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中国东北北部黑土重金属污染趋势分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对中国东北北部 2 2个县市黑土可能发生重金属污染的污染源进行了系统调查 ;对土壤样品中Cd、Pb、Cu、Zn进行检测分析 ,4种重金属的检出范围依次为 0 0 1 3— 2 31mg kg ,1 0 5 2— 5 7 48mg kg ,42 1 3— 2 2 7 1 0mg kg和 9 95— 46 1 8mg kg .结合单污染指数评价法和表底土比较 2种方法进行污染评判 ,结果表明 ,土壤样品中重金属Cd的污染最为明显 ,其污染多集中在中度和重度水平 .对于重金属Pb、Zn和Cu的污染用单污染指数评判没有准确反映污染的真实情况 ,同时说明不同评判方法的精确性有较大的差距 .用表底土比较法对Pb、Cu、Zn 3种重金属进行评判 ,发现其在采样区域的污染水平仍非常明显 ,依次有 5 7 1 %,2 1 0 %和 5 3 3%的表土样品受到这 3种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 .大部分受到污染的土壤样点大多集中在市内工业区附近土壤和城乡结合部菜地  相似文献   

2.
采集成都市龙泉驿汽车配件生产集中区周边表层农业土壤(0~20 cm),测定土壤中Cu、Zn、Ni、Cr、Cd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Cu、Zn、Ni、Cr和Cd的含量分别为23.0 mg/kg(12.43~57.04 mg/kg)、192.99 mg/kg(169.52~206.80 mg/kg)、18.75 mg/kg(9.32~27.40 mg/kg)、30.11 mg/kg(14.07~59.04 mg/kg)、0.55 mg/kg(0.16~1.06 mg/kg),除Cd以外的4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的平均值均小于1,Cd是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子。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1.455,被调查区域土壤属于轻度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性为CdCuZnNiCr,其中是Cd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研究区域土壤处于轻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3.
利用ICP和ICP-MS测定白花蛇舌草中40种无机元素的含量,为白花蛇舌草药材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白花蛇舌草中无机元素含量较高的为Ca(9147.329~15374.828mg/kg),K(15933.746~20650.713mg/kg),Mg(1941.068~3869.407mg/L),Fe(327.038~1207.303mg/kg),Mn(314.607~590.270mg/kg)。重金属及有害元素Cu、Pb、Hg、As含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限量标准值,但Cd含量均值为2.653mg/kg,超过药典限值1.0mg/kg,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49~1.87,评价为轻污染,在使用前需加强Cd含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稻谷为研究对象,以河池市大厂村的大坪屯、大树脚屯、高峰屯、新菜园等十个屯作为采样点进行采样,然后采用采用ICP-OES法法分别对大米和稻壳分析了As、Cu、Sn、Pb、Cd、Zn重金属元素的浓度。以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为评价方法分析了稻谷重金属污染指数。结果表明,从人的角度,样品中超标元素为Pb、Cd两种元素,其中Pb浓度的最高值为0.709mg/kg,超出国家允许限量的3.5倍,Cd浓度最高为0.220mg/kg,超出国家允许限量的1.1倍,其他样品未发现超标现象;从牲畜的角度,样品未发现超标现象。根据综合污染指数法除了大坪屯的一个样为重污染外,其他未检测出污染。本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具有局部性,从人的角度而言Pb、Cd两种元素超标。进而讨论防治Pb、Cd两种元素污染的方法,给当地环保与粮食安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3种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月燕  刘秀莲  洪丰 《科技通报》2008,24(2):266-271
以菖蒲(Acorus calamusLinn.)、金叶菖蒲(Acorus gramineus‘Ogon’)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H.Wendl)为试验材料,将3种植物定植于人工配置的Cu、Zn、Cr和Pb复合型污染的土壤,研究不同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3种植物根部具有较强的吸收与富集作用,除Zn外,其他三种元素在根中的含量要大于茎叶中的含量,表明根系对Cu、Cr和Pb的滞留能力较强;3种植物对Zn的吸收量最大、吸收速率比较高,而对Pb的吸收量最少、吸收速率比较低,表明这3种植物对Zn污染的土壤净化效果最为明显,而对Pb污染土壤净化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化集团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优势植物体内元素分布的研究,探索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并筛选超富集植物。采集5块样地的植物与土壤,利用ICP-OES检测土壤与植物中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土壤pH在7.71~8.43之间,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3.91~9.07 g/kg之间,低于土壤肥力3级水平。5块样地的Zn、As、Cd均超标5倍以上,个别样地还有Pb超标;11种植物中Cu均超标;合成氨厂的何首乌和向日葵中As超标,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元素分布产生影响。刺藜中Cr、Cu、As及Cd的转移系数均居11种植物之首,其次是龙葵和葎草;但所有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系数均小于1。虽未筛选到超富集植物但也可以看出刺藜、龙葵和葎草的富集和转移重金属能力较强。大化集团废弃地的Cd-As-Zn的复合污染严重,对生长的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为修复该地污染的土壤,建议引入Cd、Zn、As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和东南景天,并配合当地生长的耐性植物刺藜、龙葵、葎草,构建复合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7.
伊犁新垦区土壤养分特征与土地开垦的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石瑞香  杨小唤  王立新 《资源科学》2009,31(12):2016-2023
研究伊犁新垦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优化施肥、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测土壤剖面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伊犁新垦区土壤最上部两层养分的统计特征、空间分布和空间变异,并进行了克里格插值,得到了区域养分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土地开垦和利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土层和第二层的土层厚度平均为10.49cm和19.58cm。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72g/kg和10.08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效氮含量平均为42.54mg/kg和33.98m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2.22mg/kg和4.22m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速效钾含量平均为433.54mg/kg和326.40mg/kg。大部分土壤呈碱性,第二层土壤的碱性比表土层更强;②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效氮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层厚度呈显著的负相关;③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和有效氮的空间变异较大,其次是速效钾、有效磷和土层厚度,PH值的空间变异最小;④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PH值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116km、147km、42km和147km。表土层、第二层有效氮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65km和7km。表土层、第二层的土层厚度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17km和147km;⑤研究区被开垦时,应适当使用氮肥和磷肥,不必使用钾肥。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大气降尘对武汉市环境的影响程度,于2015年9、10月份在武汉市采集了156件大气降尘样本,利用修正的BCR逐级分析法,借助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大气降尘样本中的7种主要化学物质的形态含量。结果显示,利用光谱图像中的光谱信息能够对大气降尘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准确识别和分类;大气降尘中的化学物质Cu、Pb、Cd、Zn、Mn、Fe、C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71.36、947.78、41.36、2123.45、987.34 mg/Kg、2.7%和468.32 mg/Kg。Cu、Pb、Cd、Zn、Co的含量分别是湖北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54.2、36.2、241.3、26.2、11.3倍,超标严重。从变异系数指标来看,Cu、Pb、Cd、Zn、Co等这五种化学物质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大于0.4),这表明武汉市本地采矿业污染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沿线采集榆神高速公路两侧土壤样本,测定土壤内重金属Pb、Zn、Cu、Cd含量,分析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榆神高速公路两侧重金属污染程度各不相同,重金属Pb、Zn污染程度达到轻度污染,Cd达到中度污染,Cu接近中度污染。重金属Pb、Zn、Cu、Cd含量均超过土壤背景值。土壤内重金属污染的Muller指数数值大小排序为CdCuPbZn,Cd生态毒害效应最严重,Zn危害最小。此外,重金属含量变化差异与土壤有机质以及粒度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土壤中总Cr、Cd、Zn、Ni、Pb、Cu六种重金属的分析方法。土壤样品经盐酸、硝酸、氢氟酸和高氯酸混合溶液消解后,用KED模式,内标法测定总Cr、Cd、Zn、Ni、Pb、Cu六种重金属,测量结果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在0.57%~3.04%之间,土壤的方法检出限在0.0015~1.38mg/kg之间,均满足测定土壤中重金属测定的要求。该方法操作步骤简便快捷、仪器稳定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1.
12.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而言,抑制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用地无序扩张现象,是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而政策调控的前提条件则是理清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通过对中国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尝试着构建了一个更为细化的城市用地扩张理论框架,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口对城市扩张的作用随城市规模升高而递减。小城市用地受到三产业发展推动,而中等城市、特大城市用地则受到二产业发展的推动,其中特大城市受到二产发展更强的影响。大、特大城市较之中小城市,用地扩张受到政府财政支出更强的推动。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仅对大城市用地扩张有促进作用,对于小、特大城市反而有抑制作用。土地财政的增加也会显著推动城市用地扩张;②相比于地级市,高行政级别城市的政府财政支出对其用地扩张有着更强影响。由于高行政级别城市中政府干预能力较强,土地资源存在错配的问题,二产业仍然是高级别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中用地扩张的强影响力因素,这则有悖于城市发展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在证明了城市间存在异质性之后,本文建议,相应的城市用地调控政策应该意识到城市间的异质性,有针对性地给出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加权秩和比的评价方法,对1993年全国各省(市)高校的科研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为定量评价科研的综合实力和效益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科学评判生态退耕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变化特征,对相关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正宁县为案例区,从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土地产出效益、环境支持力、政策补贴4组准则出发,选取了影响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15个指标,构建了基于199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测算体系,并通过相对接近度法(TOPSIS),来多层次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时序变化特征。最后采用层次聚类法,基于全部指标对研究年份进行聚类,进而区分研究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变化的时间节点。结果表明:①构建的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指数CI)、土地产出效益指数CO)、环境支持力指数CE)和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CT)时序曲线都表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的趋势,CT)最大值为2002年的0.77,最小值为1995年的0.20;②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将正宁县退耕前后16年的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特点划分为:1995-2002年的波动调整阶段、2003-2007年的稳定增长阶段和2008-2010年的巩固预警阶段。  相似文献   

16.
17.
以农科院校学生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达到基本理论适度、够用原则,解决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有机化学教学的最佳效果,突破传统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力争使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管理在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云 《现代情报》2009,29(4):90-92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新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探讨了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及作用。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黄长浩 《科教文汇》2011,(21):168-169
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本文详细论述了多媒体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定位及巧用,从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最后阐述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