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出版行业产生了巨大转变。出版社等纷纷开始采用数字出版等方式,积极进行转型升级。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促进了我国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在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各种媒介纷纷融合的大环境下,出版业也认识到时代大势所趋就是要转型升级,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在积极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传统出版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主要就传统出版业转型中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传统出版业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探索融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出版企业面临着行业转型的抉择.以数字内容资源为依托、新媒体传播为支撑的数字出版日益成为出版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推动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出版的战略转型.本文介绍了在数字出版时代,安徽教育出版社依托本社编辑优势、内容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开发智慧教辅产品的设计思路及应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面对数字出版的汹涌浪潮,旧有的保守姿态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由于数字出版投入较大,且效益回收得较慢,许多出版集团起初并未认识到数字出版所具有的潜能,大多采取观望态度.近年来,数字出版的巨大效益和发展前景促使各大出版集团纷纷涉足这块领域.2009年数字出版业整体收入超过750亿元.①这一数字,首度超越了传统书报刊的出版总值.数字出版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数字时代网络原创内容的泛滥和传统内容的数字化,意味着读者面临越来越多的阅读选择.因此,出版集团应该着力构建数字出版平台,不断整合数字资源,以帮助企业更快更稳地向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4.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信息技术革命开始在中国高歌猛进.到了今天,数字化已不再是一种新奇或时髦,而演变成了整个社会发展的背景和底色.出版业的发展自然也在这个大趋势之中,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大部分出版集团均已组建了专门的数字出版运营机构,各大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战略、规划纷纷上马,以此为标志,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明显的快速上升期.  相似文献   

5.
李林海 《出版参考》2015,(15):12-13
2015年5月10日至5月30日,笔者在美国纽约佩斯大学参加了为期3周的出版数字化学习和考察,接触到了数字出版领域的国际前沿信息,感受到数字化大潮带来的变化,这些激发我不断地思考,数字化大潮下,传统出版业究竟该如何不断调整姿态,适应时代的变革. 一、美国:完善的数字出版产业链 本次学习共设置了16门课程和去学乐出版集团、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Rosetta数字出版公司的现场教学.在这些课程里,既有佩斯大学老师讲授的数字出版理念,也有传统出版单位高管讲授的企业转型发展经验和实例,还有一些创新型公司高管讲授的新媒体环境下差异化竞争和多角度营销.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出版行业已不可避免地不断向数字出版转型,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前景势不可挡.教辅图书作为出版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数字化交互技术融入传统教辅纸书的出版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入口设置、数字化资源和服务、数据分析等角度探究教辅图书数字化交互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7月发布的《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数字出版收入在全行业占比继续提升,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2540.4亿元,较2012年增加604.9亿元。同样,全球各大知名传统出版集团纷纷将期刊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业时代的纸媒体内容,正在通过信息时代的出版技术逐渐转向数字平台。  相似文献   

8.
崔征 《出版广角》2018,(11):48-50
融合发展是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出版业正在经历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战略性融合发展.传统教育出版应在出版转型期积极探索,发挥优势资源,结合数字出版新技术,提升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教育图书出版作为传统出版的重点方向,其数字化转型更加引人关注。本文以北京出版集团为例,提出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应以资源聚合为中心点,建设各类教育资源内容管理平台,选择合适的数字出版形态,以实现教育图书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2008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谈到,近年来,数字出版加快进入我国出版业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其势头锐不可当。出版集团要成为数字出版的主力军。孙寿山说,作为大资本、大资源、大市场的产业化主体,出版集团应该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发挥其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出版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出版业如何在数字化时代赶上潮流,改革自身流程,成功实现自身的转型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数字化背景下,传统文化艺术出版需要实现从出版管理、出版技术、出版内容、出版人才到出版销售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出版业步入数字化时代,出版业发展出现了传统出版和数字平台融合的发展平台,跨媒体出版、深度数字化、深度绿色化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时代下内容捕捉能力和技术商业模式对传统出版业发展带来了冲击,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有关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出版业数字化改造对编辑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世界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在国外,许多国际大型出版集团如培生教育、麦格劳-希尔、汤姆森等纷纷投入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掀起了全球出版业数字化改造的高潮。在国内,上到政府和出版管理部门,下到出版单位,都认识到了数字化出版和数字化改造的急  相似文献   

14.
陈登 《出版参考》2016,(6):26-28
面对数字化与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共识.一方面是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和推动数字出版发展和传统出版业转型的政策文件.“十一五”时期,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颁布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和推动数字出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积极响应《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近几年,国内报业纷纷开展了对数字出版的探索与实践。近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指出,传统出版业日益加快从出版工艺到出版介质再到出版物传播与流通方式的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这个步伐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出版业的生存方式后者已经被层出不穷且日益壮大的新媒体公司所证明。2007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给传统图书出版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图书出版业在面临强大的发展瓶颈时,也拥有了全面更迭技术的机会。数字化转型使传统图书出版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塑造了全新的数字出版形式,为未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新媒体技术对图书出版影响的新变化、新形象、新版图进行了深度解读,旨在促进图书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不仅是我国社交媒体高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新闻出版业不断改革和创新的阶段。传统出版不断摆脱困境.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大型出版集团的接连成立,“云计算”等在国内乃至全球的高度关注,无不预示着数字出版将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将成为我国未来文化支柱产业的下一个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2,(31):6
正罗小卫:数字出版与传统书业的互动互融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小卫在《出版广角》撰文:传统出版者不能墨守成规,要利用和发掘数字出版平台上优秀的内容资源,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未来发展必然是一个并存、互融的结局。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时代的转型不是数字化出版代替纸质出版,而是形式上的相互转换,相互借用,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了“2522”的整体布局,到2035年,要实现数字技术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从数字出版如何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建设,如何构建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系统分析出版业如何对标数字中国建设布局、做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加快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步伐,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使出版业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是传统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已成为业内共识.总署2010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的发展指标,进一步明确了转型的任务.然而转型的口号已提出多年,究竟进展程度如何,成效又如何呢?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十余家出版集团及旗下出版传媒公司代表出席了"出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发展圆桌会议",共商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大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