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城》是一部思索人性和人生本质的哲理小说。《围城》所展示、嘲讽的主要对象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性的丑恶、无力以及人生的荒谬。人是欲望无穷,贪得无厌而能力有限的一种动物。人生就是这种欲望冲动的一个过程。钱钟书无情嘲讽了人的自身弱点,表明了一个知识分子对人性的批判和对人生的忧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拉康的欲望理论出发,对奥地利当代著名作家彼得·汉特克的小说《无欲的悲歌》中主人公"母亲"的命运进行了分析,说明"母亲"的一生是如何在"人的欲望"——包括主体和他人欲望——的作用下,一步步走向自我消亡的。作为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母亲的一生都渴求着幸福,但现实生活的打击令她一次次受挫,最终在病痛的折磨下,她只能绝望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拉康认为,人的欲望是他人的欲望。笔者希望通过从欲望的视角剖析小说主人公的悲剧人生,从而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以及对自我存在的深刻认知。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他在前期提出了以欲望为基础的中道说,对人生取一种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态度,既不否认人的欲望,亦不任其放纵泛滥,提倡一种以欲望调和为原则的合理的人生观。冯友兰在早期还对梁漱溟的"人生三路向说"既有吸收,也有批评。两人虽然都承认欲望对人生的作用,但梁漱溟以消灭欲望为人生之最终目的,而冯友兰以欲望的持中调和为人生之理想。  相似文献   

4.
舍伍德·安德森是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其短篇小说《鸡蛋》表现了20世纪普通大众“美国梦”的幻灭。小说以诙谐的笔触,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美国中西部一个普通家庭既悲惨又滑稽的处境。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人生悲剧,更是普通大众在盲目欲望的支配下被毁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题目】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欲望,二是欲望太多。而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则提出了这样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欲望。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相反,如果一个人的物质消费有限,而欲望无穷大。则会感到痛苦。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以“欲望与生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本将人生的欲望比作罂粟.确实别出心裁而又恰如其分。罂粟堪称一种“魔花”,其艳无比,其香惑人.有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人的欲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如中所说,“欲望是人生无法走出的怪圈”“因为欲望的扩张,贪污、盗窃屡见不鲜”。二的另一个相同之处是.罂粟的产儿——鸦片对世人危害无穷.而欲望的贪婪往往使人丧失理性而堕落.  相似文献   

7.
池莉的小说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作家希望通过对普通人生命欲望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的描写,展现普通人的生命欲望,揭示普通人的生存困境,表现小人物对环境的无奈和生命的执着。在艺术上,池莉的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新的叙事方式,引起文坛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8.
1951年生于北京的史铁生,初中未尽便赶上文化大革命,插队未完21岁便双腿瘫痪,从此开始了轮椅上的日子。史铁生面临着身体和精神的困境,残疾后的他,提出了三大人本困境,即人本来的困境,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着的这一群万物灵长;这困境是人本来的本质的困境。他说"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之间并且无法与他们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痛苦。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上帝用三种东西来折磨我们。"  相似文献   

9.
星云大师说,人总是有欲望的,生命中最可怕的就是人的本性中永不满足的欲望。因为欲望,对金钱、对权利、对利益的肆意占有,已经在当今社会中愈演愈烈。而控制欲望,还地球一个碧水蓝天,还人生一个逍遥自在,还社会一个和谐美满,已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0.
余华新近的长篇小说《兄弟》(上部)是一篇关于文革的历史叙事。小说在欲望的压抑与话语的狂欢中描绘了人生的苦难、屈辱和温情,展现了死亡、暴力和血腥以及尊严、人格和命运。本文从偷窥与惩戒、苦难与温情、叙述与话语三个视角,对这一主题意蕴复杂的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字眼.追求幸福是人们天生的志向。也是天经地义的生命欲望。英国社会改革家欧文阐述他的“新社会观”时指出:“人生来就具有谋求幸福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他一切行为的基本原因,是终身都有的。”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人生的意义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是人生终极目标和终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赵云 《文学教育(上)》2009,(13):140-141
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一切痛苦始终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未曾满足的和被阻挠了的欲求。”即是说,人生无时无刻都在痛苦中,而人生的痛苦和生命之欲望又是分不开的。卡夫卡《乡村医生》中的主人公既是一个被动环境中的自救失败者,又是一个典型的人生痛苦之范本。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字眼,追求幸福是人们天生的志向,也是天经地义的生命欲望.英国社会改革家欧文阐述他的"新社会观"时指出:"人生来就具有谋求幸福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他一切行为的基本原因,是终身都有的."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人生的意义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是人生终极目标和终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文的视角,是指写作话题作文时,切入话题的角度。在话题作文中,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视角,往往更容易使文章出新出彩。下面简谈几例。一、多主体视角多主体视角,是指从几个不同主体的视角切入话题,多角度地表现话题的不同侧面。如:有位考生写“人生”为话题的作文时,他以四句话作为每节的总领:“母亲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逗号。父亲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冒号。爷爷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引号。奶奶告诉我:孩子,人生是一个长长的省略号。”通过母亲、父亲、爷爷、奶奶之口,使抽象的人生变得具体、明朗,使行文生动活泼。由于从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此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恰切而新颖的比况。本文将人生的欲望比作罂粟,委实别出心裁而恰如其分。罂粟堪称一种“魔花”,其艳无比,其香惑人,可谓一种难以抵挡的迷惑。人之欲望又何尝不是如此?正如文中所说——“欲望是人生无法走出的怪圈”,“因为欲望的扩张,贪污、盗窃屡见  相似文献   

16.
身体残缺促使史铁生沉思人生与死亡,《我与地坛》蕴含着史铁生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与思考。首先,史铁生以达观的态度对待生命与死亡。他认为人生是一个必然的、设定的过程,任何卑微、残缺的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因残缺而自杀是愚蠢的,而驱使人活着的原始动力是欲望。其次,史铁生从全新的视角观照生命残缺:生命残缺是一种客观存在,残缺者的人生出路是如何承担苦难,而不是抱怨命运不公;残缺与完美是相辅相成的,残缺有可能成为残缺者人生中的一笔财富。最后,他对生命过程有着深邃的思考:人生的关键是过程,能否达到目的并不重要;死亡是生命个体的终结与必由之路,但生命是永恒的,因为对于人类这个物种而言,任何一个新生命都是我的再生。  相似文献   

17.
汤平 《文教资料》2006,(26):72-73
文章从欲望倾向、欲望补偿、欲望趋同三个方面试图以个体人为基础,通过人的欲望这一视角来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事实。  相似文献   

18.
四、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有两大欲望:一是生存的欲望,二是表现的欲望。其实人的一生有许多欲望:升学的欲望、成功的欲望、表现的欲望、吃的欲望、过得比他人幸福风光的欲望……从一个人的表现欲望、生存欲望到成功欲望、致富欲望。这都是支撑一个人努力学习、工作的动力。当一个人的表现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想出其它满足欲望的途径来。而不管这种欲望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比如,学校里的“调皮生”往往是学习成绩不良者。因为。这些学生无法从学业成绩上得到表现的机会.就只好通过调皮捣蛋来达到让同学关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算术人生     
有一位作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生是一种自我经营的过程,要经营就要讲运算。所以,人生是离不开加减乘除的。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快乐、幸福,关键取决于其算术水平的高低。人生需要加法。人生在世,总是要追求一些东西,人生的加法,使人生更富有,更丰富多彩。一个进步的社会,应该鼓励个人用自己的双手增加人生的价值和内涵,使人生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更加富有和充实。加法人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人生需要减法。人生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哲人说人生如车,其载重量有限,超负荷运行将使人生走向其反面。人的生命有限,而欲望无限。我们要学会辩证看待人生、…  相似文献   

20.
阎真的长篇小说《因为女人》以女主角柳依依为核心,通过讲述一个女大学生如何从一位对爱情抱有美好憧憬的少女,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将读者引入一个伦理秩序崩溃,道德判断失衡的世界。本文以文学伦理学为批评视角,从情感欲望、物质欲望与性爱欲望三个角度剖析消费时代中的男男女女,试图揭示市场经济与欲望社会下知识分子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