版商打  相似文献   

14.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19):7
正天猫入主书业,网上书店洗牌《新京报》:未来出版业是否会在天猫书城平台上重新价格战?在主流电商界"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淘金图书销售的竞争中,6月14日,中国电子商务界"一哥"淘宝网终于耐不住寂寞,在其品牌平台天猫商城上放出天猫书城,深度进军书业市场。作为淘宝网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的延续,天猫书城尝试把书业分销渠道的主体出版商、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集结于同一平台,为它们提供各自所需的驻扎理由。  相似文献   

15.
带动战略支撑"升级节点" 一份2007年数字出版实验及创新方向的资料表明,设置创新项目和实验方向,正是为了探索数字化形势下出版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1].这些实验方向是:出版产业数字化平台,出版产业网站、电子商务、电子阅读器、多媒体数字报刊、户外数字媒体、手机报、手机二维码、移动采编系统.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11,(12):19
本刊讯(记者韩阳)4月11日,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宣布云中书城店中店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是面向各出版机构和各文学网站的全新开放平台。平台将为版权方提供内容录入、自主定价、营销推广、支付结算等一整套数字版权解决方案。这是国内首次将传统的店中店概念引入到数字出版行业中来。盛大文学云中书城的店中店计划筹谋已久。早在今年2月,盛大文学在上海宣布其运营平台云中书城正式从盛大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数字版权保护受到业界广泛的关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也成为数字内容交易和传播的重要技术.版权与保护历来如影相随,传统出版如此,数字出版也不例外.传统版权保护很少涉及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却层出不穷,什么数据加密技术、数字水印技术、数字指纹技术、电子签名技术等等,出版人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效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由于数字版权保护平台自成体系,客户端互不兼容,加密解密过程繁琐,权利人不买账,读者也叫苦连天.数字出版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版权保护?数字版权保护的度在哪里?数字版权保护是铠甲还是镣铐?  相似文献   

18.
数字出版的异军突起和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出版业财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出版机构要认清发展现状,通过引入人才,提高财会管理者素质,实行财会集中管理、增强控制能力等手段来改革现有的财会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数字出版成了出版界和社会上最时髦的词,手机小说、手机报、电子期刊、电子书、数字报、数字图书馆、网上书城等几乎妇孺皆知。放眼望去地铁、公交车、飞机和火车上的乘客,都会看到手持手机、电子书、iPad聚精会神阅读的人。一句话,数字出版就在我们身边。但是,这些  相似文献   

20.
一数字出版的春天——3G时代的手机出版《时代》周刊头牌书评人列夫·格罗斯曼认为"出版业没死,而是在进化"。随着新型媒介的不断涌现,出版模式也不断革新,传统的出版产业运行模式将逐渐萎缩,取而代之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方式——数字出版。数字化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书、在线阅读、移动阅读也是大势所趋。在网络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